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角度浅析宋代茶叶政策

2016-03-29 20:09毛杰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福建茶叶 2016年4期

毛杰(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基于历史角度浅析宋代茶叶政策

毛杰
(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税收为历朝历代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茶叶税收在宋代更是成为其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了促进茶叶税收的增长,宋代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茶叶政策来加强对茶叶的经营管理。本文从宋代最基本的茶叶政策着手论述了宋代茶叶政策的特点,并从历史角度简要分析了宋代茶叶政策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历史角度;宋代茶叶政策;榷茶法;既得利益

我国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代,从白春阳雪到下里巴人,都以饮茶为一种时尚,茶业经济的发展也在宋代迎来了黄金时期,宋代政府从自身财政税收角度出发,立足于当时茶业经济的现状,对茶叶政策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最后形成了我国历上最为完备而系统的茶叶政策。

1 宋代茶叶政策的概述

1.1榷茶法的概述

榷茶法始于唐代兴于宋代,是一种茶叶专卖制度。宋代于公元964年开始通用榷茶法,在江陵、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薪州薪口镇设立榷货务机构,对茶叶的经营和流通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并在淮南的薪、黄、庐、舒、寿、光六州主要茶区设立官用茶场,加强茶叶的生产和收购以及税收管理工作。由此可见,榷茶法的主要施行地区位于茶叶贸易的集散中心,而汇聚于此的茶叶要么被批发远销到全国各地;要么被零售卖给当地居民。通过此两种途径,茶叶的销量剧增。《宋会要辑稿·食货》曾这样描述老百姓对于茶叶的需求“人烟户口繁庶去处,食茶甚众”。而自此后,榷茶法的茶叶税收逐渐成为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1.2贴射法的概述

折射法又叫通商法,是指商人和茶农在官用政府指定的茶场进行茶叶交易,政府则向茶商收取息钱并发放贴纳凭证的一种制度。其于公元992年施行,并于1023年由李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实施。贴射法使政府的既得利益得到了保护的同时也减少了其在买卖茶叶过程中所应承担的其他费用。例如,官府的本钱为三十文,其卖给商人为六十文,其中三十文是茶商应向政府缴纳的息钱,然后茶商另付茶农三十文,那么茶商就可以收取茶农的茶叶了。最后,茶农们要根据茶叶的运输距离向商人给付一定的“饶润”,“饶润”即为运费。折射法是茶叶从禁榷过渡到通商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来说可谓是上上之策。

1.3交引法的概述

交引法自公元993年实行,是指商人将粮草运送到边关后可以根据其运送量获取部分茶盐的销售运输权以当作报酬。所谓的报酬即为“三说法”,根据运送的粮草价格,其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析犀象杂货,一分折茶”。到了公元1002年,王剧宗又以“十分茶价,四分给香药,三分犀象,三分茶引”进行重新分配。而后为了鼓励商人多向边关运送粮草,第二年改为“六分香药、犀象,四分茶引峋”并另外补偿额外报酬,即根据运送路程的远近补偿相当的运费。例如,粟的价格为八百钱,商人以千钱交引给官府,然户官府又根据路程的远近支付运费,商人可获取更多的利润。

1.4新法的概述

公元1005年,林特、刘承圭与李溥为了革除三说法的弊端,制定了新法。其主要规定了商人分别向京城、边关以及战略要地运送物资的补偿额度。《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载了新法的内容:“其于京师入金、银、绵(当作‘钱’)帛直钱五千者,给百千实茶;河北缘边入金、帛、当、粟,如京师之制,而增茶十干,次边增五千;河东缘边次边亦然,而所增有八千六干之差;陕西缘边亦如之而增十五千,次边所增如河北缘边之制”。例如,商人向京师与其向河北、河东运送物资的的报酬是不同的,偏远地区和路途遥远地区的报酬额度明显高于繁华近距离地区。

2 宋代茶叶政策的特点

2.1以专卖制为主,保护政府的既得利益

宋代的专卖制其实质是一种禁榷制度,以国家的中央专制集权为基础,对日常生活用品茶、盐、米等实行国家政府专卖的经济政策,然后所得利益尽为国家所有的制度。宋代初始,政府对于茶叶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行全面垄断经营。政府对于所有茶农们生茶出的所有茶叶进行垄断性收购,政府了除了向茶农们征收必要的茶税外,剩下的茶叶也都要悉数收购。而后实行的折射法与交引法以及新法都是以专卖制为核心的情况下倡导实行的,虽然先后都取得一定成效,但本质仍是维护政府利益的工具。

2.2复杂多变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

宋代的茶叶政策变更比较频繁,甚至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榷茶法实施不过三十年就被折射法所取代,而折射法因触动了大茶商们的既得利益实行不到两年被废除。而随后的交引法也因“官私俱无利”实行不下去被变更为新法。新法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因茶叶的生产量与政府发出的茶引数量间的不平衡而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根基。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宋代的茶叶政策变更了四次,直到李谘革除了三说法后,更定折射法,才使宋代的茶叶政策最终确定下来,结束了其频繁更改的局面。

