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特点及评价标准研究

2016-03-29 11:21:57张文燕贾琳颖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有效性课堂教学

张文燕,贾琳颖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400700)

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特点及评价标准研究

张文燕,贾琳颖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400700)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表现。研究生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需体现科研性、对话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其评价标准可从三大维度八个指标进行构建:第一,教师提问目的的有效性;第二,教师提问过程的有效性;第三,教师提问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对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特点的分析和对教师有效提问评价标准的探讨,可以提高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促进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

研究生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特点;评价标准

1 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内涵界定

何谓有效?学者姚利民将其界定为完成策划目标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亦或足够实现某一目的或达成预期或所期望的结果[1]。从本质上说,“有效”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它强调某一客体对于特定主体而言的有效,具有主观性。同时,这种主观的有效性判定需立足于客观的事实依据,即行为实施的具体过程,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最终结果的实际表现。所以,本文将“有效”界定为客体在实施过程,目标实现程度和最终结果表现上对于主体而言的价值。

教师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反应,促进师生共同探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课堂有效提问是指在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策略向学生提出有效问题并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通过师生之间对问题的互动探讨,从而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此定义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教师课堂提问目的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以特定教学目标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课堂提问也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其二,教师课堂提问过程的有效性。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和谐的课堂提问氛围中,通过有效的提问形式向学生提出有效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并主动提问,从而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互相探讨交流的课堂教学过程。这种有效的提问过程包含有效的课堂提问氛围,有效的课堂问题,有效的提问形式三个要素。其三,教师课堂提问效果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课堂提问,从实际结果上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根据“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解释,结合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目标的性质,可将“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界定为:在和谐民主的研究生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围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以有效的提问形式向学生提出有效问题并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通过师生之间对问题的互动探讨,从而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2 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特点

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与大中小学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有相似之处,但也具有质性区别,这种独特性主要源于研究生群体特征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因此,基于对研究生群体特征和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分析,可得出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以下特点。

2.1 科研性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2]。科研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根据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教师课堂提问作为研究生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应在研究生教育目标的统摄下体现科研性。

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科研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紧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目标,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前沿问题引入研究生课堂,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研信息,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激发学生的科研动机,并使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问题的积极思考和与教师以及同学的相互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和科研技能,从而丰富学生的科研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性是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本质特征。因此,在研究生课堂上,教师仅将课堂提问视为一种检查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掌握理解情况的手段,或者只是作为引起不专心学生的注意力的课堂管理方式,这都是极为不当的,这种脱离研究生教育目标的课堂提问恐难能称之为有效提问。

2.2 对话性

从语言学意义上讲,对话指的是人类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是说者和听者之间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换过程。每一个对话过程,都涉及到说者和听者两种身份角色,且这种角色关系是变动不居的。而且,在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中,说者在交换信息之时还会意识到听者他人的存在,把听者作为一个与己平等的人来看待。正如马丁·布伯对对话的深刻论述:“有真正的对话——无论是开口说话还是沉默不语——在那里每一位参与者都真正心怀对方或他人的当下的特殊的存在,并带着在他自己和他们之间建立一种活生生的相互关系的动机而转向他们。有技术性的对话,这种对话单纯是客观理解的需要所激起。有装扮成对话的独白,在其中,即刻就相遇的两个或更多的人各以曲折、迂回的方式与自己说话,但却想象他们已逃脱了被抛入自己打发时光之境的痛苦。”[3]在这三种对话类型中,研究生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对话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感受到学生主体的存在,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征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积极反应和思考,并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与学生自由地共同探讨问题的相互过程。这种课堂提问的对话性强调双主体间的平等性和互动性。在研究生课堂上,教师秉着主体间性观念,与学生平等地进行对话。而且这种对话并不是线性的师问生答的单向形式,而是通过教师提问来引发学生提问,从而形成师生互问互答的双向交流模式。对话性是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关键特征。

2.3 开放性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开放教学”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股新风,它强调教学要挣脱课堂“物理空间”的束缚,打破机械、固定、封闭、教条的传统形式,建立“开放课堂”[4]。教师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应彰显开放性的教育理念。

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开放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层面。其一,问题形成的开放性,即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的统一。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是有目、有计划的活动,教师课堂提问也需要课前精心预设。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变化复杂的动态活动,谁也无法精确地预测到实际课堂会发生什么,因此,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在预设的基础上还必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即动态生成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还应根据课堂实际开展情况来决定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等具体事项。其二,问题内容的开放性。教师课堂提问的内容要打破封闭的教材限制,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从新的学术视角研究专业问题。同时,还将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事实问题引入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其三,问题类型的开放性。封闭型问题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而开放型问题允许学生有广泛的回答范围,强调学生对问题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过程。在研究生课堂中,尤其需要教师利用开放型问题锻炼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此外,开放型提问更容易营造一种活跃的学术对话和交流氛围。最后,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开放性特点还表现为提问场所的延伸性。教师的课堂提问需要打破狭窄的课堂区域,延伸到课堂之外。这里的延伸性并不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去提问,而是指学生对教师课堂中所提问题的探索行为延续到课堂之外。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即刻解决,而是允许学生将问题带出课堂,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和对问题更细致更深入地探索。

