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表演艺术及发展趋势
李洁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客家特有的文化产物,其特有的音乐特色和丰富的表演艺术,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客家的现实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历史,同时反映客家人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性格特征以及精神世界等。文章分析了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希望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江西赣南;采茶戏;音乐特征;表演艺术
江西赣南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地,每年三月茶女、茶童开始在山上采茶,在采茶的过程中通过歌声、舞蹈来表达他们的喜悦,经过多年的演化和发展,茶农们平时采茶的工具、采茶的动作等,出现在采茶戏中,逐渐形成了赣南特有的民间采茶戏,并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赣南采茶戏具有特殊的音乐特征与表演形式,表现了客家人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性格特点以及精神世界,并且客家人和采茶戏相依为命,客家人的兴盛和变迁,给采茶戏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文化传媒、文艺鉴赏选择的多样性等原因,赣南采茶戏近年来逐渐被人遗忘和忽视,这对于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通过对采茶戏的音乐特征和表演艺术进行分析,根据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对赣南采茶戏进行改进和创新,进而实现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创新。
1.1路腔
路腔具有风趣诙谐、活泼喜悦、轻松愉快的特点,适合在小型歌舞戏剧中应用,路腔也称路调,通常和茶腔配合使用。路腔还称之为“湖南调”、“湖南托子”,路腔曲牌有五十多首,例如《眉灵调》、《卖纸花》、《补皮鞋》、《开四门》、《新年酒》、《摇兰花开》、《折打》、《对花》、《割韭菜》、《捎妹子词》等,该种腔调和广西彩调具有众多相似之处,但是通过历代艺人的筛选、琢磨,赣南路腔具有了赣南采茶戏特有的演唱方式与风格,已经成为赣南采茶戏不可少的部分。
1.2灯腔
灯腔曲调的特点是节奏鲜明、激昂、活跃、高亢、粗犷、起伏大等,再配合欢快的打击乐,能够营造一种热闹、愉快的氛围,充分展现了客家人乐观向上、热爱劳动的精神。灯腔曲牌有九十多首,例如《春谷雨》、《小小仙鹅》、《倒采茶》、《报茶名》、《问茶名》、《荷花透水开》、《十二月花》、《双牵手》、《闹五更》等,这些曲牌具有较强的舞蹈性,并且节奏非常鲜明,再配合唢呐、锣鼓等,能够营造热烈、红火的气氛。灯腔通常用于大型戏剧中,蕴藏着表现人物众多的场景。
1.3茶腔
茶腔是赣南采茶戏音乐的主要唱腔之一,曲牌都是从赣南小调演变而来,具有甜美、活泼、爽朗、含蓄等特点,具有鲜明的赣南地区特点与田园山野风,该种唱腔主要用于表现家庭和社会的生活,同时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故事。茶腔的曲调包括绣荷包、打鞋底、斑鸠调、红绣鞋、反长歌、长歌、牡丹调等。
1.4杂调
江西赣南采茶戏中的插曲是由民间小调以及其他戏剧的曲牌共同组成的,这些曲调轻柔甜美、活泼轻盈、小巧玲珑,在采茶戏中的应用能够点缀人物性格、调节气氛。因此,杂调的曲牌并没有统一的风格,缺乏完整的系统,不能作为采茶戏的主腔、杂调的曲调有三十八首,例如,相交十郎、大风阳花鼓、九连环、新八仙、茉莉花、孟姜女、北词以及瓜子仁等。杂调的曲牌缺乏系统性,没有统一的风格,在传统采茶戏剧目中,通常采用打花鼓、打彩、敬酒等方式,弦路复杂,没有独立的声腔,但是杂调是赣南采茶戏吸收其他艺术形式和完善自身的具体表现和有力见证。
2.1“三绝”
江西赣南采茶戏具有“三奇三绝”,其中“三绝”分别指的是:
2.1.1单袖筒。单袖筒指的是只用一个袖子表演。这是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重要特征之一。客家人在采茶过程中,通常在腰间缠一块白布,既能够遮挡太阳、擦汗、扇风乘凉、当垫肩、做茶篮等,开心时还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不断的演化,江西赣南人将袖子和这块白布连起来,做成长度为60cm左右的袖子,这是单袖筒的由来。单袖筒打破了戏曲舞蹈的传统定律,并且已经成为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重要特征。单袖筒的表演方式众多,例如抛袖、飘袖、遮袖、挽袖、绕袖、摆袖、抖袖、甩袖、挥袖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每一个动作都具有自身特殊的含义,并且若干动作的融合能够表达更加深刻的含义,例如,在模仿动物时,游走时像蛇游动、站立时像马腿、摆动时像马尾、舞动时像凤尾,动静的完美结合,能够将单袖筒的艺术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单袖筒是一种不对称的表演形式,是与对称美相对应的另一种美,用一只手舞扇子,另一只手甩袖子,再配合矮子步,其美感妙不可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2.1.2矮子步。矮子步是江西赣南采茶戏特有的舞蹈表演方式,即在表演的过程中男子在一度空间,女子在二度空间。该种表演方式是赣南人在采茶过程中,根据采茶的动作改编形成,即女子在山上采茶,男子则担着装满茶叶的担子下山,由于山路遥远、装满茶叶的担子比较沉重,男子驼背屈膝,这是矮子步表演形式的由来。矮子步的步法主要包括滑步、惊步、摇搓步、矮交叉步、高步、矮步等,矮子步的动作要求为目视前方,下蹲屈膝,背部挺直和地面垂直,脚尖着地,脚跟踮起,缓慢、平稳的向前、向后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应该利用膝盖的巧劲,然后配合手腕、手臂的动作共同组成矮子步。矮子步对舞蹈演员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其具有深厚的基本功底,需要长时间保持屈膝动作,并且不能出现步法僵硬的现象,始终保持轻巧的步子,同时还需要配合丰富的眼神和情趣。矮子步作为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重要特色,被称之为“东方芭蕾”,以风趣幽默、短小精悍的表演形式,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深受人们的喜爱。
