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轶婕(内蒙古大学 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声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改革研究
马轶婕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视唱练耳课是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一门综合性、基础性的学科,是所有音乐专业学子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努力练习和掌握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围绕着听、写、唱、分析等方面进行训练,用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视唱技能和音乐基本素质,它的存在价值在于为学生系统的提供了培养音乐听觉能力的空间,最终形成完整的单声部及多声部音乐感觉体系和审美取向,扎实的视唱练耳基础为铺平未来辉煌音乐道路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而声乐专业学生多数都是进入高中时期才开始接触音乐的,学过很短时间的钢琴或者没有钢琴基础,听觉系统还未建立起来,对听音部分会感到吃力,视唱方面对于唱名法的现状是固定和首调皆有,在音乐表达和处理上,能做到基本完成要求.因此,声乐专业不能够像音乐理论专业、键盘类、管弦类等音乐专业更好的找到音准和力度,恰恰需要在视唱练耳方面具备更高的技术和能力,推动了视唱练耳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本文将对声乐专业的视唱练耳课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声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人们的精神追求、是多方面的情感表述.视唱练耳课正是教给音乐专业学生怎样高标准的表达音乐、表现音乐;教给学生怎样在交织的乐谱、细密的音符中去寻找规则;教给学生怎样既有感性的情感宣扬又具有理性的分析能力,从而表达真正的“音乐”.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承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中基础课程之一的视唱练耳课,为系统的训练学生音乐听觉能力提供了有效指导.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视唱练耳课最早起源于欧洲,视唱练耳一词的意大利语含义翻译后为“为歌手而设的歌唱训练”,当今,在我国内蒙古地区授课,除了教学生掌握好传统的大小调及民族五声调式,应该为视唱练耳课加入蒙古族等其他多元化音乐内容,为能够演唱蒙古族地区的长调、短调,演绎各民族音乐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培养成全面型音乐人才.
世界上有众多民族,由于居住环境、地域、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各民族文化,包括:道德观念、学术思想、风俗习惯等,而各个现代国家与地区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现象,让学生增加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了解,尤其是音乐方面,符合当前日益增长的文化多样性趋势,教师通过教育学生让大家了解自己所处社会民族文化、异文化的差别,能站在不同文化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让多元文化教育覆盖校园方方面面.
声乐专业因其在音乐表演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能够演唱各类旋律,包括世界各地的各民族旋律、各种无调性等抽象音乐旋律.声乐专业班的视唱练耳课上通过对知识方法、行为习惯、态度情感与能力这四个维度课程目标的阐述,组织学生以民族文化音乐体系为章节,以音律、节奏、多声、旋法等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音乐听觉体系.可结合以下的音乐史时期来讲解声乐作品:中世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民族时期、当现代主义时期,适当加入音乐美学等内容,这样一来,使声乐专业的视唱练耳课成为一门综合的音乐基础课.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声乐专业免不了要成为演唱合唱的主力军,各种形式的多声部视唱及作品可以作为声乐专业视唱练耳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尤其是蒙古族无伴奏和带伴奏的合唱.而多声思维的加入,是在演唱和听音训练单声部以外的一种知识内容,多声思维是一种多层次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纵横交错的多旋律线涵盖了音乐各要素,融入了纵向的和声思维和横向的复调思维,除了掌握传统的和声进行,还要增加对比复调、模仿复调、支声复调的音乐形式,加入横向思维的概念.
在视唱练耳课上,对多声思维的作品进行分声部演唱,从音域、音高、音区、音程距离、音色、节奏、和弦、呼吸到调式、调性、离调、转调、乐句、乐段、织体、体裁等方面,对其分析并进行演唱和表演的训练,使得视唱练耳课不仅仅停留在听记、读谱等技术训练的层面上,而加入了更多“实用”的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立体交错的音乐分析能力,增强表达及舞台表演能力,演绎好民族多声音乐,以民族特色的音乐向世界展示本民族音乐魅力.
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传统的视唱教材多数是西方大、小调体系,歌剧的选段,在视唱练耳教材中还可以增加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中国现代多声音乐作品训练内容.除了教学手段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外,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借鉴国外的教育教学体系,比如:注重节奏的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注重“体态律动学”教学法的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注重民族音乐性的匈牙利的柯达伊体系的、美国综合音乐感教育体系等.
教师将多种多样的形式与教学手段、方式方法利用起来,融入到视唱练耳的课堂上,通过丰富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发展和变化,做到教学实践中的与时俱进,强化对学生的培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突出音乐教育的人本化特征,是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优越,自我意识强,信息化时代长大,头脑灵敏,如果按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教学工具为:教材、钢琴、黑板、粉笔、多媒体等.恐怕难以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加之学生随身必备手机,如果老师过分强调“施教”的作用,固守传统的上课方式,那么课堂上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此现状,教师可以做到的是注重师生沟通,多接近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人际关系、学习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为顺利的教学打下前提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运用分组、语言、游戏、律动、舞蹈、扮演不同角色及互换、动作、创编、演奏不同乐器等方法,代替传统的说教与技能训练,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模式为“引导——发现”的启发式教育,做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大学、附属中学和其他音乐培训机构的视唱练耳课的调查,很少有对视唱进行量化要求的教材,比如视唱音域、作者的简介、结构分析、调式、调性、音乐特点、风格的把握、以什么音符为单位拍、是否弱起、旋律发展采用了什么手法,在乐谱中标出乐句之间的关系,音乐术语或记号分别是什么意义等,针对视唱和听音训练,如能详细做到每一条视唱和每次听音的相关文字说明及量化要求.
最后,要综合考评课程实施情况和收效,包括测验评价、情感评价、表现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为自己评价,进而能实时了解到自己的程度,明辨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而推动了学科教育和整个学校的结构.
除上述改革外,声乐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视唱能力,不能忽视基本的音级听辨、构唱,这些是每天都要进行练习的,把视唱旋律看做是多组音程构唱连续的一种进行,尤其是自然音程的模唱、构唱、听辨,对声乐学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新歌时,如果遇到一些等音转调、临时变音、近关系转调等作品,都离不开音程构唱,因此,看似简单的音程构唱要得到彻底解决.建议声乐专业在视唱练耳课程安排时,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进行音程方面的训练,以克服“找不到音在哪”的困难.
总结:基于西方大、小调体系和民族五声调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听觉思维习惯,本文详细阐述了声乐班视唱练耳课需要改革的内容,包括:对多元文化教育、多声思维的学习、视唱形式多样化及手段多样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对视唱及听音有量化要求……这些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加强的视唱练耳与其它音乐课程的相互渗透等方式方法,是本人对声乐班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这些丰富视唱练耳课的构想与探索及个人的音乐价值观,希望能为全面了解和丰富学生的音乐语汇、提高学生的听觉水平与演唱能力、完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的形成和扩大规模、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加一点贡献,起到现实和积极的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视唱练耳教师对声乐专业视唱练耳课教学的更多关注,为视唱练耳教师的备课思路提供一个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赵苏.试论用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听觉训练[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02.
〔3〕赵小平.和音训练的最佳途径与结构意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2).
〔4〕孙家国.视唱练耳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建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3).
〔5〕金晓.在视唱课程中培养和声感觉[J].中国音乐教育,2005 (11).
〔6〕徐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7〕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8〕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274-02
收稿日期: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