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素质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探索

2016-03-28 20:39:38任红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任红梅

(沈阳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辽宁沈阳 110818)



基于人文素质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探索

任红梅

(沈阳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辽宁沈阳 110818)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教学体系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本文从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出发,构建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以期提升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发展他们的专业才能。

计算机教学体系;人文素质教育;艺术院校;社会适应

高等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艺术人才,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着力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在有限课时内教授学生计算机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然而,现有的教师队伍、教材、课程建设相对简单,这种教学体系显然不利于对学生的信息素质、计算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与动手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人文素质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改革措施。

1 高等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目前,高等艺术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存在“重文化、轻专业”的思想,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互动,教材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这些因素制约了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1.1 教学内容单一,更新较慢

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开展的,选用的都是统编教材,没有充分考虑艺术院校学生个体的差异,实用性较差,学生得不到学以致用的满足感。此外,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相匹配,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教学形式相对固定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公共课教学的一部分,都是大班授课,采用传统的理论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艺术院校学生从小就开始艺术专业的学习,“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使得他们对计算机基础课感到枯燥;他们习惯“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当进行大班授课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有些学生需要在指导教师的逐一指导下才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有些学生则游离于课堂之外,久而久之对计算机基础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

1.3 教学目标应试化

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多为应对考试、顺利毕业,并不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专业。艺术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和有限的课时,以完成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忽略了计算机教育的本质——通过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由于教学目标的偏离,计算机教学没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2 计算机教学体系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递知识,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也就是人才素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忽视了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文化、艺术等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核心内容。在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教育俨然已经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等艺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肩负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教育使命。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院和专业的发展背景,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不但要增长知识、掌握技能,还要培养作为艺术工作者的文化底蕴。因此,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的整合,才能使计算机教学充满活力,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艺术人才。

3 计算机教学体系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3.1 以教师为主导,加强人文素质修养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对计算机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用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和品格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而把计算机教学构造成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由于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新的技术和工具层出不穷,计算机教师应及时掌握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并带动学生一起参与,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过程。

3.2 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为依托,开展分层教学

艺术院校开设的专业较多。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有限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资源不可能全面满足众多学生的各种需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是有针对性地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相互间的差异,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教学,将计算机应用融入到专业课学习之中。

3.2.1 立足专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差异很大。艺术院校的学生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热衷于直观、感性的内容,热爱自己的专业,对其它文化课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由此,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创设教学情境,用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2 实现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开展多层级教学。艺术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合理的解决方式就是开展分层分模块教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开课前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将他们分为不同层级。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选学以计算机作为工具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模块,大部分学生选学通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少数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要选学较初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学以致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的培养目的都是要让他们掌握服务于艺术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启发性,比较符合艺术院校的学生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3.1 坚持人文教育,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坚持人文教育,计算机技术才有可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和潜能。学校虽然是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基地,但是学校教育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自主的学习,技术化、工具化的学习需要思考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感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寻找艺术、社会、生活与计算机科学的切入点,建立实践项目,引导、启发学生将知识和技术转换成解决方案。

3.3.2 引人新技术,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不同时代培养人的目标会有变化,培养人的手段也会有变化,这是由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决定的。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合理将其引入,指导学生多元化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3.3 引入经典素材,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文字资料、历史图片、音视频等素材,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到所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祖国艺术文化繁荣的态势,能够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国家的情怀。教师在文字编辑、演示文稿处理、图像处理、音视频处理、网页制作等软件的实践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具有人文价值的素材。比如,在文字编辑的教学中,以“我的大学”为主题,以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将学院的历史、发展以及各个时期涌现的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整合为文档,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同时,其人文素养也得到提升。

3.4 加快教材建设,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计算机教学体系

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非专业计算机基础教材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着眼信息素养培养”。但是,绝大多数教材以知识介绍为主,没有把重点转移到实践与应用上。目前还没有完全符合艺术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材,艺术院校大都采用文科类院校普遍适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因此,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计算机教学体系,编著符合艺术类学生特色的教材,将是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4 结语

大学时期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是其获取知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最佳时期。计算机基础课程承载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体系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践教学为平台,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导向,必将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变得丰富而活跃。

[1]梁冲海,俞承杭.艺术类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C].计算机教学研究与实践——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57-61.

[2]许丽娟,陈庆海,王爱继.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2):28-31.

[3]杨朝霞,李玉龙.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分类分层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1(17):50-55.

[4]李宏岩.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6-27.

[5]朱林.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J].无线互联科技,2015(10):101-103.

[6]江代有.计算机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讨[J].电子设计工程,2013(6):44-46.

[7]杨明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人文教育培养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4):193-194.

[8]何焱.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广西轻工业,2011(7):181-183.

[9]王李霞,周律.计算机学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8(8):87-88.

[10]王建军.探讨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J].科技信息,2008(21):374-375.

2016-02-11

沈阳音乐学院课题项目“关于在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015KYFL05)。

任红梅(1980- ),女,讲师,硕士,从事人工智能与智能规划、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

G642

A

2095-7602(2016)08-0107-03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8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音乐探索(2015年1期)2015-04-27 01:02:06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