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旅行杂志》刊发的海外游记探析*

2016-03-28 13:0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游记旅行杂志

杨 贺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00)



民国《旅行杂志》刊发的海外游记探析*

杨 贺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00)

民国时期创刊的《旅行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专门以旅行观光为内容的专业读物,其出版年限之长、社会影响力之大、内容涵盖面之丰富为我国近代旅游出版刊物之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刊登了大量的海外游记,这些游记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民国时期;《旅行杂志》;海外游记;历史价值

《旅行杂志》创刊于1927年3月,停刊于1954年7月,是较少跨越了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期的杂志,且时人评价较高,张恨水先生曾撰文说 :“愚读《旅行杂志》,亦有五六年矣,每卷邮到即置百事于不顾,匆匆展读一遍,以当卧游。而明窗净几,偶作遐思,亦辙于书架上抽取一卷读之,而解枯坐之苦闷,由是言之,可知《旅行杂志》不仅为旅行家备之,正亦可为居家者备之。因居家者,旅行未得,可读此书以神驰于宇内也。”[1](P61)而其中刊发了大量的海外游记,展现了绚丽多彩的民国世界画卷,为现代中国人认识世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

一、《旅行杂志》刊发海外游记的内容

据统计,从1927年到1949年,《旅行杂志》刊登的国外游记共达720余篇,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当时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国家和城市。按照记述的对象,大体可以划分为自然景观型游记和人文景观型游记。自然景观型游记以抒写自然山水为主,《旅行杂志》刊发的文章大体都属于此类,而人文景观型游记则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为主要记述对象,所表现出的情感倾向主要是带有强烈理性色彩的文化意识、政治意识、社会意识等。[2](P28)

(一)自然景观型游记

山水型游记几乎在古今中外所有游记中都是占有主体地位的,《旅行杂志》当然也不例外。游记中出现了很多到现在都耳熟能详的国际名胜,以十一到十五卷为例,其中自然景观型的就包括《在瑞士爬阿尔卑斯山》、《记美国黄石公园》、《东部喜马拉耶山探险记》等多篇游记。如《在瑞士爬阿尔卑斯山》中,作者黑林就详细介绍了登山的过程、景色、体会等。“我记得我们上山的时候,正是盛夏,汗流浃背,到了山巅确已隆冬,大家都瑟缩发颤。不过日中的太阳,仍然是和暖得可爱,这时爬山正好,还能出汗。瞩目四望,除雪而外,了无一物,山径上是雪,山石上是雪,山洞里是雪,有时间我们看见他在脚下融化,过夜复结冰,我们用铁斧筑成的小径,又复坚固如昔,渺不可见矣。日落黄昏后,天气骤寒,初登山者,极宜注意,匪特伤寒之可虑,亦且无人照顾,欲前不可,欲后不能,进退维谷,真此之谓也。”[3](P37)类似这样的记述,不胜枚举。

(二)人文景观型游记

人文景观型游记描述的对象是与人有关的,主要介绍景点的文化特征、风土人情等。这样的游记也非常多,尤其是以城市为主体的记述。《旅行杂志》就涉及到非常多的城市描写,如伦敦、巴黎、柏林等,在《巴黎小驻记》中,作者程志政就从“巴黎的国庆日、巴黎地道车、小账在法国、谈谈巴黎的几座名建筑”等四个方面对巴黎进行了采风式描写,涉及到了节假日、城市交通、风俗习惯 :小费、还有著名建筑等内容。如对小费的描述就比较有趣 :“在中国我们常常感到给小账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有旅馆和菜馆里,正账上已有加一了但还得另外给小小账,相习成风,牢不可破,直等到新生活运动提倡以后,方几有打破小账的趋势,然后除了大都市稍有成绩以外,其余各地,依然盛行着小账和小小账的制度,给者自给,受者自受,无形中成了一个定律。至于轮船上的小账,更有加到百分之百以及几倍以上的。”[4](P61)这其中透露出20世纪初的巴黎实际上也有希望破除这种习惯,可惜成效不大。

在描述巴黎地铁的时候,作者还对巴黎和伦敦的地铁做了比较 :“初从伦敦到巴黎的朋友们,常肯定的说 :‘巴黎地道车远不及伦敦’,诚然巴黎地道车有许多地方的确比不上伦敦,可是也有许多地方是伦敦不及她的。”“因为票据制度不同,结果在工作方面,也就有繁简之分。我们在伦敦的重要地道车站,可以看到十几架乃至几十架的自动售票机,这笔开支,在巴黎是没有的,理由是票价既然一律,售票的手续,也就十分简单,一个窗洞,有一个女售票员主持,便可应付裕如了。”游记中的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巴黎这座城市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生活。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外,实际上还有一些综合了自然与人文的游记描写,数量也是不少的,可以称为综合型游记,比如《芬兰的风物》中就有“芬兰他部的农村风景、业聚的田庄建筑、湖泽之区、卡累利阿的景色、芬兰北部、芬兰之南、沿海诸岛、诸城概况”[5](P81)等内容,既涉及了自然山水,又包括了人文风光,涵盖异常丰富。

