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欢,郑 立,闫智勇
(1.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渝北401120;2.重庆文理学院教务处,重庆永川402160;3.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192)
二战后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分析与借鉴
叶 欢1,郑 立2,闫智勇3
(1.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渝北401120;2.重庆文理学院教务处,重庆永川402160;3.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192)
二战后美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是与其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密切相关的。其内部保障体系包含生源质量保障、入校后的研究生导师和导师委员会的指导保障、培养过程的质量保障与监督、研究生毕业的质量保障和管理机构的质量保障与监督;其外部保障体系涉及到国家立法和政策保障、多种渠道的经费保障和教育质量评价机构的保障。要构建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必须改革研究生招生工作以保证生源质量,提高研究生导师水平以确保研究生导师的水准,制定研究生教育法规和政策以保障教育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多样化的评估机构以实现质量保障主体的多元化。
美国研究生;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质量保障体系
二战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其规模和质量均跃居世界首位,这对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美国的成功经验既与当时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有关,更与其所建立的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关。概言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是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质量保障组织,以提高和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并统筹国家、政府、社会、学校等多个层面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使其成为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它一般包括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此,需要系统地分析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经验,探寻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
首先,国际和国内形势是二战后美国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外因。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二战后,美国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第二,美国联邦政府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奉行“科学至上”的政策,促进了政府提高研究生的教育经费;第三,美国开始着重强调国防研究,而国防研究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第四,美国国内出现“婴儿潮”,使得“美国认可”增加,到了60年代中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教育的适龄青年也大量增加[1]。
其次,研究生规模的激增是二战后美国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内因。二战后,美国研究生的数量迅速增加,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促使美国不得不关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问题,联邦政府与社会各界也开始积极参与到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在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下,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并得到充分利用,发挥了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共同作用,保证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并未因为研究生数量的激增而导致下降,反而在这一时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实力也不断加强,从而使美国逐渐走向了世界高等教育的领先位置。这个时期,即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蓬勃发展时期。
(一)生源质量的保障
二战后,美国政府为解决退伍军人的问题,颁布了《退伍军人权利法》,鼓励军人继续学习并给予资助,从而促进大量军人涌入高等学校。在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到了60年代后期也大多数进入了高等教育阶段,这一时期研究生入学人数迅速增加。在研究生数量激增的同时,为了保障教育质量水平,美国各高校开始制定相应的招生政策以确保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招生政策是由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自行制定,招收条件不尽相同,有的学校组织入学考试,有的学校只需要提供相应的学历证明,有的学校还需要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证明。招生、录取工作均由各高校研究生院的招生办公室或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统一进行[2]。录取研究生时并不会完全按照分数的高低录取,而是根据考生各项条件综合选择录取,更加偏向于注重研究生的潜在能力,并且实行的是双向选择原则,即申请者有权利决定是否接受录取。
从选择生源方面的工作来看,美国各个高校对录取的人数没有硬性规定,录取人数是由各个高校的导师和所在院系自行讨论决定。但事实上绝大多数高校为了维护学校的名望和保证生源质量,在录取时采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并不会随意扩招,从而保证了研究生的录取质量。
(二)入校后研究生导师和导师委员会的指导保障
美国的研究生一般不是只由一个导师负责,在不同培养阶段会有不同的导师,如专职教学的老师、专门负责研究项目的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老师、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以及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老师,每一位导师都有各自明确的职责。
美国各高校在选择合格导师时,不同高校设置的遴选标准与程序都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学校,也会因为学科和专业的不同,其选拔标准和程序也会有所不同。研究生导师的资格不以学位、职称为标准,主要是以校内外同行的评价为依据,只要教师的专业学识、研究素养、研究成果水平和管理能力等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就可以聘为研究生导师。
美国研究生导师委员会是以学院或者系为单位,主要是由本院系和外院系的教师组成,有的还要求有外校教师参与其中。比如,俄勒冈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委员会至少是由4名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组成,本院系的教师有3人,另外一名教师来自外院系。导师委员会的主席则由本院系具有博士学位和学术职位的教授来担任。
此外,许多美国高校的研究生院或者各个院系还设有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其职责是帮助导师和研究生扩展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以及提供建议,并且对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工作进行培训。
(三)培养过程的质量保障与监督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美国高校对研究生教育的各个阶段都有严格要求。只有达到各个阶段的质量标准,研究生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包括课程训练、研究训练、筛选考核、论文写作等[3]。在课程学习阶段,美国高校会给研究生安排课程顾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选择。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主要是由导师组集体给予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通常采用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主要由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在培养过程中,有的高校还会对研究生进行筛选考核,淘汰一些不合格的研究生。美国的一些高校(如华盛顿大学)设有一套专门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监测的系统,对研究生的各个阶段进行考核测评。休斯顿大学十分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对每个学科点的研究生教育进行阶段性评估。虽然美国各个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过程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总的来说,美国研究生教育始终强调维护和遵守专业学术规范,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自己的学术规范标准并在培养过程中严格实行,以保障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
(四)研究生毕业的质量保障
在美国,按照类型来分,分为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一般来说,学术型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素质的高校师资和科研人才,多数要求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型研究生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一般没有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导师要求非常严格。首先,选定论文题目后,研究生大约要花3至6个月的时间做开题报告,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和综述,并要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然后,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学术论文的开题报告进行公开答辩论证,征求多方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可行性[4]。学位论文完成后,研究生要先提出论文答辩的申请,指导委员会将指定专业评阅人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评阅,做出公正客观的评阅意见,经指导委员会同意后,研究生方可进行答辩。而答辩会一般不会是多人集体答辩,而是一个硕士研究生组织一个答辩会。最后,由指导委员会成员研究决定研究生是否通过论文答辩。