3 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评价标准

已有对教师有效提问的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较多,尚未达成共识。而且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大中小学课堂,对研究生课堂的研究非常稀少。此外,仅有的对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提问有效评价标准的研究也只停留在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共性之上,并未考虑到研究生群体和研究生课堂教学的独特性,因此,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本文根据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研究生群体的特征,立足于“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和对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特点的具体分析,构建了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的评价标准,包括三大维度八个方面。

3.1 提问目的的有效性

目的,作为某种行为的预期结果,决定着行为的方向和行为实施的具体操作。因此,提问目的的有效性是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首要评价指标。根据研究生教育目标,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提问目的的有效性在于是否以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学者杨明通过研究得出研究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大特点,即注重对学生研究方法的训练,注重对学生研究知识的拓展,注重对学生学术志趣的培养[5]。这三大方面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因此,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提问目的的有效性指标可划分为三个方面。

3.1.1 培养学生科研志趣的目的

科研志趣即科研兴趣,是某人在科研上欣赏什么,喜欢什么的特定倾向,它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研究生只有首先找到了自身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即科研志趣之后,才谈得上科研能力的发展。因此,对研究生科研志趣的培养是教师课堂提问目的有效的首要指标。

3.1.2 拓展学生科研知识的目的

科研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体,是在掌握和继承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永不停歇的过程,对科研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提问也应追求拓展学生科研知识的目的。

3.1.3 训练学生科研方法的目的

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说就是采用一定的科研方法探求科学真理的活动,科研方法是从事科研活动中举足轻重的因素。因此,要想实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必然离不开对研究生科研方法的训练,这是研究生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也应是教师课堂提问的价值追求之一。

3.2 提问过程的有效性

提问过程的有效性是衡量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关键性指标。它主要涉及三个具体方面。

3.2.1 提问氛围的有效性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尤其是在研究生课堂中,研究生强烈的自尊需要教师更加注意课堂提问氛围的和谐性和民主性,即是说研究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反应不会受到来自教师的诘难和威胁,其回答探讨问题的心理是安全和自由的。

3.2.2 问题内容的有效性

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是教师课堂提问有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研性是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所以,教师所提问题是否具有科研价值是衡量教师问题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

3.2.3 提问形式的有效性

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的提问形式表现为师生双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和对话性。即是说在研究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交替扮演提问者和回答者两种角色,由教师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同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形成师生、生生互相探讨的问答形式。

3.3 提问结果的有效性

在已有的众多研究中,常常将学生发展结果作为衡量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唯一评价标准。其实不然,课堂教学在本质上就是学生和教师两种生命的对话过程,两者是互动、互为、互存的,任何割裂两者关系和忽视某一个体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因此,评价教师课堂提问结果的有效性应从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结果两个方面进行[6]。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有效性评判主要依据研究生经过教师课堂提问之后具体发展情况(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而评价教师教学结果有效性的具体项目则有:教师课堂提问,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提问能力)是否有所发展等。

在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提问只有在提问目的,提问过程和提问结果三个方面都实现了有效性,才能真正称其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4 结 语

课堂提问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研究生课堂上教师有效提问特点的分析和评价指标的构建,旨在引发高校教师对自身课堂提问的审视、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改善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质量。

[1]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

[2]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

[3]马丁·布伯.人与人[M].张见,韦海英.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30-31.

[4]蒋莜薇.中学历史开放性教学探索与实践[D].开封:河南大学,2013.

[5]杨明.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6]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1).

责任编辑 周斯韵

Features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Teachers’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Postgraduate Classrooms

ZHANG Wenyan,JIA Linying
(Faculty of Education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00,China)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the concrete performance of effective class teaching.Teachers’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Postgraduate Classrooms should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dialogue and openness.And its evaluation criterion can be establish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and eight concrete indexes.It should consid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questioning aim, process and results.This paper analyzes its features in Postgraduate Classrooms and discusses its’evaluation criterion with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its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postgraduate classrooms;teachers’effective questioning;features;evaluation criterion

G643

A

1674-5787(2016)02-0132-04

2015-12-29

张文燕(1991—),女,四川广安市邻水县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校课程与教学;贾琳颖(1992—),女,河南省濮阳市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校美育。

10.13887/j.cnki.jccee.2016(2).36

猜你喜欢
研究生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中国航海(2014年1期)2014-05-09 07:54:30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