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羊肝片吸虫的诊治报告
羊的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吸虫引起的羊的寄生虫病。吸虫成虫可寄生于羊的胆管内,幼虫经胆管移行,进入消化道,造成宿主脏器的机械损伤以及胆管炎、肝硬化、贫血等。绵羊对肝片吸虫最为敏感,且死亡率较高。肝片吸虫中间宿主为螺狮和土蜗螺,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可感染附着在水草上的囊蚴感染。2016年进入夏季,新乡地区降水增多,多地发生水灾,灾后有养殖户的羊只发病,经诊断确诊为肝片吸虫病。现将诊治情况作如下报告。
新乡某羊场共有绵羊150只,7月底羊群开始发病,病羊初期体温出现增高,采食量下降。继而病羊出现精神沉郁,1周内有8头病羊急性死亡。据养殖人员自述,羊场内部分羔羊有腹泻症状。
发病羊群整体消瘦,被毛粗乱,病羊眼睑下颌以及胸腹下部出现肿胀。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可见病羊贫血,血液稀薄,腹腔内有少量积液。病变主要在肝脏、胆管。可见肝脏肿大苍白,肝脏表面有多处可见弯曲虫道。胆管肿大,切开胆管,发现多条扁平,叶状虫体,并有棕褐色液体黏着。
无菌采集其余病羊粪便,用反复水洗沉淀法或棉纶筛集法,可见褐色、卵圆形肝片吸虫虫卵,最终确诊为此次发病为肝片吸虫病。
首先将发病羊进行隔离,对其粪便及粪便污染的饲草饲料集中无害化处理。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环境中的虫卵对羊群造成再次感染。建议发病羊选用丙硫咪唑按使用说明剂量进行口服驱虫。同时对未发病其他羊群可采用丙硫咪唑拌料进行预防性驱虫。对驱虫过的羊群,应及时清理粪便,保持羊圈清洁卫生,清理粪便可集中堆积发酵或深埋处理。
对已发病的病羊应采取对症治疗。修复肝损伤,改善贫血症状。此次发病羊场畜主加喂了茯苓散粗多糖同时注射牲血针,反映病畜预后良好。
肝片吸虫病对羊的养殖危害较大。容易造成羊的急性肝损伤而出现死亡。慢性病例也严重影响,导致病羊发育迟缓,影响养殖效益。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螺狮和土蜗螺在本病的预防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夏秋季节,特别是大雨过后,肝片吸虫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沼泽和地势低洼湿润处放养羊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山区干燥牧区羊群。因此,在对羊群进行常规驱虫的同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饮用水最好采用自来水或井水。避免在地势低洼处放牧,做好羊圈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清理粪便,防止该病的发生。
453000河南省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