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途径创新

2016-03-29 05:37万媛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舆情辅导员互联网+

万媛媛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 243032)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途径创新

万媛媛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32)

“互联网+”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正在重构整个世界.“互联网”+“教育”、+“新媒体”的教育形式给高校舆情引导途径带来了新契机.文章运用定性分析法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舆情引导价值功能特征及网络舆情引导途径创新,提出以弘扬网络正生态,实现网络舆情正面引导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可以通过MOOCs内化引导、网络舆情主体规范化引导、强化技术引导三种主要舆情引导策略来有效发挥.

“互联网+”;高校;网络舆情;引导

2015年12月18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指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要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1].网络舆情引导对于构建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汇聚和生产知识的重要阵地,其网络舆情引导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舆情即民情、民意.网络舆情,是指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第四媒介传播的,由于各种事件刺激而产生的人们对于各种公共事务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和[2].伴随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迅猛发展,网民数量持续增长,“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了网络舆情环境的新变革,对于迅速成长为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当代大学生,亟需正生态舆情引导.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实施主体,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具有重要职责.

在高校,网络舆情正逐步成为一种大学生表达对社会问题、现象的情绪、态度、意见的集中体现,以其自发的形式,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现实生活中的多个层面.正确认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价值功能,探究高校辅导员正面引导途径,有利于高校发挥好培养人才与发展科技的优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现状述评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危机应对、引导策略等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并逐渐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CNKI网络出版总库中对其论文进行样本文献计量研究发现.以“网络舆情”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得到11035条文献信息,而以“高校网络舆情”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搜索仅发现93条文献信息(数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10月7日).其中2011有453篇相关文献,2012年有746篇相关文献,而2013年则增长到了1006篇研究文献,其学术关注度、传播度与用户关注度均呈上升趋势,但文献增长率较低.纵观学术界对于网络舆情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的文献主要形成了两种主要研究范式:

1.1网络舆情引导的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网络舆情引导的概念界定、成因、特征、演变、主客体、影响、传播媒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研究.杜骏飞(2003)以SARS流言传播为例,对其舆情流变进行了传播学理论分析[3];王来华(2004)通过就民意、舆情等概念的区别辨析,就舆情的概念进行了狭义界定[4];赵瑞华(2005)通过对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分析,试探性地就其舆论功能进行了归纳[5];刘毅(2007)就网络舆情的传播学概念、特点、传播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归纳与分析[6].基本理论性的网络舆情研究主要存在于网络舆情现状与特点分析等舆情认知层面的研究,而对于与实际应用相的结合指导研究相对缺乏.

1.2网络舆情引导的应用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在网络舆情的应用与对策研究中,众多研究学者就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危机处置做了多角度、多视野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喻国明(2009)提出了通过舆情关注焦点、主动议程设置等方法可以处理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7];曾润喜(2009)对突发事件下网络舆情预警系统、指标与机制进行分析表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发展具有量变特征[8];陈少平(2012)根据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研判的四个核心要素,并据此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危机的应对原则和策略[9];汤力峰(2014)提出自媒体环境下,应高校可以通过完善信息公开、建立新媒体舆情监测、形成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等措施对网络舆情进行干预处置[10].

从研究综述中发现,相关研究内容集中关注于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及应急处理研究这几个方面.学科集中涉及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类别主要集中在“新闻与传播”、“高等教育领域”、“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领域,但就研究的文献来源而言,中文核心刊物、CSSCI引源来源较少.基于时代背景的,以辅导员为舆情主体的创新性网络舆情引导研究关注度虽然在增加,但在研究深度上还亟待加强.在网络舆情引导的技术与系统构建研究中,有如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分析方法、监测技术与系统构建等多方面的分析研究,较少涉及网络舆情引导的价值功能研究.

2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要价值功能

2.1导向内化功能

网络舆情的导向内化功能是指通过积极的网络舆情引导大学生激发内在精神动力,弘扬正能量[11].高校网络舆情通常由各种突发事件、社会热点事件、校园热点事件等引发,从而引发在校大学生们的热议.由于事件的产生原因上具有偶发性,因此致使高校网络舆情的爆发具有偶发性特征.同时,由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主体是大学生,个体中存在的价值观、世界观等的差异,直接影响着网络舆情的正面性和负面性.

当代大学生年龄段主要处于19岁至23岁阶段,是我国网民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学历层次越高的网民对于网络的依赖比例越大,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占总比的63.9%.而相对于其他群体,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舆论表达意愿更强烈,其中10-19岁的网民发言比例占了50.2%[12],20-29岁的网民群体占46.6%,这两个年龄段占总比高达96.8%.而这两个年龄段正好是当代大学生的所处阶段.由此可见,网络对于高校学生群体影响的巨大.因此,发挥好网络舆情引导的正面导向功能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内在精神力量,弘扬正能量.

网络生态论认为,网络存在正生态、负生态、中间过度态三种生存形式[13].正生态论包括网络中的和谐、进步等正能量信息,而负生态论包括网络中恶斗、破坏性等负能量信息.据相关研究学者研究显示,在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信息倾向性上,负面信息更能引发网民的关注.在网络舆情引导中通过削减与抑制网络负生态环境,促进弘扬网络正生态,即对大学生正面舆情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会因此而得到改善.因此,弘扬高校网络正生态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心智与完善的人格,还能传递社会正能量,使大学生们自我实现更具价值.

大学生处于青少年网民阶段,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同时也容易受到网络负面效应影响.网络负生态环境中,带有负面煽动性、破坏性的信息在经过不当传播后会形成负面舆情,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而在经过扩大化后会影响校内安全稳定与社会和谐稳定.鉴于网络舆情在高校引导中体现出的特征,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有利于及时了解大学生深层次的感情需要,正确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有利于理顺思想情绪、统一思想认识,化解内部矛盾,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与指导.

