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2016-03-29 09:07陈彦君甘肃省庆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庆阳745000
甘肃农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化培育农民

陈彦君(甘肃省庆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陈彦君
(甘肃省庆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庆阳745000)

本文通过分析农民职业化的涵义和当前农民职业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

新型农民农民职业化农民培育

农民作为农业经营主体,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先实现农民现代化,只有实现了农民的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我国许多地方留乡务农农民以妇女、中老年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占农民工总量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没种过地,也不愿回乡务农,今后“谁来种地”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及13亿人的饭碗。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全面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之后更是多次提出要着力培育农业新型主体,并相继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可见农民职业化已势在必行[1]。本文通过分析农民职业化的涵义和当前农民职业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对未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农民职业化的涵义

简言之,农民职业化就是指把务农当做长期稳定工作的农民,他们利用市场机制获得报酬,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进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者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因此,农民职业化泛指农民从事农业这种职业是自愿选择的,而不是“世袭”的和别人强制的。职业农民可以充分就业,而不是半就业或兼业型。职业化的农民具有成熟的耕作经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较强的市场经营能力,能够获取社会平均收益,得到公正的社会待遇,像从事其他职业的市民一样享有国家统一提供的就业、养老和医疗保障。职业化不仅仅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也将导致社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要变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1]。

二、当前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现状

㈠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2][3]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连续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开展了许多工作。

农业部、教育部及有关教育培训机构一直在探索面向务农农民的中等职业教育途径。早在2005年,农业部依托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2011年,教育部、农业部等九个部门文件提出“农村职业教育要大力培养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经营人才、创业人才和新型农民;农村成人教育要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农村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创业能力”。2012年,教育部与农业部联合立项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又提出“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联合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简称《培养方案》),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此举可谓我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一项重大举措,标志着中等职业教育率先向一线成年务农农民开放,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同年,财政部、农业部共同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300个县开展示范性培育,并选择14个市及陕西省、山西省整体推进,2015年又增加了湖南省、江苏省,意在加快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在各级农业部门持续推动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走过了破题、立题的关键阶段,在各方面为全面铺开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㈡庆阳市农民职业化培育工程举措有力

庆阳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市,农业人口多、农村贫困面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刚刚起步,农民素质的提升是当前农村诸多问题汇聚的焦点,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基于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农业发展,技能为先;农村建设,人才为本”,着眼于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增收致富,以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目标,着力解决好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根本问题,提出了把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兴市的“十大工程”之一。通过创新培养开发机制、评价发现机制、选拔使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等“五项机制”,严把机构认定、师资队伍、对象遴选、培育质量、认定管理、检查验收“六关”,着力实施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工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劳务技能培训工程、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工程等“五大工程”,培养了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术服务型和社会服务型实用人才等“五型人才”,截止2015年底,全市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 903人,造就了一批热爱农业、扎根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证[4]。

三、当前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中存在的问题[5]

㈠思想认识不足,社会氛围不浓。在很多地方,农业仍处于弱势地位,长期从事农业耕作的农民群体,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缺乏充分尊重农民职业的社会文化。地方政府对农民群体的培育普遍存在畏难思想和完任务心态,在农民职业化培训和综合培育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大众对新型职业农民也缺乏科学的认识、理解和应有的支持,没有充分尊重农民职业的社会氛围,也是新生代农民不愿回到农村创业的动因。

㈡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资源分散

涉及农民培训的部门繁多,但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来组织、管理和考核。从横向层面看,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教育、劳动、扶贫、人事、科技、妇联等多个部门,但政府统筹协调不够,各部门职责不明,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从纵向看,省、市、县农民培训资源,如农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学校、农广校、农技校等相互不能有效衔接,办学条件不一,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缺少统一协调。

㈢培育经费投入不足,金融支持缺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项目资金远远不够,金融支持上不能享受任何便利。国家应在贷款和补贴上进行支持,而当前商业银行不愿放贷,政府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出台的贴息贷款政策程序复杂、硬条件多、惠及面小,各类规模经营户融资贷款难普遍存在。

㈣教育培训师资不足,培训模式有待创新

表现在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都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人从业道德和责任心缺乏,而且多是兼职且更换频繁,培训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在培训模式上,多为传统课堂理论式培训,根据培育对象的产业类型、知识结构、培训需求、居住区域、时间条件等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培训机制尚未建立,以致资源浪费,效果不佳。

㈤制度保障缺位,监管评价机制亟待建立

职业农民点多面广,且主要依靠自主创业,加之农业生产面临的各种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频繁,农民职业教育管理若不纳入法制化轨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支持和立法保障如果继续缺位,监管机制不健全、评价体制不完善,在规模扩大之后稍有不慎将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自身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所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制机制急需建立完善。

四、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策思考[5][6][7]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地政府应尽快制定出台并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规划计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加强统筹协调,确立实施目标、实施办法和考核标准并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

二是出台扶持政策。一是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扶持农民发展生产;三是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建立职业农民担保基金,简化审批程序,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扩大生产经营融资困难;四是实施农业保险,扩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给予政策优惠;五是强化社会保障,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比例,提高公共服务标准等,给予愿意从事农业产业的优秀人才更高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业保险保障等。

三是构建新型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和监督评价体系。在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培训方式、教育培训内容、教材建设、师资遴选等方面系统设计,形成优势互补,技术、师资、条件和能力相配套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格局。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免费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中高等农业专业学历教育、系统培训、岗位培训和新知识新技能继续教育培训。定期选拔优秀职业农民进入大中专院校研修学习,并给予学费补助等。

四是聚集社会资源。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师资、技术、管理等共享平台,整合农业、科技、教育、扶贫、金融等行业资源,率先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设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发挥其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鼓励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引导全社会重视农业尊重新型职业农民,营造关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提升农业吸引力。三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

五是注重创新科技推广方式。一是面向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与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把培养农村科技骨干与向广大农民传授实用技能相结合,把传统培训方式和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培训、远程培训,手机培训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树立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意识,增强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二是注重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致富领路人,让农民在实践中增强创新创业和生产经营的本领。如科技特派员,目前我国有17万科技特派员,覆盖了全国90%的县市,辐射带动5700万农民增收致富,他们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深入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与农民“绑在一起”,结成利益共同体,在生产实践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真正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头作用。

六是强化农民自身教育。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切实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二是充分利用职业中专的师资力量和办学场地,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开设农民职业教育课程,提高农民的科技、经营等知识理论水平,办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是加强市、县农广校职能发挥,使其真正发挥普及、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培养农业劳动者参与社会竞争的主阵地作用。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扩大文化站覆盖范围,办好用好“农家书屋”,为农民自学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农业技能骨干,积极鼓励、倡导各级农技、畜牧人员下乡,开展“田间课堂”,深入实际帮助农民提高各方面的知识。五是注重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农民培训体系,注重理论培训与提高操作技能相结合。专业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营销类人才。六是积极支持和引导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等能人回乡创业,并逐步把他们培育成职业农民,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1] 申潞玲,侯向娟等. 农民职业化研究述评及展望[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13(5):447~453.

[2] 中职学校向成年务农农民敞开大门——教育部、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J].农村工作通讯,2014(10):59~61.

[3]期刊编辑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质增容[J].农民科技培训,2015(5).

[4]张忠. 市农牧局把好“六关”助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EB/OL]. http://www.qysw.gov.cn/2016/0405/49433.html.

[5]杜巍.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分析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214~4218.

(编辑:刘国华)

F323.6

A

1673-9019(2016)11-0059-03

2016-05-23

陈彦君(1975- ),男,甘肃镇原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化培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