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让恒 尹吉灵 朱孝阳 何 剑
“一号工程”拓开教育新境界——看桂阳县委、县政府如何重教
李让恒尹吉灵朱孝阳何剑
新建的龙潭学校
桂阳县又一所新学校——朝阳小学开学了,首批招生1100余人。近4年,桂阳县仅在县城就投入9亿多元,新建了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都在60个教学班以上。与5年前比,城区仅公办小学学生增加15174人,增长144.77%;公办初中学生增加8369人,增长216.90%。这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人们都说桂阳教育走出了新境界。
而这一切,得益于桂阳县委、县政府的“一号工程”。
“一号工程”是桂阳几届县委、县政府的接力工程,曾在桂阳担任了6年县长的市教育局局长庹登军对此最清楚不过了。2011年,桂阳县提出了打造“幸福桂阳”的目标,时任县委书记李向阳提出,建设幸福桂阳,发展教育是“第一要务”,要在全县实现“学有优教”。2014年,全国百优县委书记廖桂生接棒桂阳后,在实践“三严三实”中又与庹登军一起提出,“第一要务就是要将教育作‘一号工程’来办”,加速全县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并具体提出了“新建一批、扩建一批、引进一批、带动一批”的学校建设发展方略。
2014年4月1日,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朝阳小学建设时,庹登军说:“学校建设的事一天也不能等。”这句话后来成为桂阳人办教育事的标尺。
考虑到县城人口以每年15%左右速度增长,桂阳县新学校建设重点放在了城区,近几年连续在城区新建了士杰学校、蒙泉学校、鹿峰中学、龙潭中学、朝阳学校等6所义务制教育学校和1所职业中专。同时改扩建了县九中、东风中学、蓉峰完小、城南完小、人民完小、北关完小6所义务制教育学校,新办了4所公办幼儿园,实现了县城公办幼儿园零的突破。另外,支持兴办了东塔、金贝贝等一批民办学校。办学力度之大,气势之宏,彰显了“一号工程”之伟力,全县人民为之振奋。连续多年,教育系统在干部群众年度评估中的满意率都是各行业之冠。
在一些地方举全县之力办重点高中的时候,桂阳县举全县之力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县四大家数十名领导为之“倾巢出动”,每所新建学校,每个兴建项目,都有至少3名县级领导亲自抓。2011年起,原县长庹登军召开的学校建设办公会、协调会、现场会,仅发了会议纪要的就多达119次。现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黄四平在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期间则兼任了5所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包括书记、县长在内的所有县级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凡大问题、难问题都亲力亲为,勇挑重担子,专“啃”硬骨头。
在鹿峰中学的去留、蒙泉学校的新建中,这种精神得到了最完美的演绎。
鹿峰中学地处旧城区人口最密集的盐行街,因寸土寸金,这所学校新建时占地仅18亩,却有学生3500余人。有人建议将鹿峰中学就近划入省示范性高中桂阳县三中,择地另建初中。但此处是县城人口最密集之处,要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不但不能拆,还要扩大规模。庹登军、黄四平几次现场调研,甚至将县政府常务会议也搬到这里召开。最后确定将与之毗邻的县肉食水产公司、盐业公司两家的办公用地、仓储用地划过来,而且将校门改在盐行街,这样学校面积可扩大一倍多。2013年9月26日,县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由黄四平牵头,有关部门尽快拿出规划。
搬迁肉食水产公司好说,这是县属单位。盐业公司难度就大了,因为是省管单位,而且在此处安家已60多年,连所在街道也称盐行街,确实是根深蒂固。2014年11月6日,庹登军、黄四平又召开现场办公会议。除了两位政府主要领导外,四大家领导中还有黎宾、邓艳红、李德忠等人参加,他们先后分别与省盐业公司、郴州市盐业公司进行了9次协商。其中请省、市盐业公司领导4次到现场考察,让他们理解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县政府拿出300万元为盐业公司租用仓库,先搬迁了仓库,随即又由盐业公司择地,县政府代其征地5亩,并给予65万元经费支持,盐业公司才在2015年春季顺利搬迁。
