何群(桂林市工人文化宫,广西桂林541003)
闽南茶乡文化与安溪褒歌的审美意趣
何群
(桂林市工人文化宫,广西桂林541003)
摘要:闽南茶乡文化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溪茶乡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本文从闽南茶乡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安溪褒歌所特有的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对闽南茶乡文化与安溪褒歌的审美意趣和文化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闽南;茶乡文化;安溪褒歌
闽南安溪县被称为中国乌龙茶之乡,这里是乌龙茶铁观音的主要产地,茶事活动十分丰富。茶农在种茶、采茶、品茶等活动中不断总结创新,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由于安溪是乌龙茶的原产地,这里的茶业发展以茶文化为依托,茶业规模逐渐壮大。安溪褒歌是在闽南茶乡民间流传着一种特有的歌谣,青年男女以山歌的形式表达爱慕之情,歌谣内容简单活泼,旋律优美动听,在当地十分普及,这种茶歌也是闽南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安溪褒歌从最初的民间口头流传经过闽南人民的不断提炼和加工,形成独具特色的褒歌风格。这些褒歌不仅是闽南茶乡人民集体智慧与情感的结晶,也是对闽南茶乡文化最好的体现与传承。
作为闽南茶乡文化的代表,安溪褒歌不仅在当地流传广泛,而且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也广泛传唱。安溪褒歌虽然有一定的流传范围,但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却没有得到广泛传承,尤其是关于安溪褒歌的保存资料相对缺失,相关的研究也很少,因此,从闽南茶乡文化的角度研究安溪褒歌的文化特色十分必要,不仅能够进一步了解褒歌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内涵,同时对闽南茶乡文化的生存与文化价值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安溪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有“闽南茶都”之称。在宋代,安溪就依靠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培育出优良的茶叶品种,同时还创造了半发酵的独特制茶技术。至此,乌龙茶也跻身于世界三大茶类之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随着安溪茶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清代,茶业发展规模已经居福建省之首。
安溪县是乌龙茶的原产地,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事活动丰富多彩,人们也因此创编了丰富的茶歌,茶歌中所展现的内容多以当地茶农的茶事活动为主,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这种茶歌在多个茶区广泛流传起来,成为当地最具地方特色的歌种。安溪褒歌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茶歌,有近百年的历史。茶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现了当地茶农生活劳作的场景,优美的山水景色和风土人情与旋律融合在一起,令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不仅使茶农缓解了疲劳,同时也抒发了内心情感,体现了茶农朴实勤劳的特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褒歌由于曲调优美,因此也在多种风格的歌曲中加以运用,悠扬的旋律在茶林中环绕,伴随着茶乡人民在种茶、采茶、饮茶中感受着浓浓的茶香意蕴。
在清代,安溪人带着自己种茶、卖茶的手艺到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开拓经商,使闽南茶文化得到传播与发展,褒歌也随着茶香一路远播,在台湾及南洋诸国得到普及。台湾人对乌龙茶钟爱有加,更将茶叶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台湾的一些民歌中也可以看到安溪褒歌的影子,如今许多优美的褒歌仍在台湾当地广泛流传着,成为当地极具代表性的民歌。台湾民歌之所以与安溪褒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在台湾的安溪移民有一定关系,据说每十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个是安溪人,可见,安溪人在台湾所占的比例是较高的。安溪人将家乡所特有的文化带入当地,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台湾现有的许多寺庙的建筑风格也效仿了安溪风格,安溪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当地。如今在台湾居住的安溪后裔已经达到200多万人,可见,安溪茶文化与安溪褒歌在当地有着广泛的流传基础。褒歌进入台湾后也经历了一些创新和改变,台湾褒歌对旋律构架、歌唱风格及调式色彩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创新发展,同时吸纳了安溪褒歌的曲调,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歌仔曲牌。
闽南茶乡文化对安溪褒歌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使安溪褒歌形成了曲调朴素,旋律平缓的民歌特点。安溪褒歌句子押韵,音调高亢又不失婉转,无论歌词还是节奏都体现了茶乡文化特点,演唱起来朗朗上口。
闽南茶乡文化是安溪茶乡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茶事活动是当地茶文化的独特代表,茶农种茶、采茶、品茶活动丰富多样,融入旋律优美的安溪褒歌,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茶事情境,人景相融,声韵相和,充分展现了闽南茶乡文化的优美意境。例如:“一阵花味真清香,路边必定有花从,若敢一蕊来相送,(呵)亲娘肴做人”。歌词中赞美了女子的人品,表达了美好的愿望。
安溪褒歌中分为三种音阶形式,即三声、四声和五声,每一音阶都有独特的音调特征。其中,三声音阶是最相互的音调,主要由羽、宫、角三声组成,通过多种旋律的连接方式,形成了典型的安溪褒歌的音调特征。四声音阶是在三声音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音,羽、宫、角三声转绕新加入的商音,形成商调性特征。如果三声加入清音,整个旋律更加活动俏皮。
五声音阶主要包括宫、商、角、徵、羽,这种褒歌调是安溪地流传最广泛的音调,旋律悠扬具有极浓郁的茶乡韵味。例如《日头出来红绸绸》中的歌词写道:“日头出来红绸绸,一片茶园水溜溜,满园茶枞乌甲幼,春夏秋冬好丰收。”
从以上音阶的形式来看,安溪褒歌所采用的是切分节奏。在安溪当地的茶歌演唱中,切分节奏快速紧凑,十分有规律,赋予了歌曲热情奔放的艺术特色。
闽南茶乡文化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也是几百年来茶乡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安溪褒歌是茶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了独特的茶乡艺术特色,是安溪人民审美情趣与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随着现代文化艺术与审美情趣的发展变化,安溪褒歌的文化价值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与传承。
