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

2016-03-28 13:35刘星宇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湖北省水资源水质

○刘星宇



湖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

○刘星宇

1 引言

湖北省地处我国南方,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充沛,加之长江及汉水流经,天然水质良好,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目前,湖北省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028亿立方米(地表水995亿立方米,地下水298亿立方米);同时,湖北省拥有客水资源6298亿立方米。但随着湖北省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另一方面对林木的滥砍乱伐和过度的围湖造田,加剧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趋势,汛期饱受洪涝灾害之苦,枯季却又水源不足,发生旱灾,水资源的优势反成了劣势,制约着湖北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湖北省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研究,为区域水资源利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湖北水资源现状

2.1自产水资源有限和客水较多

湖北省人均自产水资源仅为1750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00立方米/年,列全国第17位,接近国际公认的人均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长江横贯全境,并有汉江及洞庭湖诸水汇入,年平均过水量为6638亿立方米,这些客水利用难度较大,同时加剧了全省江河堤防的防洪压力。

根据2007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显示,人均用水量大于500立方米的仅有黄石市、荆州市、鄂州市、荆门市、仙桃市。与去年相比,湖北省人均总用水是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城镇生活人均日用水量和农村生活日均用水量跟上年相比,都是负增长,其中农业和工业的用水量下降得比较明显。

2.2降水季节和区域差异大

湖北省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河谷少,且相差悬殊。南部年径流深为1200-1400mm,北部不足200mm,相差6-7倍。鄂西南、鄂东南山区年径流深变化在900-1400mm,为径流高值区;鄂北、鄂西北年径流深变化在150-250mm,为径流低值区;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区域人口、耕地、产值等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极不符。如武汉、襄樊、荆州、孝感、黄冈5市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55%,耕地占51%,工业产值占58%,但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总量的32%。恩施州人口、耕地、工业产值分别占全省的6.6%、8.6%和1.1%,襄樊市人口、耕地、工业产值分别占全省的9.5%、12.3%和12.2%,但它们的水资源量相差3.8倍,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相差5.5倍。

根据研究湖北省水资源短缺风险及对策得出,鄂西北地区属于中度风险,接近高风险。该地区处于湿润、半湿润区过渡带,干旱系数大、径流系数低,降水偏少,该区域对降水年季变化十分敏感。同时,该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跨流域调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水资源供应量。在平均降水量条件下,增加库容能够满足跨流域调水需求;在干旱少雨年份,大量调水则会增加本地区水资源短缺风险。

江汉平原属于高风险区,全省最高。主要原因:一是降水年季变化、季节变化显著,近80%的降水集中在4-10月份,近10年来该地区降水距平率普遍超过20%,降水的不稳定性给水资源短缺带来很大风险;二是该地区是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人口密度大,工农业经济规模大,水资源需求量大;三是人类活动剧烈引起自然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源保持率低;四是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区达标率不足50%。水库湖泊蓄水量低小于水资源总量的20%,供水能力有限,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发展滞后,遇到旱年江汉平原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此外,新水源开发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等因素也削弱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鄂西南地区属于中度风险,接近低风险,全省最低。该区域水资源总体状况较好,水资源总量巨大、水源保持率高、水质较好。尽管如此,鄂西南同样存在水资源短缺的威胁,主要有:水利设施落后、供水率偏低、水资源粗放利用、缺乏新水源开发等。

鄂东南地区接近中度风险,略高于全省风险平均值。该地区降水充沛、水资源总量丰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强。但是水资源储备少,工农业发展需求量增大,水资源利用率低等方面也存在风险。

2.3水污染日趋严重

近年来,湖北省境内长江、汉江的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全省污染事故较之前发生频率显著增加,2002年长江干流Ⅲ类水质水体占100%;汉江干流Ⅱ类水质占30%,Ⅲ类水质占70%。中小河流Ⅰ类水质水体占7%,Ⅱ类水质水体占43%,Ⅲ类水质水体占26%,受污染的Ⅳ类水质水体占10%,Ⅴ类及超Ⅴ类水质水体占13%。如随州市农药污染事故、荆门市东宝塔水库油污染事故、荆州市东荆河沟咀镇水源地污染事故等,造成局部地区阶段性人畜饮用水困难。

加之近年来湖北省湖泊、水库数量大减,且水质日趋恶化。如2010年汤逊湖、斧头湖、保安湖和洪湖为Ⅲ类标准,梁子湖、张渡湖、长湖、后宫湖、黄陂后湖、黄石大冶湖为Ⅳ类水质标准;城市内湖水质尤差,7个城市中,内湖水质未达到Ⅴ类水质标准的有6个,另一个是Ⅳ类水质。地下水的污染方面,城市地下水污染发展迅速,如荆州市周围地下水的污染带近年来迅速扩大。长江湖北段沿岸排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形成多条污染带;汉江大部分支流受到污染,唐白河、蛮河、小清河等主要支流水质超过Ⅴ类标准,连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都达不到。水污染事故频发,特别是流域性的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污染范围广、危害大,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2.4水资源的开发难度大、利用率低