正因为美国有如此严格的学位论文评审答辩的程序,每年美国都有较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因不能通过论文答辩而无法获得硕士学位。完成学位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筛选机制,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迫使学生必须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科学研究中,从而保证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
(五)管理机构的质量保障与监督
首先,美国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的主要承担者是高校的研究生院,其职责范围主要包括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与就业、学科建设与项目开发等管理工作[5],以保障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能够及时解决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为研究生导师提供便利条件,更好地发展研究生教育,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其次,高校研究生院还不断努力,从多方面增强和提高高校的科学研究实力与学术研究地位。比如高校通过聘请高水平教师来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采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为科研项目提供更多的经费保障;制定研究生教育管理政策保障研究生合法权利;组织建立维护研究生各项权益的机构,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再次,二战后,美国各高校的研究生院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建立了一套评价监督体系。成立了评估委员会,制定了评估科研项目的评价指标,针对高校现有的学术项目和科研项目进行评估监督,对已有学科的教学质量、新开学科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论证。在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估时,高校会利用评估结果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进行管理,比如利用评估结论分配研究经费、奖学金等,这样就保障了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水平。研究生院还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各种科研项目的经费,制定研究生教育管理政策,严格挑选高水平师资力量,监督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组织建立维护研究生各项合法权益的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一)国家立法和政策保障
二战结束后,美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政府奉行科技至上的政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进步需要高技术人才的加入,因此政府提高了对研究生教育的财政资助金额,促进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这对研究生培养体制与培养模式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战后美国出现了科学技术人才紧缺问题,科学家就此警告“当反省我们当前的问题时,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科学人才的发现和发展是整个国家利益的需要”[6]。美国国会于1944年通过了《军人权力法案》,其中规定政府应对研究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和生活费,并支持研究生完成学业。1945年,美国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局长布什提交了 《科学——无止境的疆界》的报告,他从军事、医学、科研活动和培养科学人才四个部分系统阐述了战后美国应该采取的科学政策。1950年,《国家科学基金会法》建议成立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要对国家的基础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作为主要科研基地的研究型大学,在此项资助活动中是主要受益者。之后,联邦政府又相继成立了支持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专门部门,总统科学和技术特别助理办公室与国家宇航局等机构[7]。
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国防教育法》,对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方向做了明确的规定:为了加强美国在科技领域、国防领域的优势,要加紧发展研究生教育,国家给予财政支持,以培养高质量的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所需要,使美国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综合国力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国家向学习外语的研究生发放现代外语奖学金;为研究生提供无息贷款等[8]。二战后,美国为了提升综合国力,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提倡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发布了关于加大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力度的一系列文件。比如1959年,美国国防部的《质量大纲要求》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标准做出了规定,《检验系统要求》对评价方式程序以及评价标准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依据国家颁布的文件规定,社会的评估机构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开始对自身系统进行改革,改进了评估的方式与模式,扩大了评估的对象,制订了更加合乎发展要求的质量标准。
根据这些法律和政策,美国政府为大学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立法保障和巨大的经费支持,从宏观上保障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多种渠道的经费保障
拥有充足的办学经费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高质量的重要原因。首先,美国各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努力提升办学声誉和实力,进行持之以恒的激烈竞争来争取资金。各大学“在它们自己的控制下,建立了持续的资助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的渠道。它们向各个层次的政府以及企业和基金会吸收资助”[8]。
其次,二战后,联邦政府加大了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资。在20世纪50至60年代,联邦政府对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资助达到了鼎盛时期。联邦政府依据高校竞争和择优选择的原则,通过专家评估对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设备进行考察分析,从而选定资助对象。为了确保教育经费能够落到实处,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联邦政府利用社会机构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估结果,把研究生教育质量与高校获取财政资助的资格结合起来。这就增强了高校进行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再次,美国高校通过产学结合、科技发明和成果转让,可以获得一定的经费。通过产学结合,学校吸引大批工业企业对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提供赞助,把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不仅增加了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增强了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联系在一起,增强研究生的社会适应力,保障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最后,美国高校接受捐赠和募款的经费占有很大比重,主要是个人、校友会、公司、企业和宗教团体等的捐赠。其中,校友捐赠和学校主动向社会各界募款是主要形式。
(三)教育质量评价机构的保障
美国的社会评估在二战前就已经出现,只是当时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战后,美国的社会评价机构迅速增加。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依据评估结果导向,才能使研究生教育改革符合国家的需求。在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活动十分活跃,社会各种机构、协会和评估组织都会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公开、公平的评估,这种方式对保证学校的办学水平、科研能力、培养质量起到了监督、检查的重要作用。