2.1.3扇子花。扇子是中国民间舞蹈最常见的道具,江西赣南采茶戏舞蹈演员手中的扇子,通过舞蹈演员的演绎,可以模拟出头、茶篮、鞭子以及其他生活、生产用具,扇子对于客家人来说“采茶戏缺扇子,犹如吃饭缺筷子”,由此可见扇子在江西赣南采茶戏中的重要性。扇子花的种类非常多,是客家人在从事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通过一代代客家人的演绎和改进,扇子花的表演形式包括波浪扇、削扇、飘扇、腰花扇、搓手扇、闻花扇、翻转扇、抱扇、铲扇、风车扇、甩扇等,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转变花样,并配合丰富的表情,能够展现扇子花的特有魅力。扇子花包括两种形式,即单扇花、双扇花,两者的区别在于使用者,单扇花女舞者和男舞者都可以使用,而双扇花只能由女舞者使用,舞者舞动扇子,带动袖子,配合矮子步,能够展现采茶戏行云流水、风行水上的特点,深受人们群众的喜爱。
2.2“两旦一丑”
江西赣南采茶戏无论是小戏还是大戏,都由三人以“两旦一丑”的方式完成。例如,大戏《卖杂货》、《大工夫》、《反情》等,有小丑(一男)、姑嫂或者姐妹(二女)三人共同完成任务,同时为了完成戏剧,还需要加入一些配角;小戏《挖笋》,有三个角色,即嫂子、妹子、爆脑子;《补皮鞋》,有三个角色,即老娘、妹子以及阿祥古。江西赣南采茶戏表演人数相对较少,人物行动比较方便,并且正是由于采茶戏表演人数较少,为其走乡窜镇、广泛流传以及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江西赣南采茶戏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样化文化的冲击下,如何实现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创新,是现代民间文化传承和开发的焦点,通过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以及表演艺术进行分析,江西赣南采茶戏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其一,现代元素和乡土气息的融合,江西赣南采茶戏应该处理好现代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关系,并且涌现除了一大批融合了现代文化和乡土气息的采茶戏作品。例如,《山歌情》;其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沟通,赣南采茶戏的发展不应该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借鉴国内外民间舞蹈形式的先进经验,加强和各地民间戏剧的沟通和交流,改进和完善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和表演方式,以此实现赣南采茶戏生动性、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其三,扩展内容主体和艺术表现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赣南采茶戏应该立足传统,并实现内容以及艺术表现方式的变革,不断扩展内容体裁,逐渐丰富表演形式,以此不断增强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更能够契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以此实现赣南采茶戏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对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表演艺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方向,试图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创新、发展、表演以及教学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江西赣南采茶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众多表演艺术家的创作和演出,获得了众多奖项,例如《茶山歌情》,获得了“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殊荣;《补皮鞋》、《试妻》等优秀作品参加“博兴国际小戏剧艺术节”;龙红、张曼君等新一代的优秀采茶戏演员,获得了“梅花奖”。江西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优秀的剧种,基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并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剧种的养料,以此不断的提高和丰富自身的音乐内容和表演形式,进而实现该种剧种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赖丹.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的六大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 (2):110-115.
[2]曾晶.浅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征和表演特征[J].黄河之声,2013 (12):60-61.
[3]曾莉.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4(9):172-173.
[4]王亚菲,朱俊林.论赣南采茶戏的创新[J].农业考古,2013(2):160-161.
[5]谢洋扬.赣南采茶音乐中的舞蹈因素刍议[J].青春岁月,2013(10): 112-114.
作者简介:李洁(1983-),女,山东省济宁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史、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