如今鹿峰中学扩建的近20亩校园已投入使用,新建教学大楼,新大门以及田径场都已建成。总结鹿峰中学的扩建经验,黄四平对记者说:“建设‘一号工程’,一是我们县四大家领导都要有钉子精神,钉牢目标,钉牢任务,一刻也不放松;二是我们要有一流的执行力。在工作中,对客体单位实行代办制。肉食水产公司也好,盐业公司也好,有什么事,我们主动助其办好。对主体单位则实行限时制和问责制。说一个星期办好的事,你不能等到第8天,说当月办好的事,决不允许拖到下个月。所以我们的学校建设没有‘胡子工程’。”
蒙泉中学的建设,也是领导们敢拼敢争的结果。
蒙泉中学地处县城最佳位置,距县四大家办公楼仅咫尺之隔,而且与翡翠公园、文化公园紧邻。有几个房地产商早打好主意,要不惜代价得到这块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柳梅时任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认为必须在这里布局一所初中,与士杰学校配套,解决城北区义务教育问题。但有人秉持以地生财的陈旧观念,认为士杰学校已把300多亩黄金地块占了,蒙泉学校又要占一两百亩,而且建设学校的资金投入又得上一两个亿,这一反一顺财政就太亏了。陈柳梅坚持算民生账,算人才账,咬死这所学校非建不可。她的想法与庹登军、黄四平不谋而合。县人大主任朱峻柳也坚决支持,并表示,如果还有阻力,就启动人大常委会作决定支持。最终,这所占地120亩、先后投入1.8亿元的学校顺利建成。
在考察了一所又一所用地上百亩,投资动辄一两个亿的新学校后,原郴州市教育局局长周余武这样说:“只有有眼光、有水平、有良知的领导班子,才舍得这样投入抓教育。”
对民办学校建设,桂阳县的领导也是真心实意,用的是同样的标尺。
珠海恩溢实验学校2014年6月申请到桂阳办学。这所学校的董事会在桂阳调研了半个月后,拿出了一个很诱人的方案,打算在桂阳征地330亩,投资3.5亿元,办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条龙学校,不仅可供学位9000个,还可解决500人左右的就业问题。县委、县政府两次审议了这个方案,提出“这是双向选择问题,人家选我们,我们也要选人家”。县委、县政府决定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到珠海校本部以及这所学校在广东汕头市办的分部进行考察,重点考察这家单位的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办学效果。2014年8月17日,县里由副书记贺锟领队,有县委、县政府领导陈柳梅、曹炜、邓艳红、李德忠参加的共11人的队伍前往考察。当时正是暑运高峰,他们只买到了郴州至韶关的座位票,但也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南下的高铁。从韶关到深圳,大家就在列车卫生间门口挤着站着,当天一到深圳又立即从深圳转车到汕头,由于匆忙,买的也是站票。考察一天后返程更没座位,大家学乖了,上车前每人都买了张塑料小凳。考察回来后,县委、县政府一致认为引进恩溢集团办学切实可行,随后县人民政府与恩溢学校董事会正式签订了恩溢集团在桂阳举办民办教育协议书。县里当即成立了工作小组,廖桂生、庹登军两次召开协商调度会,要求全程实行保姆式服务,实行代办制、限时制、问责制。2014年10月便启动了这项工作,只3个月就完成了征地拆迁任务。恩溢集团方面也及时完成了勘测、规划、设计、招标等工作。2015年5月30日,学校正式奠基,计划2016年8月前一期工程验收并开学招收首批学生。
学校大课间活动
就在记者采访东塔学校这所民办学校时,校长欧阳占荣接到电话,说副县长邓艳红又到学校扩建工地了。他对记者说,不到一个月,邓艳红已经4次到工地了。为了施工顺利进行,她不仅两次组织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有关方面做协调工作,还亲自到学校所在地骏马亭组逐户上门做居民工作。
桥市镇距离县城45公里,辉山村离镇里又有15公里,是桂阳县最偏远的角落之一。辉山村小学最繁荣时曾有150多名学生,6名老师。布局调整后,四五六年级被合并到镇中心小学,学生年年减少,学校日渐萧条,到2011年只剩15名学生和1位老师。当年县四大家30多名领导到各乡镇进行乡村教育状况大调查,发现不少乡镇的村小、教学点都有类似辉山村的情况。李向阳、庹登军、黄四平、朱峻柳、邱业纲、刘革新、陈柳梅等10余名县级领导分别在一些乡镇村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300多位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不少村民说六七岁、八九岁的孩子就要被送到镇中心学校上学,一是不安全,二是成本太大,读不起。他们强烈要求办好村小,让孩子就近入学。