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教育规模逐渐扩大。这一时期,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社会评价机构也越来越注重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因此评估机构也依据教育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是对评价对象的资格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高校在接受机构评估之前,需要满足一些既定的条件。机构还要求高校自身对评价意见所做的相应改革提交报告[9]。1968年,美国教育局设立了“认证与院校资格工作班子”(Accreditation and Institutional Eligibility Staff,AIES),并建立了顾问委员会,制定了对社会评价机构的认可标准,只有通过了顾问委员会的审查和鉴定的教育评价机构,才有资格对研究生教育各方面进行评估评价。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符合美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要求,它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美国高校的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建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时,不能一味模仿他人的保障体系,而是应该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发现优势之处,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方向等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改革研究生招生工作,保证生源质量
目前,中国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相对较小。为此,应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鼓励各招生学校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招生制度改革,要赋予导师更大程度的招生选择权。同时应不断规范研究生录取前的复试工作,提高复试的比重,确保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二)提高研究生导师水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使研究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高学术能力,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近几年,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合格的导师数量却变化不大,导师数量与研究生数量发展不平衡,因此,应该尽快培养更多的高学历的年轻导师,而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导师也应给予年轻导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实现导师与研究生数量比例的平衡,这样才能使导师有更多精力对研究生进行悉心指导。高校应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应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导师考核机制,对教师的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实践经验进行考核,引进竞争机制,让教师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促使教师不断进步。建立淘汰机制,挑选更有能力的教师上岗,提高师资水平,使导师队伍的平均教学水平与学术能力得到提高。
(三)制定研究生教育法规和政策,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继续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法制化建设。一些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发达的国家,通过立法手段来确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性质、职能及地位等,国家对教育质量保障活动通过法律法规来实施。与美国不同,我国还没有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地位、规程以及准则等进行相关法律陈述,因而在实践中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弱于国外。因此,中国应尽快制定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法规与政策,从而使其保障体系制度化、法律化和规范化。
(四)实现质量保障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评估机构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是由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主管,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也同样是由政府作为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承担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任务。而美国则是多元主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相比之下,中国可以建立由政府、社会、学校共同组成的多元质量保障体制。在这个体制中,政府应负责宏观评估,社会则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学术团体和新闻媒介参与评估,而高校作为管理主体,应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和自我评价。
[1] 李敏.战后美国科技政策对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3(3):50-51.
[2] 薛寒冰,青觉.美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22.
[3] 王晓阳.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7):32-34.
[4] 褚艾晶.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培养体系:以教育学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06(4):15-21.
[5] 龚志宏,牛惊雷.美国大学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3):20-23.
[6] VANNEVAR B.A Report to the President:Science: The EndlessFrontier[M].W 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 ffice,1945:18-20.
[7] ROGER L G.Research and Relevant Know ledge: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SinceW orld II[M].N. 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40-45.
[8] 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155-157.
[9] 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王承绪,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153-154.
[10] 熊耕.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起源及其形成动力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3):32-35.
责任编辑:吴 强
Analysis and References on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American after W orld W ar II
YE Huan1,ZHENG Li2,YAN Zhiyong3
(1.Chongqing Nanfang Translators collage of SISU,Yubei Chongqing 401120,China; 2.Dean’s Offic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3.DepartmentofManagementand Economy of 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American graduate education rapidly developed afterWorld War II,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rfect postgraduate educ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Its internal assurance system consists of students’quality,the tutor of graduate and the mentor committee,the quality assurance and supervision in the training process,the assurance of graduate quality and themanagement authority;its external assurance system involves the 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policy support,a variety of sources of funding support and the guarantee of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institutions.To build Chines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it should reform the admission of studen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improve the level of tutor and to ensure the tutors’qualification,and formulate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al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tomake its system institutionalized and standardized,to realize the diversity of quality assurance,and to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institutions.
American postgraduate;postgraduate education;the quality of education;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G643
A
1673-8004(2016)03-0109-06
2015-04-21
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战后美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路径和质量保障机制研究”(项目号:11YJA880170)的研究成果。
叶欢(1989— ),女,重庆开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评估研究;郑立(1973— ),女,重庆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和管理学研究;闫志勇(1973— ),男,山西阳泉人,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及政策法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