二、《旅行杂志》刊发海外游记的特点

(一)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纵览《旅行杂志》刊发的海外游记,涉及的内容绝对可以称作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从地域上看,涉及到的国家囊括了亚、欧、非、美、大洋洲等五大洲的范畴,北极、南极亦有涉猎。记录了世界上几乎所有最著名的国家和城市,欧美的如巴黎、瑞士、伦敦、纽约等地,亚洲的包括新加坡、越南、朝鲜等地。如在形容菲律宾名胜地时,作者这样写道 :“菲律宾为一海岛,海山环绕,绿树参差,名胜之多,难以枚举,故游客每多流连忘返,诚以天然美景之富,又兼人工之建筑,到处聚成美术化之花园。”[6](P9)

从具体内容上看,又包括了景观概述、日程安排、饮食住宿、当地风俗、具体花费等。如在《西伯利亚途中》中,作者就这样写道 :“中国到欧洲取道西伯利亚,既省旅费,又省光阴,但是明白这条路的人很少,大都道听途说,以一般妄窥全貌。这次我因中国旅行社朱经理的委托,往西伯利亚沿途特别注意,把我个人的观察及经历写出来作赴欧者之参考。”[7](P19)之后作者从行装、护照、买票、等次等方面对旅程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可以称得上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二)搭配大量插图,形象鲜活

《旅行杂志》刊发的游记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大都图文并茂,搭配了较多优美的插图。这也是在每一期的《征稿启事》中特别强调的,如第九卷十二号的《旅行杂志投稿简章》中这样写道 :“投寄本志之稿,如国内外游记小说等凡就旅行范围以内,不论创作翻译、文言白话均所欢迎,来稿最好附寄照片或图画。”而在许多游记中也确实搭配了大量的图片,以《上加拿大采风录》为例,从71页到92页,就搭配了包括 :加拿大银行之巨厦、森林大火、独木舟、野鸡、野鸡池、狐狸、冬季乡野主要运输具之狗撬、世界最大水力发电所、渥太华国际赛狗、多朗都公园遛雾角道、多朗都大学、飞机下瞰之耐亚嘎拉瀑布、安别麓阿湖畔新书兰运河口、安别麓阿省政府、加拿大全国展览会游船竞赛出发情形、加拿大全国展览会之娱乐娱乐里、装货入船之巨管、平和钟楼内纪念坛、加拿大国会及和平钟楼等19幅插图,[8](P71)基本上每个版面都配有插图,读者在阅读杂志的时候,足不出户就可以达到卧游的目的。

(三)文字优美,文笔流畅

《旅行杂志》刊发的游记不管是自创还是翻译,作者大都为社会名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甚至还有很多知名作家、学者,如郁达夫、张恨水、秦瘦鸥、钱歌川、费孝通等都曾为杂志撰稿,所以《旅行杂志》中的文章除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外,还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可以当作优美散文来鉴赏。而且前期杂志主要以文言文为主,后期大都为白话文。下面可以看两个实例。

第一个例子是褚民谊博士在《西欧漫游录(一)》中的记述 :“今请于未言游历之先,略述赴欧应具之常识。假定吾人之出发点为上海,则赴欧之途程凡三。其一,由沪之日本,经美国或加拿大而达欧洲;其二乘西伯利亚火车,经过俄国而达;其三经南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而达,此三种路线以时间言,则第二线为最短。”[9](P1)

第二个例子是程志政先生撰写的《英国的海滨》 :“巴茅斯城市在一座高地上,临海一带,原是连绵不断的小山,巴斯市政当局特地在山下临海一带开成大路,由高处下去,可以行也,也可以坐升降电车(如同香港的电车一样,但高度只几十尺),我们乘着电车下去,一会便到了,在海滨近处玩了一会,时间已近一点钟,不得不计划如何去吃午餐。海滨一带虽然不乏餐馆,可是走到几处都有人满之患,最后到了一家很小的餐馆,地点是临着海,但是却已没有热菜可吃,因为我们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时间游览,所以便草草的吃了一餐午饭。”[10](P51)