“老百姓的心愿,就是我们的目标和任务”。“绝不能有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要把每所老百姓想办的学校办好”。县教育局将这次大调查的情况,以及老百姓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分别进行讨论后,作出了这样的表态。庹登军、黄四平、陈柳梅与时任县教育局局长文潮闭门研究了一天,决定将2011年定为“村小建设年”,2012年定为“村小管理年”。县财政给507所村小和教学点每所划拨15万元,把一些急需办的事办好。然后逐校规划建设项目,把小学建成合格学校。
记者这次走进辉山小学时,发现学校有了新的三层教学楼、新运动场和新校门,成了花园式学校。学校人气也旺了,学生增加到113人,老师也有了5位。桥市中心校校长朱建新说:“辉山小学建设投入了100多万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不止辉山,镇里大富、枫树、大滩、野鹿、桐林等小学和教学点也都投入很大,都上了新项目。群众都特别高兴。他们说,不仅孩子上学方便了,因为学校办得好,村子也跟着兴旺了。”
尽管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农村仍然是大头,桂阳县三分之二的学生还在农村。桂阳县四大家领导对此都很清醒,提出要乘省合格学校建设、校安工程建设和县“村小建设年”之东风,坚决把学校硬件建设抓上去。县级领导、各部委办局都要把自己联系的新农村建设点上的学校建设列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作为新农村建设达标与否的第一目标。结果,近4年,全县农村学校建设投资3.9亿元,共有大小项目391个,基本解决了校园、校舍建设,完善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活动设施。
在调查乡村教育情况后,县里认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乡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桂阳县有近90万人口,幅员和人口都是郴州市第一大县,但原来高中阶段教育只有一所职业中专和两所省示范性高中,而且都在县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里除划拨土地250亩、投资3.1亿元,重新择址新建能容纳5000名学生的职业中专外,还在农村重新布点了两所普通高中,即二中与八中。
为了将这两所农村高中办好,二中与一中结盟,八中与三中结盟。一中、三中都是省示范性高中,不仅在办学理念、办学资源等方面与二中、八中共享,还选派骨干教师到二中、八中任教,甚至二中、八中的学生可以以班为建制来一中、三中听课。县里对结盟学校实行捆绑考核。原来,不仅社会上,连教育系统本身都有不少人担心地处偏远农村的二中、八中没人读,结果由于结盟制的实行,刚办学两年,这两所农村高中就受到了欢迎。二中已招收8个班,学生485人;八中已招收5个班,学生265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孩子上高中难的问题。
初中往往也是让人容易忽视的教育“部落”。桂阳县认为,发展好农村教育,初中是一个关键层级。不论是四大家领导进行的乡村教育状况大调查,还是教育局每年组织的教育教学质量等检查,都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初中办得好,地方的整个教育就好,往下小学教育有冲劲,往上给高中阶段教育输送的学生多,质量高,甚至这个地方出的大学生、研究生也多。庹登军跑遍了全县的初中,每到一所都实行“三进”(进课堂、进学生宿舍、进学生食堂)“两访”(访问不同层级的教师、访问学校周边群众特别是家长),并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他对同事们说:“办好初中是县域教育的关键。县里要鼓励初中学校相互结盟,相互打擂台,让整个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打擂台也得有擂主呀。地处洋市镇的桂阳县五中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它原来是农村薄弱初中,学生不愿来,老师留不住。虽然校区辖洋市、青兰、雷坪、东城、樟市5个乡镇,正常情况应有1200名以上学生,但这里有时只有700名学生。这所学校组织领导班子和教师几次外出江苏、山东及省内、市内一些办得好的或很有特色的初中学习。通过学习考察,反思对照自己,他们发现人家办得好关键还是领导好、教师好、队伍好。他们认为如果不解决队伍问题,再好的教育理念,再好的教改方法都没用。