由于受水资源地区分布、人口耕地分布和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湖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差异较大。山区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耕地零星分散,灌溉条件差,水资源开发条件复杂。水资源的开发以小型水利工程为主;广大的丘陵地区耕地集中,但降水较少,水源不足,水资源的开发以大中型蓄水工程为主,拦蓄山区径流作为灌溉水源:江汉平原耕地连片,土质肥沃,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客水资源丰富,但易外洪内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筑堤御水,设闸控制,内排外引。

湖北省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且水质良好,特别是江汉平原第四系承压含水层,水量丰富,承压水头高,易于抽取,但地下水供水仅为813亿立方米,占湖北省供水总量3.11%。建议加强江汉平原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2.5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潜力大

目前,全省总耗水量中,农业灌溉占67.16%,工业占15.13%,农村生活占9.12%,林、牧、渔占5.13%,城镇生活占2.16%。从耗水结构看,农业灌溉耗水量占大头,农业节水大有潜力可挖。湖北省在农田灌溉方面,大水漫灌仍十分普遍,引水渠利用率仅为50%,即有一半的水白白地渗漏蒸发掉了。此外,湖北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很低,武汉为50%左右,其它城市仅为20%~40%。

2.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对汉江中下游洪水和水质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

江汉中游地区是湖北的经济重地,经济发展迅速,在未调水的情况下,平水年该区已缺水,枯水年和枯水期缺水严重。更严重的是汉江下游河段已出现200多公里的水华,这种在大河中出现水华的现象即使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这说明汉江的水质已恶化到了何种程度。调水后,一是丹江水库下泄流量不足;二是增加取水困难,使大多取水设施无法使用;三是最严重的,就是使得汉江自净能力大幅下降,水质严重恶化,水质恶化又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如考虑到该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则问题可能更为严重。这一问题有可能成为制约该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必须引起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在实施中线工程的同时,必须实施已规划的补偿工程和措施,特别是引江济汉(两沙运河)和汉江两岸的污水处理工程,必不可少。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3.1加强全民保水、节水的意识教育

一是要让广大民众清醒看到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湖北省水资源总量不丰、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统一管理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因此,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大局思想,发展观念,认真对待水源统一管理中的问题;二是要坚持在全民中提倡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的良好风气。水环境保护不仅是我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如果没有公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就缺少了实现水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也就失去了维护良好的水环境的原动力。

目前,湖北省有占总数量达45%的大中型引提水的工程失修、设备老化等原因使工程能力下降,不能正常发挥效益;部分水库尚未达到设计标准;灌区渠系建筑物损坏,渠道水量渗漏很大,引水渠利用率仅为50%;城市供水网漏损现象普遍存在。节水、惜水意识淡薄。农业仍采用大水漫灌;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低;城市生活用水由于价格不合理,浪费依然严重。针对这些弊端,在农业方面,可以通过征收水资源费、水费,实施用水定额分配,大力推广节水型农业技术灌溉,提高渠利用率,大幅度节约用水,特别要在鄂北岗地缺水地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工业方面,在各行各业推广用水标准定额,提高水费,鼓励节约用水和清洁生产,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用水量;城市生活用水方面,在用水中逐步加收污水治理费,同时大力宣传,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意识。

3.2完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

水环境保护法规是进行水环境保护、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基础。水环境保护标准是对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物排放所作的硬性规定,是水环境管理和执法的技术依据。通过制定和实施水环境标准,促使排污者达标排放,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目的。

针对未来湖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湖北省的河、湖、水库和地下水资源制定综合统一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并明确规定各水政部门的权限,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统一管理起来,对各种水资源实行优化调度,合理调配,并充分采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使水资源在工业、城市发展、水力发电、渔业、运输、娱乐和维持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优化。

3.3加强水污染的治理、监测和防护

大力开发湖北省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其他洁净能源,推广洁净的燃煤技术,提高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降低酸雨对水环境的危害;对污染大的企业进行曝光,限期整改、停产整改或关停并转等,尤其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大力建设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少用化肥和农药,探索替代化肥和农药的新途径,控制化肥、农药污染;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水质监控,逐步推行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目标责任制,对重污染的河段、湖泊进行重点管理,恢复其天然生态功能。特别要加强对水源地、地表水体、地下水以及排放的污水水质的监测评价和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水资源水环境的规划、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充分的依据。

3.4抓住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机遇,推动湖北水利建设

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湖北沿江地区的防洪安全。湖北省应抓住这个机遇,大力整治长江、汉江河道,完善江汉平原和鄂北岗地的排灌设施,从而从根本上根治全省的旱涝灾害。同时,利用三峡工程提供的电能,降低煤能源给水环境带来的污染。

(通联:430070,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湖北省水资源水质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