2.2网络舆论场功能

互联网科技发展迅猛,大众逐渐习惯了运用网络表达诉求、监督舆论,高校网络舆情环境也随之发生变革.社会舆论生态环境变革下,新的网络舆论场正在形成,高校网络舆情理论研究的开展能有利于管理着准确把握网络舆情新动态,及时做好预警预防工作.

“互联网+”带来的网络“新公共领域”,一方面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信息共享、意见表达、情感宣泄、思想交流的平台,使大学生群体增强了自由表达的权利.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多样化传播特征及大学生网络行为动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尤其是网络空间的虚拟化和现实的混淆性,从而使言论主体的群体极化效应会给大学生们对于社会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认真开展,一方面有益于网络信息发布者和管理者加强行业规范与自律;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对于规范网络参与主体,把握好网络舆情引导有积极作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7.9%,网民规模达6.49亿,而其中有43.8%的网民习惯在互联网上发表个人评论.网络的开放性、时效性、便捷性与互动性,使网络空间给了广大民众平等表达个人观点的“新公共领域”.而由此迅速崛起的网络舆情已成为网民快速传递信息的最直接表现.“新公共领域”中的正生态网络舆论既是匡扶正义,民主监督的利器,更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利因素.

3 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发挥新途径

3.1合理运用MOOCs、微课等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柔性内化引导

柔性舆情引导即以情感感化、谈心谈话等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大学生得舆情内化过程,化解负面情绪.传统形式下的柔性内化引导通常由启用校内引导与第三方介入引导机制构成[14].例如由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开展谈心谈话;辅导员适时开展突发事件下专题应急性知识教育,通过各种媒介发布信息等方式进行柔性内化舆情引导.

通常第三方介入引导的主体通常由具有较高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学者名人、教授专家等社会精英扮演意见领袖.例如由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到各大高校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定期舆情引导、由社会精英扮演意见领袖介入舆情引导等.而这些对于个性化要求强、自由化要求高的“90后”大学生而言,传统形式下的柔性内化引导难免存在讲授模式单一,参与度不够高等弊端.

高校舆情是由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为媒介实现的信息表达与传递,其实质是大学生对高校舆情信息获取、感知、加工、内化的过程.在“互联网+”背景下,MOOCs、微课、公开课等网络教育形式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具有强时效性、高自主性、高开放性、高个性化、参与选择性高等特征.而这些教育平台的运用对丰富网络舆情内化引导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在MOOCs背景下,辅导员适时以结合高校大学生关注热点积极组织开展个性化的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等微课、公开课视频,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们的课堂吸收率,对于深化网络舆情引导有积极效果.

3.2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主体管理建设,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规范性引导

高校工作的基础是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集教育、指导、管理、服务于一体,这要求高校中的辅导员在舆情引导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出发,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获取学生的内在与外在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通过培养学生意见领袖,设置网络信息员,可以实现舆情主体分化,强化建立网络舆情管理队伍.一是培养舆论领袖,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根据校园网和学生网、学生论坛等热点话题主动发表见解.网络评论员可以由校学生骨干、经培养的意见领袖等担任,易于唤起大学生网民的共鸣.二是开通网络在线交流栏目,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学生对高校发展与管理的了解;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解潜在矛盾.

3.3合理运用科技,强化技术引导

对网络舆情按预警机制与危机程度的科技化控制是高校舆论技术引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网络舆情的发展基础离不开互联网科技的技术支持.网络舆情自身具备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复杂性强、控制难度大等特征,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迅速飞升,更增加了网络舆情的把控难度,直接给高校舆情引导带来了难度,给高校管理层带来了危机.例如,辅导员参与高校舆情监控系统,运用控制IP谣言与不良言论、关停服务器、屏蔽手机信号、切断网络连接等强制性技术措施,以及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校园新闻网站、微博、QQ群)中不良信息的过滤等柔性技术引导措施,可以实现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生态的发展,避免网络舆情负生态发展.

4 总结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是一项任重道远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仍然存在如引导主体科学有效的途径较为缺乏;引导内容与方式灌输色彩强烈,双向沟通缺乏等问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作为舆情引导主体一要善于把握形策,客观分析和处理高校舆情中出现的问题.二要重视运用新媒体,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理念,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客体参与.三要以学生为本,做好信息公开,主动应对,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智.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高校自身的影响力与公信力的提升,打造综合型的高校舆情引导平台.

〔1〕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http: //news.xinhuanet.com/zgjx/2015-12/17/c_134925295. htm.

〔2〕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杜骏飞.流言的流变:SARS舆情的传播学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05):116-124.

〔4〕王来华,林竹,毕宏音.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J].新视野,2004(05):64-66.

〔5〕赵瑞华.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5.

〔6〕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01):11-12.

〔7〕喻国明,陈端.危机传播的法则与艺术——以央视新台址大火的网络舆情危机及处理策略为例 [J].新闻与写作,2009(05):57-59.

〔8〕曾润喜,徐晓林.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标与机制[J].情报杂志,2009(11):52-54+51;009(05):57-59.

〔9〕陈少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2(03):5-9.

〔10〕汤力峰.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微博舆情干预机制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4(17):258-260.

〔11〕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

〔12〕第35次CNNIC报告第六章:个人互联网应用状况_科技 _腾讯网.http://tech.qq.com/a/20150203/037842. htm.

〔13〕王汉熙,万成娜,刘凯.网络舆情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94-100.

〔14〕文国琴,谷文陶.论高校舆情引导的途径和方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85-188.

G641

A

1673-260X(2016)07-0257-03

2016-04-29

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青年基金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与引导对策研究”(QS201511)

猜你喜欢
舆情辅导员互联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