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杰李晴朱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嵌入模式构建双创与专业教育融合探索分析——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牛杰李晴朱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融入专业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生命力。通过分析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意义,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利用嵌入模式进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念,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嵌入模式;专业教育;高职院校
教育部于2010年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了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展转为内涵提升,要实现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日益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新的课题。
近年来,高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的相关课题较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双创教育的理念、内涵、目标及意义,双创教育的体系框架[1],双创教育的具体构建[2]等方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双创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在职业特性模式下,如何将双创教育理念与地区经济结合,与专业建设结合,与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如何根据双创教育的目标设置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研究还不多见。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其精神主要体现为勇于开拓,乐于尝试,善于变化等特征,表达了一种思维层面的创造。创业则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做出开创性的工作,它强调的是行动层面的创造。高校的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开办公司,还包含岗位创业、制度创业。也正是因为创业不仅仅是办公司,国家才会要求所有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一般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模式,设定面向实际岗位需求,着重培养技能的课程体系[3]。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教育课程往往会占据大部分的篇幅。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到专业课程体系中,甚至是融合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推动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对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最终造就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1嵌入模式理念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增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以及开展一些创业活动项目。上述活动在取得一些成效的同时,并没有形成包含创新创业教育的完整课程体系,也使得双创教育成为了脱离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双创教育并非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一种千篇一律的通识教育,而是应与地区经济需求结合,与专业建设结合,与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结合。创新创业不能脱离专业,而是要在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上进行。
依据上述理论理念,提出一种“嵌入模式”融合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思想。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倡导创新创业时,需要将创新创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本校专业特色,在整个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中,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增设教学内容。这种嵌入课堂的双创教育,与专业结合紧密,融合度高。这种模式的实施从提升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视角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方面可以避免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对独立以及脱节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传统双创教育沦为针对少数学生创业实践的精英化教育。
2.2嵌入模式实施
嵌入模式主要体现在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及学院专业特色的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之中。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来介绍该模式的实施要点。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建设专业。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该专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首先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对电气类人才的岗位需求为依据,利用“行业订单”驱动,设计“项目递进”式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开放灵活的考证制度作为培养标准,实施人才培养。从而形成从目标定位到实施体系、再到培养标准的系统培养方案和实施途径。该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成效。近年来,随着双创教育重要性的日益体现,按照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的要求,结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在专业教育中,嵌入双创教育的理念,探索出一条有效的“专业+创新创业”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日益重要。
1)具备专业特色的双创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单纯开展几门“创新创业”课程并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因此,应该建设与本专业适合的创新创业课程,重点培养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4]。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其中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既包括传统的人文科技、身心健康等模块,也包括创新创业形式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高职学制特点,精选4~5门核心课程,开设诸如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与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聘请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联合授课。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面向电气自动化技术岗位要求,结合长三角区域的装备制造业特点,讲授创业案例、制度创新、岗位创新等课程内容。
2)嵌入式融合的专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立,紧密联系区域经济,依托装备制造业产业情况,分析了相关智能设备和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岗位要求,设立项目递进式的四层次培养体系。遵循学生学习规律,采用分阶段的项目教学方法,全面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在课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提高双创教育和专业的结合度,并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内容,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平台、考核方案方面具体介绍。
一是教学理念的融合。从理念的角度来说,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这就首先要求专业教师首先能够认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去除以往只注重技术技能训练的专业教育理念,树立注重素质教育、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全新教学理念。这一方面需要广大专业教师对于双创教育融合专业教育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的决策者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制度导向。
