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华(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张家口075100)
茶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
刘瑞华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张家口075100)
摘要:现代茶叶科技、茶的国际交流等等形态赋予了茶文化以综合内涵,在这个文化体系中汇聚了美学、传统哲学、伦理学理论,茶文化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以及文学艺术于一身,无不显现着中国文化所要求的品德和道德的存在和渗透。
关键词:茶文化;素质教育;茶德;精神激励
在多元文化融和发展的新时代,趋利和功利已在影响整个社会。理性地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让更多的人在人性养成上多一份社会责任、多一份感恩之心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笔者试图从茶以及茶文化的角度里探讨人文思想和道德养成,以求获得大家认同。
品茗这个词汇由来已久,它透露着古典文化的内涵美。我国古代,不管是宫廷贵族、还是墨客雅士,乃至普通百姓,对茶的钟情可谓是别有韵味,古典的美术绘画、诗词歌赋中与茶有关的艺术作品,使得茶文化这朵文化奇葩绽放至今,已经成为古典风范艺术美学与现代文化品位相结合的综合学问,并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至今,受到当代人的青睐。
众所周知,我国茶文化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丰富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形态正在逐渐形成,学习茶知识,接受茶艺培训的人日渐增多。北京和很多大中城市的高等职业院校将茶文化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很多地方的少年宫专门开设少儿茶艺供孩子们接受茶文化启蒙教育和实训,中等职业教育引茶文化教育进课堂,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在文化繁荣时代颇具远见卓识的明智之举。
茶从悠悠古代走进文明现代,始终秉承着人类的文化精神。在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把饮茶之风推向高潮,在那个诗词高度繁荣的时代,茶与诗联系紧密,茶中有诗,诗中有茶,涌现出大批咏茶之诗,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等著名诗人都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富有哲理的茶诗。宋代涉及到茶画的著作有宋徽宗《大观茶论》、蔡襄《茶录》、审安老人《茶具图赞》、叶清臣《述煮茶泉品》、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丁谓《北苑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等。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宫廷皇室的影响。无论其文化特色或是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的带上了一种贵族色彩。最后,市民阶层对于茶事活动的参与,扩大了茶画的创作题材与影响范围。茶文化丰富并启迪着人类的生活,给予人类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滋养。普及茶文化知识,让青少年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怡情雅志中提高自身修养,促进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说,对茶以及茶文化的研究,对提高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茶与礼仪”早在古代就有很多的艺术形式,在当代,提出“茶道是通过一种饮茶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这一说法当属我国著名茶研究学家庄晚芳教授提出来的。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勤劳朴实,淳厚善良的中国人自古就有热情好客的传统,如果客人到来,首先敬上一杯热茶是起码礼节,“宾客到来先问好,净手烫杯把茶泡,凤凰点头三鞠躬,双手捧茶敬客人,微笑致意有礼貌。”这就是流传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的茶礼民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宾客的尊重,是茶文化首先要具备的礼仪,当然在茶礼奉行的过程中要尊重宾客的意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流传于民间的很多茶道礼仪,例如民间订婚或大婚仪式上,新媳妇在拜见公爹、公婆时会采用的敬茶形式来表达孝心,这种看似古老的习俗,却蕴含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乡邻间化解矛盾有的地方也借敬茶之举来化解,而这样的礼仪也是来之于古代的“化干戈为玉帛”。现代社会中的茶话联谊,将浓浓的情感蕴含在品茗之中,我们从茶的礼数来观照,其昭示着人情之美、教养之功、礼遇之恩。
