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机制探究

2016-03-28 13:52谢小花安晓婷戴缘缘
农产品加工 2016年14期
关键词:共育校企岗位

陈 静,谢小花,安晓婷,戴缘缘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机制探究

陈静,谢小花,安晓婷,戴缘缘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通过介绍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并对目前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提出了基于岗位需求开展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探讨了提高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的措施,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共育;岗位需求

高职院校始终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地方性、技能型、合作性的办学模式,主要目标是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也是培养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目前,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也在广泛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实际的人才培养机制。但目前在开展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基于岗位需求开展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高职食品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1-2]。

1 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现状

1.1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仍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主要是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安排相关课程,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培养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大多数仍是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人才培养要求制订并不断修订完善的,很多时候安排的课程并不能够针对企业的岗位起到很好的对接。学生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不能过渡,学到的很多知识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学生在工作中缺乏信心,甚至难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企业对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参与度不够

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机制在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学校对于该项工作的积极性很高,而有些企业却把它看做是一项任务,参与度不够,甚至认为只是为学校学生提供一个能够顺利开展实习的场所,从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参与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数量和规模还比较小、企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比较有限、对学生没有一个长期系统的定向培养、专门针对高职在校学生的评价和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都会使人才培养质量打折,难以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1.3学生对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性不高

在校企共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企业和高校所有工作的开展都围绕着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将直接决定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待工作积极性不高,把去企业实习当做是完成学习任务,只是修满学分,顺利拿到毕业证必经的一个阶段,因此在这样的心态下,不能够积极地对待手头工作,使企业对高校学生形成害怕吃苦、工作懒散、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对以后的工作开展造成很大的阻力。

2 校企共育人才培养难以深入开展的原因

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在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根据各校实际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型培养模式,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深入开展,大多还只是简单的校企合作,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2.1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最理想的目标是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只有每一方都能够从中受益,这种模式才能够被重视,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前期学校培养过程中,还是主要以传统教育为主,在课程设置、实践安排等方面没有让企业专家参与进来,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生活,认同企业文化,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工作氛围中去。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大多数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学校,缺乏对企业内部文化和工作任务的了解,去企业实践以及协助企业解决产品开发、推广、食品检测等方面问题的机会比较少,因此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还不够深入,彼此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导致学生不能够较好的实现从高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3]。

2.2企业对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长远效益缺乏信心

导致企业对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参与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对其长远效益缺乏信心。不少企业认为,校企共育实际上是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些岗位,扩大一下企业的知名度,起到宣传的作用,有助于以后的企业推广以及人才招聘。企业并不能够看到这样的培养模式短期内能够对企业起到多大的作用,甚至会认为是在帮助高校培养学生,因此不能够从长期的规划来看待此项工作,提供的岗位也只是一般性的岗位,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配恰当的、适合长期发展的岗位。

2.3学生对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不足

在校企共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对该项工作的细节以及对自身发展的益处并不是很清楚,因此会表现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动力。在学校学习中,学生主要是根据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也会有相关的动员和宣传,但是学生仍然缺乏对企业内部文化和自己工作职责详细的了解,对这种培养模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定位不很明确,因此很容易出现刚工作时会带有一些负面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企业工作氛围中去,慢慢的就会出现工作懈怠,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只是为完成学分任务而必须经历的过程。

3 基于岗位需求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对策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从企业岗位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培养从学校到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3.1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改革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弱化理论、注重实践、遵循理论知识适度的原则,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尽量减少纯理论课程的教学,加强实践实训环节教学。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考虑专业教学实际需要,还应让食品企业内的专家也能够参与其中,从学校和企业2个方面共同制订出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在每一年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开设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相关课程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真正能对学生岗位专项能力培养起到应有的作用。

3.2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工作实践,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深入,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密切,缺乏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交流,而高校教师作为沟通学校与企业的桥梁,同时担负着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与到企业工作实践中去,才能在实践中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食品企业研发新产品,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3.3企业应根据学生实际设置多元化的工作岗位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认同企业内部文化、掌握相关岗位技能、工作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员工,并能够在企业内长期发展,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而目前一些企业只是从眼前的效益出发,没有对高职学生实习时制定出一个长期规划,认为企业应该招聘能够直接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而没有责任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应设置多元化的工作岗位,并且经过初步的观察和面试,根据学生特点分配相关工作岗位,利用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定向培养一批新员工,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认可度,更能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4]。

3.4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实习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是衡量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关键。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实习评价并没有一套非常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通常是根据企业相关领导的评价和自评等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而校企合作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评价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且应从不同方面综合评价。因此,为了保证正确有效地衡量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的质量,应该从企业领导、同事、自身、指导教师等多方面对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创新性、合作性等进行综合评价[5]。

4 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食品专业都极其重视校企合作,也都在积极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对现有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更多的熟悉食品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及检测等岗位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1]胡昌荣,贺云川,周勇.高职校企共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3):140-144.

[2]张丽华.高职校企合作共育专业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1(2):39-43.

[3]吴炜.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职业教育研究,2013(5):28-29.

[4]王芳,倪勇,任聪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21-125.

[5]赖永辉.企业深度参与、多方共同评价下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研究 [J].职教论坛,2013(24):20-23.◇

Study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o-training for Food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ing on Position Requirements

CHEN Jing,XIE Xiaohua,AN Xiaoting,DAI Yuanyuan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uzhou,Anhui 239000,China)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o-train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food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xplores the reason for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proposes the idea of developing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o-train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basing on position requirements.Then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validity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o-train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which would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urtherly.

food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o-training;position requirements

G420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07.056

1671-9646(2016)07b-0084-03

2016-05-20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课题(BCB15022);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课题(YJQ201508)。

陈静(1987— ),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食品分析检测。

猜你喜欢
共育校企岗位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