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理论探讨

2016-03-28 22:59:19李春玲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张 平,李春玲(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理论探讨

张平,李春玲
(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模糊容忍度是涉及到个体情绪和认知功能的人格变量.本文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学改革预设与生成的视角以及幼儿的发展等三方面探讨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研究意义.并从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问卷编制、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实践研究与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力的课程开发等方面探讨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教师专业发展

1 引言

模糊容忍度(tolerance of ambiguity),是美国心理学家Frenkel-Brunswik 1948年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个体或群体在面对模棱两可的环境刺激信息进行知觉和加工的方式这些信息来源于不熟悉的、复杂的或不一致的线索.[1]模糊容忍度涉及个体情绪和认知功能的人格变量,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目前,前人学者对模糊容忍度进行了很多研究,梳理发现研究集中于它对英语学习、英语教学的关系及影响.还有一些研究者关注模糊容忍度这一人格标量与大学生创造性的关系以及通过培养大学生模糊容忍力的方式来开发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在教育政策上,为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在学术研究上,近些年有很多研究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但很少有学者从人格变量,尤其是模糊容忍度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模糊容忍力,完善幼儿园教师这一人格变量,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本文从这一研究角度出发,力图探讨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向.

2 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研究意义的探讨

2.1从《专业标准》来探讨

《专业标准》是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之一,是新形势下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关键性文件.《专业标准》是选拔教师的依据、培训教师的指南、评价教师的尺度、引领教师自身发展的导向,还是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专业标准》包括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14个领域、62条基本要求.[2]仔细解读这些维度和具体领域中对于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和要求,我们可以得知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较高的模糊容忍度.通常来说,具有较高模糊容忍度的人,更具有挑战冒险精神,能够在不熟悉的、不确定的环境中快速适应,并接受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事物[1].《专业标准》中,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这一具体领域中,要求幼儿园教师信任幼儿,尊重幼儿,了解个体差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满足他们;在专业能力维度,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这一具体领域要求幼儿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在专业能力维度,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这一领域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4]

无论是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还是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表现与需求及时调整活动,都会让幼儿园教师面临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情境,接受一些模糊不清的事物.那么正确适宜的处理这些模糊情境,需要我们幼儿园教师具备较高模糊容忍度,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接受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事物并理清问题的头绪,接受各种“意外”.因此,从《专业标准》出发,在模糊容忍度这一人格变量去探讨并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2从预设与生成的视角来探讨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许多研究者将研究目光锁定在有效教学的问题上.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有效教学具有预设与生成的二重性.[3]吴玲、郭孝文认为,预设与生成是既对立又同一,关键是要适时、适度,有效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4]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在幼儿园一线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不能够平衡预设与生成之间矛盾,教师无法把握“度”的问题,在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原本预设的教育内容,可能会被幼儿的各种“问题”与“行为”打乱,幼儿会表达出超出教师预期的一些内容.有些教师不得不用一把锐利的“剪刀”将幼儿生成的“旁枝”给修剪掉.这些“旁枝”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问题“情境”,一些教师可能会显得很无措.如果尊重幼儿的需要与兴趣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幼儿园教师会面临“怎么生成,生成什么”的难题.这种模糊而不确定的情境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会经常面临.在这种情境中,教师的认知、情绪及行为会因为模糊容忍度的高低出现不同的表现.模糊容忍度高的人能够快速适应变化,接受模棱两可的事物,敢于挑战,相反,模糊容忍度低的人很难适应这种变化,措手不及.Bunder从现象和行为两方面将人对模糊的不能容忍的反应划分为以下4类:从现象上否认(压抑和否认);从现象上屈服(焦虑和不安);从行动上否认(破坏性或重构性行为);从行为上屈服(回避性行为).[5]幼儿园教师在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中产生的不确定的模糊情境由于其不同的模糊容忍度而会做出不同的认知、情绪与行为的反应,模糊容忍度低的教师喜欢明确的情境.换而言之,模糊容忍度低的教师更倾向于在教学中按照自己原来的“既定路线”进行教学,对于生成的不确定的,无线索的模糊情境在情绪上可能感到不安与压抑,在行为上可能表现出回避性行为.

