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2016-03-28 19:26成霄霞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

成霄霞(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成霄霞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大多存在教学思想西化、教材杂乱、教学方法陈旧等突出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西方经济学学科特点出发,提出树立正确价值观、统一教材内容和引入案例教学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西方经济学一直以来是各类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大多数高校都会在大一、大二学年开设.可见,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着其他经济专业课程的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思路.

1 西方经济学学科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理论体系,本质上说,它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理论工具.所以,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历史悠久,从16、17世纪的重商学派算起,已经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内容丰富,体系完善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济学也开始产生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经济学大致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阶段,在这期间还形成了其他学派的观点如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派、拉弗的供给学派、罗宾逊夫人的新剑桥学派、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哈耶克的新制度学派等.现在大学所教授的西方经济学根据西方主流理论并结合其他学派的观点而形成的,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从纵向来说,历经了五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其内容在不断地否定之否定中得到更新和完善,从横向来说,它是很多派别的理论综合,它融合了许多派别的理论内容和主要观点,如前所述的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制度学派等.

1.2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纵观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每一次新的理论观点的产生都是在实践发生变化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西方经济学其实质就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公平性、优越性.16世纪中叶时,资本主义制度才刚产生,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并不断繁荣,使得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重要变化,人们从以农为本的思想中解放出来,逐渐地重视、崇拜商品经济,从而产生了重商主义思想.后来的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欧洲国家中建立起来,而现实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紧张,这时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公正性进行辩护,产生了古典经济学.20世纪初期也是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使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新的社会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了很多修改和补充,从而诞生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再到20世纪60、70年代,世界经济再次出现了危机,不同于以往的以萧条为主要形态的危机,这次的危机出现了“滞涨”现象,即通货膨胀与生产停滞并存,许多学派对此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这一时期的理论出现了新自由主义倾向,在批判凯恩斯理论和继承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研究方法和角度上重新去阐述现实的经济问题.当然,西方经济学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同样也应用于实践的指导中,比如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在经济发生过热或萧条时已经成为各国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理论工具.

1.3严苛的理论假设与数学模型并存

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经济模型是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图形和数学推理的应用更是几乎贯穿整套理论.通常会在一系列剔除了现实中的复杂的影响因素的假设前提下,抽象出经济现象中主要的相关经济变量,假设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数学方程或图形表示出来,再进一步通过数据进行检验分析,最后验证出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变动关系,这也是实证分析法的过程.但由于假设条件过于严苛,脱离实际情况严重,所以在教授过程中,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社会阅历尚浅的大一学生来说,无疑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比如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假定了货币边际效用的不变;在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假定了技术水平的不变,还有对于规模报酬的定义是假定了投入要素成同比例的增长;而在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中又假定了产品的无差异性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经济现实的,再加上数学分析充斥着整套理论中,更加给学生的学习加大了难度.

2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已成为各类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设基础科目,但由于西方经济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感受总结如下:

2.1西方式的价值观逐渐取代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行,我国已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地位和影响也在不断地攀升,在高校的经济学教学中出现了重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而忽视政治经济学教学的现象,甚至于很多的学者也走入了一系列的理论误区,认为西方经济学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从而认为西方经济学应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理论.很多高校在教学的安排上就倾向于西方经济学,并且高校中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而从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少.不可否认,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研究方法和方式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在意识形态上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例如经济学教学引论部分就会告诉学生西方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前提,即所有人的行为前提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大一的学生本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在形成中,而经济学告诉他们“人都是利己的,生产者都是唯利是图的”这样的专业知识,使得很多学生先入为主地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使其在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中都以利己为动机,造成了对其价值观的错误引导.而老师在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的讲授,很少会去关注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在这种只注重知识和理论的灌输,而忽略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的教学方式下,引起学生价值观的偏离和混乱会是必然的结果.

2.2教材虽然丰富多样,但缺乏新意,问题繁多

国内西方经济学教材可谓种类繁多,但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一些国家重点类高校往往直接采用国外原文版教材;一是采用的是国内版本的教材.无论哪种都有利有弊.直接采用原版教材,能直接地感受西方经济学的原汁原味,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源起和历史都能比较好地了解,但原版教材大都采用的是国外的经济案例,学生学习完对外国的经济体制有所了解了,但对中国的经济体制如何运行却还是糊里糊涂.而目前国内版本的教材多种多样,编著水平不一,比较杂乱,其中最经典,被国内很多学者当作编著范本的无疑是高鸿业老师编著的《西方经济学》,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教材的内容上都有互相雷同抄袭之嫌,有的教材逻辑上非常混乱,比如前一章节已经详细探讨的内容,在下一章节中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又继续阐述,造成学生不知道以哪种表达为准.

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国内的教材编来编去总是逃不出高鸿业老师版本的教材框架,没有创新的内容,导致几十年了微宏观的教学内容却没有太大的改变,仍然注重新古典经济学的内容教学,而忽视了当代的其他经济学流派观点的介绍.

2.3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沉闷,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目前,高校的本科教学仍然是延续高中的“填鸭式”教学,整堂课基本上就是老师在讲台上从头说到尾,不停地讲理论、画图形、推导模型,而经济学内容的特点之一就是数学模型与图形的结合,因此传统的教学就是理论的概述和模型的数学推导,对于没有任何经济知识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和难懂的,而且经济学的内容很多,课时又有限,所以教师只注重理论的讲授,而忽视联系实际和补充理论以外的信息.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是必然的.

3 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西方经济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地改革建议.

3.1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西方经济学教学

面对很多高校日益“西化”的课程设置上,首先应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合理化,改变重视西方经济学而忽视政治经济学的倾向.此外在教学中要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才是内容的讲授.在讲授内容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假设命题要给予学生引发式的思考,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去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防止学生出现极端偏激的思想.笔者建议在讲授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同时,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在讲授均衡价格形成的时候,把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引入分析.尽量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总结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2实现微宏观教材内容上的全国统一

国内很多大学在本科阶段采用的基本都是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有很多就是使用本校老师编著的教材,但会出现上述的一些问题,使得无论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困惑,对于学生考不同学校的研究生也造成了困难,因此实现微宏观教材的全国统一,最起码是内容上逻辑上的统一是极为必要的.

3.3在讲授内容时穿插案例,增加课堂趣味性

改变传统的枯燥教学方式,在讲授内容时候,多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浅显的故事来说明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比如在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时候,可以用罗斯福总统回答记者提问的小案例或以小品《吃面》来解释.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学完理论之后对当前一些经济热点进行讨论,比如机会成本这一概念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在讲完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可以组织学生探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应对政策等,从而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辛勤,施建军,张台秋.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

〔2〕徐国强,王晨燕.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1).

〔3〕金明善.经济学家茶座[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5〕马慧景,等.经济学实验教学法改革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6〕张红岩.5西方经济学6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

〔7〕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2).

〔8〕张丽梅.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 2006(3).

〔9〕李晓西.宏观经济学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收稿日期:2015-09-2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54-02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
浅谈开放教育模式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