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路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浅析日本人的语言表现心理
——以商务日语中的习惯用语为中心
连路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日语微妙、委婉的众多措辞背后都体现着日本人的一种心理特征。以商务场合为例,日本人常用的措辞能够看出其暧昧、凡事先道歉、不将恩惠强加于人且常怀感恩之心的心理。探究日本人的这些语言心理,不仅能够使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语言和文化,还能避免在商务社会中发生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商务日语;语言心理;模棱两可;道歉;感恩
语言是说话人意志的表现,通过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同样的,通过一个国家的语言也能看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心理特征。日语有诸多微妙、委婉的措辞表现,每一个习惯用语都表现着日本人的一种心理。比如,「電話が遠いですが」,是觉得对方说话声音小而听不清的委婉的惯用表现。还有,跟总是要见面的人分别时,不说「さようなら」。日本国家周全的礼仪也为世人所称道,这一点从其日常对话中就有所体现,对不认识的人,对方若不是孩子,就使用掺杂着敬语的一般体。比如,向不相识的人问事时,比起「~たら…ですか」「~たら…でしょうか」更为礼貌,所以常用于礼貌的表现形式。
在交流中互相理解各自的文化,对于掌握语言技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商务日语中使用的习惯用语为例,探究这些措辞背后隐藏的日本人的语言心理,使得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语言和文化,以便在商务场合中运用自如。
如果被上司问道:“中国客人的欢迎会,还是选定中餐为好吧。”这时,若用日语的容许的表现,原封不动地换成日语说成「…、それはよくないと思います。せっかく日本にいらっしゃったんですから、和食にした方がいい」,就大错特错了[1]。这是由于日本人陈述自己的意见、感想时,是进行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这是日本文化习俗的表现之一。如果不知道这种异文化的特点,就会产生交流代沟。或者说,日语中大多是回避直接说法的日本式表达,这在日本商务社会的交流中也很重要。因此,在刚才的情形下,「いいえ、それはよくないと思います」可以附和着说成「そうですね。それはどうでしょうか」。然后,比起「~方がいい」以及「~たらいい」这种说法,劝说还是用 「方がいいんじゃないでしょうか/~方がいいんじゃないと思います」,或者是「~たらいかがでしょうか」为好。
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検討させてください」与「考えさせてください」引发的文化摩擦,这两句话本意为“请让我考虑一下”“请容我们再商量一下”,是日本人当面保留意见的暧昧语,常常使得外国人很困惑。如果日本人是歪歪头,稍稍皱眉地说这类话时,则十有八九是拒绝的意思。但是,如果外国人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最后得知答案是否定的,会认为日本人撒谎而生气。而日本人认为当面说“NO”是对对方的伤害,所以希望对方能够从自己的表情观察出自己的意图。像这种难以说出口的话用表情来表现也是非常典型的日式行为。
日语中避免“断言”的修辞手法非常多。只是表达推断、不确定的助词就有「そうだ」「ようだ」「みたい」「らしい」等,更不用说还有诸多句型「と思う」「と思われる」「と言われている」「だろう」「のではないか」「ではないだろうか」「気がする」「とされている」等等。如某社长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日本企業の価値観、企業文化を今一度確認し、企業ブランドを確立すべきではないだろうか」中用「ではないだろうか」来缓和语气,避免给人一种生硬地下达命令的感觉。
对于非母语者来说,判断一句话是它本身的含义还是一种修辞手法是相当困难的。有时还会存在二者兼有的情况。只有通过文脉和说话人的表情动作来辨别,当无法判断时可以想作是既是这句话本来的含义也是一种修辞,这正是日语“暧昧”的特性所在。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商务场合,日本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ごめん·ごめんなさい」「すいません·すまない」「申し訳ない·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悪かった·悪いことをした」「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ました」「陳謝いたします」等等“道歉”的话。这些语言不仅限于认错道歉所用,也是日本人与对方保持和谐关系的一种礼节,是日本文化的表现之一。日本人也频繁地使用道谢语言,因为道谢的话,在任何时候听到都会心情舒畅,所以,第一次在其他场合下道谢后,过几天碰到那人时,还要再次道谢。
金田一春彦在『日本人の言語表現』中曾指出「あやまりさえすればいい―こういう気持ちは、日本人に相当ゆきわたっている」[2](只要道歉就好了这种心理在日本人中是十分普遍的)。『相手が思わず許す!上手な謝り方』的作者高井伸夫在书中也提到,「相手に迷惑をかけたとき、その原因が自分にあろうがなかろうが、潔く詫びてしまえば、相手は寛大になり、ミスを許す気にもなってくれる」[3](给对方添麻烦的时候,不管原因在于谁,只要立即道歉,对方都会宽容,原谅你的过错)。「私たちの日常でも、〈なぜ『申し訳ない』のひとことが言えないのか。あいつはビジネスマン失格だ〉〈自分が悪いくせに素直に謝れないようなヤツとは、付き合いたくない〉こんな不快感を感じる場面は、少なくない」[2](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种令人不愉快的场面,“为什么不能说声对不起!这个人不配做一个商务人士”“明明是自己的错却不能好好地道歉,这种人不值得交往”)。并且,像这样的书在日本出版这件事情本身也说明了“道歉”对于日本人的重要性。事实上在日本,由于道歉失败而导致公司破产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小到处理失误、分歧、投诉,大至商务活动以及人际关系都会由于道歉的方式不同而产生变化。把道歉当作打动人心的武器,被日本社会认为是商务人士必须学会的高级战术。