青年团员在行动
提升文明素质学生签名
他们下决心从队伍抓起,提出“和”与“拼”两个字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从2011年起,学校校长、书记等领导成员都争着挑重担,除了上课外,有的还兼班主任。全校实行校长、书记领导与教师“四同”,教师与学生“四同”(“四同”即同作息、同锻炼、同学习、同娱乐)。五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这意味着,老师与学生同在早晨6点起床,同晨跑、同晨练,晚上9点半学生就寝以后方能开始夜间工作或休息。“四同”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强烈的归属感,有了强烈的上进心。学生越上进,教师也越有前进的压力和动力。
在“和”与“拼”理念的主导下,桂阳县五中出现了质变,连续3年获市县学校管理一等奖,2014年还被国家教育部和人社部表彰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学校教育质量不仅在桂阳县,还在郴州市数百所农村中学中拔得头筹,毕业生中“7A”学生占全县的三分之一。英语学科平均成绩更是稳居全市第一,人平均分比第二名还高出5分,创造了农村办学的奇迹。学生人数连年增长,今年达到了1630人。不但辖区内学生一个不少,连桂阳县城也有近70名学生弃城下乡到该校就读。
难能可贵的是桂阳县领导对五中现象的珍惜和爱护。庹登军说,要让五中“和”与“拼”的精神在全县弘扬。他先后4次到五中,每去一次不仅鼓励师生,还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五中建校60多年,校门口却没有一条大路,三尺宽的小路不仅车辆无法通行,1000多名师生进出也很拥堵。2014年冬,学校已放寒假,过了“小年”,庹登军来到这里,将学校所在的洋市镇党委书记李跃华、镇长陈长东及有关村干部找来,商量解决这个问题。他说:“我步测了,从学校大门到连校乡村公路处不到400米,我也了解到路两旁的地都珍贵得很,牵涉到羊布坪、羊坞两个村26户,解决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你们若是想五中在这办下去,办得更好,就要克服任何困难,在下学期开学前将路拓宽成可行车公路,而且要搞好道路绿化。”镇里、村里干部当即都立了军令状,当天就集中镇村干部逐家逐户做工作。不到一个月,新学期开学时,道路修好了,清一色高约2.5米的桂花树像护路的士兵站立两旁。为此,师生们将这条路亲切地称之为“金桂路”。
东风中学有2000多名学生,其中三分之二的农村孩子在学校寄宿。寄宿生一多,用热水就困难。每到下午放学时,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就提的提桶、端的端盆,到处找热水。
校长付前进告诉记者,这是以前在桂阳县每所寄宿制学校都能见到的一道不协调的风景。但从2014年起,这种状况改变了,学校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每天用上热水。他边说边把记者带到3栋学生宿舍,了解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原来每栋宿舍楼都装了容量为100吨的大型空气源,都有可同时容纳60人的公共浴室。一到开放洗浴时间,除了室外20多个水龙头可接热水外,浴室里60个水龙头同喷热水。就算洗澡,3栋宿舍楼一次就可容纳180人,以1个人洗15分钟计算,两个小时就可接纳1440人洗澡。就算是每个学生要天天洗澡,学校也没什么困难。
说起解决学生用热水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故事。
2014年,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庹登军、黄四平与几名干部到一个乡开春耕生产现场会。会议结束后,已是下午5点多,他们顺道进中学看望师生。一进学校只见学生排着长龙等着接热水,孩子们好玩,敲得桶呀、盆呀叮当响。几位领导好奇,就走过去了解情况。这时校长、老师也围拢来,向县领导诉说了他们的无奈。庹登军和黄四平一合计,要另外追加教育经费就得争取民意的支持。同时,也要看全县像这样的学校有多少所。于是,他们要县电视台走访几所学校,拍一拍师生用水之难,听一听师生的意见,将此作为新闻节目播放。
