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霞(汤原县博物馆,黑龙江汤原154700)
浅析汤原县博物馆馆藏石器精品
钱霞
(汤原县博物馆,黑龙江汤原154700)
[摘要]黑龙江省汤原县博物馆馆藏丰富,全馆共有文物藏品及标本约3400件。在这些文物藏品中,桂叶形石镞、玛瑙石镞、凹底三角形石镞、石斧、石凿、玉花钱、玉瑗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关键词]文物藏品;石器;地域文化
2004年9月28日,汤原博物馆成立并免费对外开放。经过多年的发展,文物藏品由原来的586件增加到3400件,陈列面积已经远远不够,很多文物藏品堆在狭小潮湿的库房里,无法展示,严重影响文物的自身安全。为配合汤原县红色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挖掘老区地方特色,2008年,汤原县委县政府决定筹建新馆。新馆建在哈肇公路中段南侧,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为3100平方米。2010年5月,汤原县委县政府聘请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承担汤原博物馆的设计工作。新馆以抗联和国防教育为陈列理念,以汤原现有的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文史资料为基础,结合汤原历史、自然、风情,运用新颖的形式和现代声、光、电等手段,使用新型材料,使其具备多样性综合内容展示功能,独具地域特色。根据设计理念,新馆展览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远古回声、抗日烽火、民俗风情、绿色资源、特色旅游、优势企业、日新月异。
汤原博物馆现有各类历史文物1100件,抗联文物及照片970件,民俗文物580件,自然动、植物标本750件。在这些文物藏品中,石器是新石器文化中主要的遗物之一。根据其基本制法,可分为打制石器、间接打制的细石器和磨制石器三类。从功能上看,主要是各种生产工具,广泛应用于农业、原始手工业、渔猎和日常生活;另外,还有用良石美玉精心磨制成的装饰品,用作贵重礼器。
桂叶形石镞。1件,新石器时代,质地为硅质岩,棕色,长12.7厘米,宽2.8厘米,厚1厘米,重31.91克。形似桂花叶,状如矛头,两头稍尖,中间略鼓,周围边缘有刃,周身留有压剥痕迹,通体好似鱼鳞状,制作十分规整精致。一般石镞长度在2~5厘米之间,像这样长达12.7厘米的桂叶形石镞还很少见。石镞是新石器时代的狩猎工具或武器,此类桂叶形石镞的典型器物与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克鲁马奴人所使用的桂叶形石镞完全相同,是出于巧合,也可能是东西文化传播影响的产物。这是汤原县古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谜”。该石镞出土于汤原县东江村西南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见图1)。
玛瑙石镞。1件,新石器时代,质地为玛瑙,金红色,矛形,通长3.4厘米,宽1.4厘米,厚0.6厘米,重3.21克。系间接打制的细石器,形似矛形,两面压剥,中间鼓而两边薄,整体金红通透,制作非常精美。镞,即箭头,而用玛瑙制作的箭头,使用对象并非一般成员,而是少数上层有权势的特殊人物——巫、酋长、军队指挥员及其贴身人物。出土于汤原县双河村东一号遗址,为国家二级文物(见图2)。
图1
图2
凹底三角形石镞。1件,新石器时代,质地为硅质岩,棕色,近似等腰凹底三角形,通长3.9厘米,宽2.3厘米,厚0.5厘米,重4克。上端修尖为镞锋、下端修成凹口镞尾而成,镞身有打压痕迹,周边有刃,通体加工。考古证明,石镞是从中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定型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石镞,无论是打琢、压制而成的,还是磨制而成的,都有平底三角形和凹底三角形石镞的存在,显然这两种形制的石镞是从中石器石镞中继承而来的。到新石器时代,镞的类型增加了,磨制石镞中的带血槽及根部带凹槽的镞大量涌现,说明弓箭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得到很大发展,其作用得以更大的发挥。新石器时代的凹底三角形和扁平底三角形石镞是直接插在箭杆夹缝中使用的,这两类镞较为原始。出土于汤原县双河村东一号遗址,为国家二级文物(见图3)。
石斧。1件,新石器时代,质地为玉石,灰绿色,近梯形,长6.9厘米,上宽3.5厘米,刃宽5.1厘米,厚1.3厘米,重80.56克。内含黑点,通体磨光,宽弧形刃,顶部略圆,横剖面为椭圆形,右上角有一道裂纹。根据考察,该石斧应该是用于砍砸、劈剁方面,如日常生活中砍砸、分割狩猎、饲养的动物给人类提供食物以及日常生产劳动中劈、砸木料、石料等功能。出土于汤原县东江村西南遗址,为国家三级文物(见图4)。
石凿。1件,新石器时代,质地为硅质岩,长条形,长8.3厘米,刃长2.3厘米,厚1.8厘米,重61.84克。磨制石器,通体磨光,横剖面呈长方形,顶部略残。出土于汤原县东江村西南遗址,为国家三级文物(见图5)。
图3
图4
玉花钱。1件,清代,质地为和田玉,近乳白色,扁平钱形,圆形方孔,正面刻阴线双勾篆字“长宜子孙”,读向是上下右左。“长宜子孙”是中国旧式大家族式家庭的家长经常会有的观念,就是希望自己的家业能够世世代代维持子孙的优越生活,并且让子孙永远保持着发达兴旺的大家族式的生活。背面刻篆体阳文“五铢”,读向为右左。玉花钱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表达寄托吉祥、除凶辟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该器物重34.8克,直径5.2厘米,口径0.7厘米,厚0.6厘米。出土于汤原县双河村东二号遗址,为国家三级文物(拓片见图6、图7)。
图6
图7
玉瑗。1件,清代,质地为玉,圆环形,奶白色,表面光滑通透,略有瑕疵。玉瑗的特点是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圆形玉,它是一种地位高者召见地位低者的信物。古时凡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召见卿大夫的时候,都会命人拿着玉瑗,以为凭证。被召见者见到使者带来的玉瑗,便要立刻赶到召见者身旁听命。该玉瑗重7.2克,直径3.7厘米,环径0.5厘米,厚0.6厘米。出土于汤原县双河村东二号遗址,为国家三级文物(见图8)。
图8
汤原县博物馆馆藏石器类型丰富,种类多样,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些石器是汤原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为研究汤原地域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4-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