3.1褒歌的文化价值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助推,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展现,茶文化是茶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乌龙茶铁观音的重要生产基地,安溪茶业经济想要得到更持续健康的发展,在茶叶竞争中获得不败之地,就要夯实原有基础,提高安溪茶叶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地位,而茶文化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这就需要加强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不是单独存在的,只有与经济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才能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只有真正加强安溪茶文化的发展传承,才能对安溪茶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使茶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在闽南茶乡经济文化的发展下,褒歌作为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茶文化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促进茶乡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安溪褒歌从茶文化中应运而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闽南茶乡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体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因此,褒歌要融合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存在于文化的土壤之中,体现其深厚的文化价值。
随着安溪制茶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机器制茶已经逐步代替了人工制茶,但是安溪茶农对传统的茶园劳作并不陌生,他们有着坚实的茶事劳作基础,并赋予了茶园深厚的情感,因此,茶事劳作仍然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最形象生动的茶文化体现。褒歌作为一种原生态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较强的文化生存土壤和经济价值。安溪褒歌来源于茶乡的茶农生活,是对茶农真情实感的流露。褒歌的旋律优美流畅,充分展现了安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在闽南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安溪褒歌作为独特的表现形式,带给人们无限的艺术享受,使他们在品味茶香和旋律的同时感受茶文化带来的深厚底蕴,体验健康生态的茶文化理念,进而推动茶乡经济文化健康良性的发展。
3.2闽南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闽南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依靠社会各界力量的集合是十分重要的。安溪茶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品牌的推广,都需要当地政府发挥其自身职能,以强调茶乡文化的艺术品位和消费特色为主,以推动茶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安溪褒歌作为茶乡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要融入到茶文化推广中来,发挥其传承与影响作用。首先,组织音乐工作者加强对安溪褒歌的搜集和整理,政府文化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将褒歌作为茶文化内容融入到教育体系中,打造茶文化品牌。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安溪茶文化及安溪褒歌进行广泛介绍宣传,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茶山情歌》是音乐前辈王鼎南所改编的安溪褒歌,旋律生动活泼,形象地展现了安溪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褒歌的艺术风情,这种纯朴自然的茶歌也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喜爱。类似这样的茶歌不仅对褒歌的传承宣传有着积极的推动,而且对促进闽南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艺术院校的支持。音乐艺术类院校承担着传承地方音乐文化和培养专业文化人才的义务。因此,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将闽南茶乡文化与安溪褒歌融入到课程中来,丰富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对安溪褒歌有更广泛的了解,掌握其音乐曲调,提升审美情趣。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褒歌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研究,在认识和熟悉褒歌的过程中培养对褒歌的热爱,进而自觉地保护褒歌,传承闽南茶乡文化。
闽南茶乡文化体现了闽南特有的经济生产情况和人文精神,也是闽南人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的代表。安溪褒歌是极具闽南茶乡文化代表的生态民歌,是安溪茶业发展的重要文化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安溪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安溪分卷[M].1981年内部发行.
[2]蓝雪霏.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3]孙玫.东西方戏剧纵横.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4]傅瑾.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5]龚永新.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97-99.
[6]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志·广东卷》[C]中国ISBN中心出版.
[7]郭盛蓬.采茶舞蹈的形成与发展[EB/OL].广东文化网.http:// www.gdwh.com.cn/wycz/2-10/0317/article_796.html,2010.
[8]余悦.中国茶艺的叙事方式及其学术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7 (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