结果效果很好。人大、政协等多个部门,还有一些干部群众都强烈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县教育局、财政局的调查报告也很快送上来了。全县有49所学校,主要是农村寄宿制中学、中心小学要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快上了政府常务会议,决定首先各单位压缩公用经费30%左右,由县财政调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解决。为了求速度、求实效,县里专门成立临时工作小组,按学校规模规划各校的热水燃气灶。规模特大而又每天24小时用电有保证的,可用大型空气源。然后组织招投标,3个月完成这项建设。
如今,这项被命名为“学校热水工程”的临时工程已全部完成。学生每天用着热水的时候也许没有任何感觉,当事人庹登军、黄四平等却感触甚深。黄四平说:“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老百姓都说崽女面前好花钱,我们也说办教育怎么花钱都不为过。”
在桂阳,只要涉及学生的事,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10万名学生的课桌椅全部更换了;2万名寄宿生的床架也全部更换了。还有,为了给学生留住老师,农村中小学的2000套公租房也建好了。
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凡学生事不推不拖立即能妥善解决的作风,不只是在县里几位主要领导或分管教育领导那里才有,而是在桂阳县四大家所有领导乃至各部门领导中都已蔚然成风。记者接触的几位县教育局领导都说,如今教育的事好办多了。
在北关完小,记者就听到校长汪飞燕讲了这样一件事。2014年3月1日,开学当天,学校的变压器突然被烧坏了,供电一停,整个学校的教学就受到影响。汪飞燕立即将此事报告了县教育局及联系学校的县领导李德忠。一个小时不到,李德忠和电力局、教育局主要领导就赶到了学校。电力部门检查后说,是超负荷导致变压器被烧坏了,必须换大功率的变压器才能解决问题,预算需经费17万元以上。这牵涉到财政、电力等几个部门。当即,李德忠和教育局、电力局等部门就拿出了应急方案。电力局罗局长表态,“不管资金到位不到位,孩子们正常学习要紧。我们电力部门先选择好适合的变压器,做好安装工作。”教育局和学校有关人员随即持李德忠签发的应急方案,找了财政局以及主管财政的常务副县长黄四平。黄四平不仅立即批了,还拿着批件直接给庹登军签字。只一天时间就走完了全部程序。
在士杰学校,我们也听到了类似的故事。不过,与北关完小不一样的是,士杰学校是主动式。校长农晖说,每到冬天,特别是雨雪天,下午四五点以后,校园里就暗了下来,学生、老师做什么都不方便,甚至还影响大家的心情。学校早就想重新布局校园内的电灯线路,特别是路灯,但苦于经济压力,先后作了两次计划都放弃了。2014年“五一”前夕,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雷立文来学校检查节日值班和安全工作,对美丽的校园赞不绝口。农晖巧妙而及时地汇报了学校的路灯问题。雷立文一听,觉得这也是大问题,学校有几千名学生呀,可不是小事。他当即给几个有关的部门打电话,请他们到学校来看一看。真正是雷厉风行,大家一合计,室内线路略作调整,全部换节能型日光灯,可以即说即办。对室外的路灯,大家测量、规划了一下,至少需8盏大型太阳能节能灯,需请县路灯公司进行设计并安装,当即也落实了负责人。每盏灯造价8000多元,7万元左右的经费,财政局也表态全部承担。也就一个礼拜,这件学校校长、老师们想了一年多的事就办成了。事后,农晖想,雷立文现已不分管教育,也不分管基本建设,更不是联系士杰学校的县级领导,遇到这样的事,不回避、不推诿,一下就做好了,便打了个电话表示感谢。雷立文在电话里说:“凡是学生的事,都是我们应该想、应该做的事。学校感谢我,就是把我当教育的局外人,就真有些见外了。”
采访行将结束,黄四平对记者说:“2014年,县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教育工作时,就制定了2015~2017年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准备再建蓉城、西水、柏树、甘甜、芙蓉等7所中小学,增加15500个学位。到那时,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会更高,我们一定会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