二是教学内容的融合。依托前述的双创课程体系基础,强调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中融入双创的思想理念,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技能中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现场总线技术核心课程中,由于现有的现场总线技术的革新都是为了解决工业现场的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及信息传递问题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将低速现场总线领域的完善和高速现场总线技术的进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注重讲解应用背景,并结合具体的创新创业案例,使得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分析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是教学方法的融合。目前高职的专业教育逐渐摆脱了“填鸭式”教学过程,通过设计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式地开展教学。在此基础上,将双创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育的课堂,还必须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积极思考。可以采取多种诸如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法等手段提升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也可以通过流行的翻转课堂、MOOC(慕课)等形式开展试点教学。
四是实践平台的融合。双创教育除了必需的理论知识支持,还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学院也给双创教育提供了诸如创业园、科技园等实践平台。然而,专业教育中的实践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具体的课程中通过设置开放式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创新。比如在虚拟仪器应用技术课程中,除了日常的开放实验室之外,在实践环节的学时中,专门给出了部分学时让学生利用已有平台自由发挥。学生依靠自己的兴趣、能力去设计实现一个具体系统应用,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变被动的实验课为主动的探索实践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考核方案的融合。考核方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课程要求有一个灵活的多元教学评价考核体系。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考核之外,还需要设定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素质考核。因此,在具体课程的平时项目考核及最终综合测试中,设立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创新创意三部分的分值,不同课程设定不同的权重,确保能够真实体现学生素质和技能的综合水平。
3)社会化合作模式。社会化合作模式指的是高校联合企业、社会团队、政府等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该模式是对于课程融合的升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通过前期的大量实践,构建了“企—校—企”三轴联动的社会化合作模式[5]。第一个“企”是指诸如西门子、研华等国际知名自动化企业,他们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创新创业的思路指导。第二个“企”是指区域的自动化企业,他们是学生专业和双创实践的实际平台,通过区域的自动化相关企业的具体项目以及正式的市场应用背景,积极推进双创教育的产业化之路。
4)良好的保障体系。嵌入式模式构建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离不开师资以及教学管理的保障。很多学校的双创教育现状仅是开设几门通识的创新创业课程,并且一般都由团委、辅导员等非专业教师兼课。然而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双创教育脱离了专业背景往往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双创教育要想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必须需要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来。调查发现,专业教师虽然对于双创教育有所认识,但是对于如何组织实施双创教育却存在分歧。同时,双创教育融入课堂对于专业教师本身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创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
的实际工作能力,还必须紧跟技术前沿,具备良好的发散思维。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近年来开设了5~6门创新创业模块核心课程,并将创新创业作为专业方向加以引导。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特点,嵌入创新创业模块内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在学院出台了“专业导师”制度,从经费、项目、考核三方面为专业教师承担融入双创教育理念的专业课程改革和开发,学生的课内外辅导等任务做出保障。同时学院还聘请有实际创新创业经历的企业人员作为专业导师,并注重校内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努力使得双创与专业教育的嵌入能够完成对于学生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站式培养。
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实施的大量创新创业项目竞赛、讲座等活动都是很好的实施方式,但由于其较强的选拔性,注定了受益者只是少部分杰出学生。因此,在师资保障的同时,高校需从教学管理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师资建设保障制度等。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从而提升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脱离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注定只能是空中楼阁。高职教育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及学院专业特点,设置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并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为实施载体,在专业教学中嵌入创新创业理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恒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80-82.
[2]戴裕崴,翟鸿萱,李云梅,等.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70-73.
[3]蒙维洋.适应性视野下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4(5):33-35.
[4]IVANOV V G,SHAIDULLINA A R,DROVNIKOV A S,et al.Regional Experience of Students’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Forming[J].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2014(1):35.
[5]秦益霖,高志宏.高职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2):5-8.
An Embedded Modeling and Exploration Approach to Integrate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Taking Electr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NIU JieLI QingZHU Min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 213614,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ll really play its vitality by means of combi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igh vocational institutes.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ignificanc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idea of constructing the embedded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enterprise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an example of electric automation technology,and also gives specific measures from the teaching ideas,teaching contents,and teaching methods,etc.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alent development;embedded modeling;professional education;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作者简介:牛杰(1983-),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C237);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
收稿日期:2015-12-10
中图分类号:G 71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16)01-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