德行修养包含在礼节礼仪之中,体现着个人涵养的精神取向。孔子日:“人无礼,无以立。”茶被视为生命的礼仪,东方德行教化之基础。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高等院校他们开设了家政系,其中学习的课程就有茶文化课,通过采用茶的礼法课程来教化青年人,让他们知书达理、谦和知德、孝廉德洁。而我国的台湾省,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儿童成长礼,内容之一就是举办“品尝无我茶友爱服务”仪式。组织小学生们在众人面前给自己的长辈、老师敬茶,同时也要奉茶给自己的同学,用这个过程培育爱心、涵养大德、激发善心与孝心,最终使他们养成文明知礼、谦和友爱的良好习惯,以此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艺术的血脉源自于这片古老而又闻名的土地。茶的起源、茶的人文、茶的功用、茶人精神以及泡茶方式、品茗意境等构成了茶文化的表现意义。茶品、水以及各种壶具的巧搭让品茗更具有了文化艺术的气息,现代茶叶科技、茶的国际交流等等形态,赋予了茶文化以综合内涵,在这个文化体系中汇聚了美学、传统哲学、伦理学理论,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以及文学艺术于一身,无不显现着中国文化所要求的品德和道德的存在和渗透。
爱茶之人必然具有茶的品位,学习和掌握茶知识,普及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通过茶文化的不断赋予,让人内在的爱国精神、人文素养得到升华。
3.1茶从文化的认同角度来审视,作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象征,它具有尊而不侈,雅而不俗的特点,品茶之人也会在人的心目中留下心灵安闲、心态宽厚、心境高远的印象,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国人高尚道德的物质载体。庄晚芳教授一直从事茶文化研究,在其大量的文章中,积极倡导:“廉、美、和、敬”这四字“中国德”,他认为人应该:清茶一杯涤凡心,做到廉俭育德,形成清廉俭朴的好品行。他还提倡“和诚处世”,就是说我们不仅是品茶,而是要通过品茶来广结有缘之人,以达到“和衷共济天地宽”的境界。茶道也讲究“敬爱为人”,其内在要求就是要大力扬善,常怀感恩之心。茶德所表达的社会内容和伦理道德规范诠释了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高尚人生观、价值观及正宗的处世哲学与传统美德。再看我们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也制定了中小学教育大纲与日常行为规范,同时这种要求也与新时期我国开展文明建设相适应、与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相一致。现代文化环境下的品茶,已经超越了仅仅满足口腹之欲的需要,而是在精神品质的造就上多了一些赋予和期许。良好的茶德精神,有助于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有助于改善人际之间的关系。用茶德来塑造人的道德涵养,以茶来激励人们改变志向,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使学习者在学习中得到灵魂净化。
3.2茶给我们展示出来的是古典、高雅、恬静、和谐的一个高品位生活世界。茶的形状,有的圆好似绿珠,有的扁好似蝉翼。茶的味道醇香而溢美,沁人口脾,令人回味无穷。在茶艺表演中,表演者的投茶、冲泡、敬茶等每一个身体姿态和行为,都会在欣赏者心中形成评判,她们是不是以诗化的形体动作传达一种内在的精神,是不是能够给品茗者心中留下平静宽容谦和的印象,表演者在音乐、色彩、服饰、行为中能不能创设出令人愉悦的意境,这是能否产生审美的关键。
学茶品茶,习茶练茶就是一种审美过程,从取茶到奉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审美意识和品格修炼的过程,只有在选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才能逐渐上升到心灵的塑造,从而才能增强人们求真向善的精神。
3.3文人墨客向来就有以茶的高洁来比喻志士贤达的情怀。尤其是在寒意十足的初春季节,满山遍野的茶树不畏严寒,葱郁苍翠,你越是采摘得快,它却很快就有发出新芽,茶的这种品格不也是人需要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修养吗?茶顺其自然,不择沃土,不管在任何贫瘠的环境中,都会生长不衰,留给人的印象是抱朴守静,淳朴率真并行。茶不矫情、不势利,即使是贫苦人家,他们在粗瓷大碗中也不抱怨。读懂了茶的内涵,就能品味到茶的精神。
茶以及茶文化能够融合在一起,揭示出了深刻的人性哲理,彰显着人生的意义之所在。茶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从古自今都在展示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茶所给与人们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对象,而是让品茶之人在品饮中感受它内在的精神和品格,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不断增强的当代社会,我们应该从茶的内涵中吸取营养,不断提升道德思想,像茶一样做一个性格高洁、品德高尚、道德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l] (韩)郑英淑.关于韩国茶礼的研究[C]2007茶学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270-276.
[2]朱红缨.高校茶文化专业构建动因及教育探索—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田.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6): 88-92.
[3]张丽霞,黄晓琴,向勤程.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田.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4]伍萍,宋丽,丁以寿.中国茶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初探田.农业考古,2006,(5):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