提起日本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很多人会想到爱鞠躬。的确如此,比如日本公司的社长或者机构的领导者就某不幸事件开记者见面会时,从座位上站起身,一边说着「誠に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心からお詫びいたします」一边深鞠躬做谢罪的姿态。他们坚信诚挚的态度是打动人心的关键。用低下头深鞠躬的姿态,能够获得社会和世人的原谅。而只要低下头谢罪就是可以原谅的,这是日本人特有的心理。
日本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不会对对方说「……してあげます」,而会说「お…しましょう」和「…しましょう」。比如替客户拿行李时说「その荷物をお持ちましょう」。下雨了要借伞给对方,不说「雨が降っていますから、傘を貸してあげます」,而说「雨が降っていますから、傘をお貸ししましょう」。代别人书写材料时不说「書類はわたしが代わりにかいてあげます」而是「書類は私が代わりに書きましょう」。诸如此类,向对方传达一种信息,即所有的动作和行为都是出于自发的意志。
但是,这种说法只用于上级及客人,对于同级、下级以及孩子等是会用「…してあげます」。例如,同学之间会说「悩みがあるんだったら、いつでも聞いてあげるよ」「お金が足りないの、貸してあげようか」,对孩子也常说「坊や泣かないで、おじさんがさがしてあげるから」「買ってきてあげるから、ここで動かないで待っていなさいよ」。
这种区别使用是日本人的长幼顺序意识和恩惠的授受心理使然。为了让对方感谢自己而特意很热情的“施恩”行为(日语中称为「恩に着せる」),以及“卖人情”的行为(日语称为「恩を売る」)是日本人非常厌恶的。假如对于上级和客人使用「…してあげます」,会被对方认为“我并没有拜托你,你擅作主张的施加恩惠卖人情”。而「…してあげます」这种措辞转换为中文即为“我给你(您)…”,在中文中并没有施加恩惠卖人情之意,无论对上对下都可自由使用,只是对长辈上司会使用尊称“您”。
以上谈到了表示授受关系中动作的传授者即施加者的用语「…してあげます」,下面来看一下表达动作接受方的措辞「…してくれる」。这一表达相当于汉语的“…帮我…”“…给我…”。譬如对方帮自己拿了行李,此时要说「重い荷物を持ってくれたので、本当に助かった」,对方借给自己伞了说「傘を貸してくれたから、濡れずにすんだ」,对于别人帮自己填好了材料,也会用上「親切な人だった。わたしの書類を代わりにきにゅうしてくれたよ」。把对方的行为作为一种好意和热情来接受,这就是感恩之心(「恩に着る」)。日本人在生活中大量使用「てくれる/てもらう」,表示“对方为我做了某件事情”,或者“由于对方的某种行为而使我获利或得到恩惠”,虽未明确使用感谢一词,但这个措辞本身就含有对对方感谢的心情。
同时,在现代日本社会,尤其是商业性活动之中,表示授受关系的 「さしあげる」「いただく」「くださる」等敬语动词的频繁使用,也是基于利益关系的期待恩惠和感恩的思想意识。[4]当有求于对方时,就尽量使用「さしあげる」「いただく」等自谦语,以表谦卑,期待恩惠;当受到对方恩惠时,就使用「くださる」等尊敬语,以表示恭敬和感恩。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许多的表达其语法上正确,但日本人却不那么说,这就产生了所谓的交流代沟。这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语言本身的含义,而不去思考其背后隐藏的心理及文化意义。在商业社会中,正是这些“代沟”造成了误解或摩擦,甚至可能导致客户的不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讲,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比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技能更加重要。因此无论是日语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需有一个共识,说日语时了解习惯表现形式固然重要,而根据“对内与对外”“上级或下级”“男性和女性”等不同,结合日本人的心理特征,来变换具体语言表达,才能说出地道的日语,也可避免在商务社会中发生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1]刁鹏鹏.商务谈判日语[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16.
[2]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語表現[M].日本:講談社,1975:10.
[3]高井伸夫.相手が思わず許す!上手な謝り方[M].日本:講談社+α文庫,2004:04.
[4]刘喜萍.试析日语敬语表现与日本人的敬识意识[J].考试周刊,2008(2):67.
责任编辑 周斯韵
H36
A
1674-5787(2016)02-0059-03
2016-01-07
本文系2014年信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阻碍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119)的研究成果之一。
连路(1987—),女,河南信阳人,硕士,信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社会与文化。
10.13887/j.cnki.jccee.20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