2.3系统完善对茶叶控制较严

宋代的茶叶政策先后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变更,针对不同的现实状况,政府制定出了相应的茶叶政策,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茶叶政策体系。从榷茶法的全面控制,到折射法的官用茶场交易,再到交引法的额外报酬以及到最后新法明确规定的补偿额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宋代的茶叶政策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但同时,这一系列茶叶政策都是以政府对茶叶的控制为主题,一直围绕着政府对茶叶的生产与经营的监管进行改革,严禁民间私人进行茶叶交易,凡经发现必会严处,在宋代私自贩卖茶叶罪刑极其严重,严重者可能会被判处死刑。各项茶叶政策的背后无不透露着宋代政府对于茶叶监管权力的严密控制。

2.4茶叶贸易由禁榷向自由转化

宋代的茶叶政策从最初的政府对茶叶实行全面的垄断性经营,到后期的茶商与茶农可在指定的官用茶场进行交易,再到后来的凭借向边关输送战略物资可获得一定的茶叶经营权为报酬。这些茶叶政策的变化都预示着,政府对于茶叶的控制呈现出放松的趋势。宋初,私人贩卖茶叶价值巨大者,量刑幅度为杖责到死刑。而宋中后期,但凡发现私自贩卖茶叶者,罪不至死。刑罚由重到轻也暗含政府在释放茶叶的集中权。而这一系列的茶叶政策也为茶叶交易的自由化奠定了基础。

3 宋代茶叶政策的积极影响

3.1对于元代以及明清时期的茶叶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宋代的茶叶政策经过屡次变更,最终将改革后的折射法作为其茶叶政策沿用下来。而改革后的茶叶政策,对于后来的元代以及明代和清代的茶叶政策制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的茶叶政策是在经历了各种局势才最终形成的,其对于后代的茶叶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元代茶叶政策和明清时期的茶叶政策在沿袭了宋代茶叶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本朝代当前茶叶的发展态势作出了相应变更,并且对于茶叶的发展与茶文化的传播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2刺激了茶业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李谘实行的改良后的折射法最终成为了的宋代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茶叶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放宽了茶商与茶农们的交易地点限制,使得茶商可以与茶农们进行相互贸易而不用再受官用买茶场的限制。此举措对于茶叶的生产流通贸易以及茶业经济的繁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茶农们以好茶与茶商进行交易,茶农们可以依此获得较高的茶叶利润,这一点对于茶农们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的改善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茶农们有余钱购买其他的商品,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3促进了茶叶的发展

虽然宋代的茶叶政策都是以控制茶叶的生产经营为目的,但是总体而言,茶叶的发展仍然以一种积极的势态在向前发展。茶叶的繁荣发展是维护政府茶叶税收既得利益的前提,因此,促进茶叶的发展也是宋代政府制定各项茶叶政策的出发点之一。此外,茶农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也会加大对茶叶的种植力度,这从生产上促进了茶叶的发展。而随着后期茶叶政策的变化,茶商们从茶叶中获取的利益也随之增多,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茶商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也会更加重视茶叶的发展。

3.4丰富了茶文化内涵

宋代的茶叶发展势头良好,物质决定意识,随之而促进了饮茶风俗这一文化多元化现象格局的产生。宋代之前饮茶之风只盛行于在上层阶级,而宋代以后饮茶之风在民间广为流行。茶肆茶坊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形成了独特的茶馆文化。据史料记载,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汴梁,其茶肆、茶坊最多,促使了饮茶空间的初步形成。文人雅士间的茶会之约,也进一步增添了茶境的意蕴。斗茶、茗茶和点茶也使得饮茶之乐妙趣横生,茶具、茶盏和茶台的不断改进凸显了饮茶之人的高雅之气。总之,茶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丰富茶文化内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饮茶成为雅俗共赏的这一习俗在宋代初见端倪。

4 结语

宋代的茶叶政策对于茶叶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其实质对于茶叶的发展却呈现出消极抑制的作用。这与宋代政府的根本出发点有关,宋代在我国历史上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其财政亏空,国库经常是入不敷出,因此宋代的茶盐等生活日用品的都实行严格的禁榷制度,以期来增加财政收入。宋代实行的系列茶叶政策有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叶的发展也弘扬了茶文化,但也各有弊端。总之,宋代的茶叶政策在我国茶叶政策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世英.宋代的茶叶政策史实综述[J].农业考古.1992(07):207-209.

[2]黄纯艳.论蔡京茶法改革——兼论宋代茶法演变的基本规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1):106-107.

[3]董锡阁.浅析宋代茶法演变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0):80-81.

[4]陶德臣.宋代通商法对茶叶市场的管理[J].广东茶业.2009(Z1)24-25.

[5]王子龙,郑志强.宋代茶叶专卖管理制度及其演变[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3):16-18.

作者简介:毛杰(1968-),女,河南柘城人,在读博士,教师,研究方向:文学及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