然而,为了促进幼儿园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实现有效的幼儿园教学,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着手,还应从模糊容忍度这一人格变量着手去思考,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模糊容忍度,培养其模糊容忍力,让其更有能力胜任幼儿园充满不确定,带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2.3从幼儿的发展来探讨

幼儿园教育的原点要回归到教育对象上来探讨.我们探讨幼儿园教师的模糊容忍度最终是为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所服务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幼儿的发展也是各具差异.究其原因,在控制遗传等因素之外,不过是各异的环境因素与经历体验的不同.正因为幼儿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才造就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的多元化.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的多元化让教师的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与创新的色彩.另外,从幼儿想象的发展特点来看,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据主要地位,幼儿的想象没有明确的目的,是在外界刺激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且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6]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无疑会给教师带来许多“意外”.在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彼此受到对方的影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其兴趣与需要的多元化以及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会让教师面临许多的陌生的、错综复杂的,难以理清头绪的模糊情境.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尊重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就要容忍教师与幼儿互动过程的中的模糊情境.夏贝尔和罗伯茨认为,在问题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人们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有条不紊和镇定自若的程度可以用歧义容忍度来表示,他们认为模糊容忍度高者能够在模棱两可、有歧义的情况下,接受模糊不清的事物,并把问题理出头绪.幼儿园教师在面对幼儿多元化的兴趣与需求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的时候,需要在模糊的、矛盾的情境中理清一些头绪,抓住适当的“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兴趣与需要的教育,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在幼教领域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从劳动对象上来说是一份充满挑战与创新的职业,我们的教师要能够从简单到复杂,从清晰到模糊,从确定到不可预测的情境中,明智的并快速的做出反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研究及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力的培养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3 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研究方向的探讨

3.1编制修订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量表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开发和修订了模糊容忍度的测量工具.例如,具体情境型模糊容忍性量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程诚、闫国利等人编制的模糊容忍性量表.但是,适合于幼儿园教师这一具体职业的模糊容忍度量表还需要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编制与修订.在编制和修订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量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表现在:其一,职业社会地位与收入的现实性;其二,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其三,工作的繁琐性.另外,建议在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量表的编制与修订过程中参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政策文件,深刻解读其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3.2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实践研究、干预研究

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分析与哲学思辨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开展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实践研究,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模糊容忍度这一人格变量进行测量的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这一人格标量的环境影响因素及自身其它人格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收入以及社会地位与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之间的关系、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与模糊容忍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园教师自身性格与其它人格变量与模糊容忍度之间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之上,关于幼儿园教师的模糊容忍度的实践研究还可以扩展到对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的干预研究.在模糊容忍度测量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干预方案,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模糊容忍度,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模糊容忍力.

3.3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力培训课程的开发

以往的大量研究表明,模糊容忍性是一种与员工心理健康相关的变量,能够对工作场景中的应激起到缓冲效应.[5]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力的培训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力的培训课程开发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没有模糊容忍力方面的课程提供,模糊容忍力的开发是通过复杂的、现实的情境体验.因此,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力的培训课程开发是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研究的应用研究,是幼儿园教师模糊容忍度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模糊容忍度研究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师保国,申继亮.模糊容忍性:研究回顾、现状于展望[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4):311-315.

〔2〕庞丽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2(7):3-6.

〔3〕朱文辉.预设与生成:有效教学范式之嬗变[J].教育探索, 2010(10):16-17.

〔4〕胡东群.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5〕程诚,闫国利,梁宝勇.模糊容忍性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3):231-235.

〔6〕魏勇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3年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3SQRW083ZD)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12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188-02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9:54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微格教研视域下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索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促进专业发展需要幼儿园和教师的双重努力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3:30:49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6:52:40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12:12
优化管理,过渡也精彩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10:03
务实高效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探索
黑河教育(2016年5期)2016-06-22 1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