由上观之,第一个例子很明显是浓厚的文言文风格,而第二个基本上便是白话文,与现行的写作风格相差不大。

(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旅行杂志》刊发的游记,在作者抒发对大自然、城市风光赞叹欣喜之际,往往会有自己旅行中关于吃、住、行、游的详细记录,这些都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旅行参照,起到了旅行指南的作用,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蚂蜂窝”、“去哪儿网”等网络旅游攻略,是官方旅行指南的重要补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如在《瑞士十日游》中,“我在瑞士共玩了十天用去瑞士法郎七十枚,按当时市价合一百零五元国币(以英镑兑三十元计算)。举凡一切火车票旅馆费及买一些纪念明信片之类的费用都在内,我在欧洲逛了许多地方,都是用的最经济的方法,谁说欧洲的风景区是专留给美国富豪的”。此处所表达的内容非常神似今日之“穷游”,文章中作者首先概括介绍了其在十日内所有的行程,之后非常详尽地叙述了食、住、行以及每天的游览过程。如在叙述饮食问题时说 :“有了这些之后,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吃饭,这问题实在是个大问题,因为一个经济旅行家之是否能够维持预算,其关键全在他是否知道怎样吃饭,瑞士是欧洲生活程度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你如果稍一疏忽,多叫了几样菜,则行将见你的旅行幸福全消磨在刀叉杯盘之中了。我的办法是每日一餐(晚餐),此外一杯白开水(早餐)及一顿干粮(午餐)。这个办法并不会令自己枵腹,而同时在旅行时少吃些粮食,则既减腹中负担,又去火气,以免干燥,颇有一举两得的意思。”[11](P57)虽无法经过科学的考证,但这或许就是比较早期的海外穷游攻略吧!

三、《旅行杂志》刊发海外游记的历史价值

《旅行杂志》中的游记或为作者的亲身经历、所观所感,或为译作,但内容都涉及当时欧、美、东南亚等地的风景名胜、社会风俗、交通食宿、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以及政治价值。[2](P123)

(一)史料价值

《旅行杂志》刊发的游记与其他游记相比,更加关注社会生活,所以其丰富性要比其他游记更甚。许多游记大量记载了历史事件、文化古迹、风土人情、衣食住行等内容。

如程志政先生的《大战前后的英国》对二战爆发前后的英国社会做了非常细致的描绘 :“英国人是最富有自信力的,在这次大战没有正式发生以前,你如果和英国人谈谈,说现在时局紧张,恐怕不久要有战事,那么他们必要笑你神经过敏,他们确切相信,英国绝不会真和德国开仗,理由是 :一、英国开仗,无论胜败对于英国没有好处,英国的帝国版图已经够大了,不必再想扩充。但是败了呢,那么帝国便有崩溃的可能。二、他们相信张伯伦在台上一天,战事绝不会发生,因为张伯伦无论如何总要谋妥洽,避战祸。三、英国一般人民,都不愿战争,妇女们连战争这个名词都不愿听,民意如此,政府只有服从民意。四、相信希特勒不过是恐吓手段,未必真会掀起世界大战。况且在经济方面观察,德国也不是英法的敌手!”这段描述说明英国战前在思想上几乎是毫无准备的,为其初期节节败退埋下了祸根,而诸如此类的文章自然也就具有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二)文学价值

《旅行杂志》所载文章大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在众多稿件中筛选而出,所以普遍质量较高,其文字优美、富有韵味,尤其是中后期白话文的大量使用,使叙事抒情比文言文更加细腻丰富,也更灵活自由。而且其中也有大量的译著,翻译准确,读之并不拗口,体现了较高的翻译水平。

如《马尼拉之夜生活》写道 :“当夕阳西坠之后,夜色笼罩了大地,马尼拉的海滨呈现着一幅富有诗意的美妙夜景。天上星光闪烁,皓月初上,远处海湾中停泊的军舰上灯光灿烂和星儿在争耀,反映在湾面,金光波动,美景如画。海边大道上,绵延徐行的汽车和成队闲步的行人接踵而来。他们都来享受傍晚凉爽的海风和动人的晚景。”[12](P83)再如《澳洲的夏景》说 :“在澳洲,太阳光直照下来,绵延千里,到处可见太阳的光线和日晕。海岸一带,更有蛋白石和珍珠的特产,果树更多,自苹果到橘子,无所不有。更有热带上的番瓜树和西番莲果,而土产植物有加利树和柳树,更是足以使诗人与画家迷醉其间。古代的遗物,正和别个邦国一样,直到现在还保持着。”[13](P37)两段对风景的描写,都堪称精彩生动、活灵活现,使人眼前立刻浮现出马尼拉美丽的夜景和澳洲夏季的迷人风光。此类文笔一流之佳作,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三)思想价值

民国时的中国,战乱纷飞下虽然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交通条件、经济收入、时局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国人是没有条件走出国门的,他们对外界的了解只能通过读书、看报来获得,而载有大量海外游记的《旅行杂志》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进一步“开眼看世界”的作用,使中国人可以比阅读那些专著更方便快捷地认识周围的世界。

这里不得不提到沁明女士的《欧美采风记》,自1938年第12卷第7期开始,直至1942年第16卷第12期结束,历时4年,累计刊登游记连载52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是渡太平洋过日赴美途中;剑桥生活记事;包括美人的生活状况。第二是在美国及加拿大旅行一万两千里路程所经历的名胜及所得到的经验。第三是居留伦敦的生活记事,约略讲到英人的民性及风俗习惯。第四是在邹舟大陆上游历的经过,舟车旅馆情形之叙述等等。”[14](P3)实际上,通过这个《采风记》,国人能非常直观地看到作者在欧洲及美洲等地的日常所见、所闻,如作者在描写初次到纽约的印象时写道 :“这是已经踏进大纽约城的第一个证明,沿途野花遍地,树木成林,外国人对于随地的花草树木,爱护备至,从没有人踩折的,我们在一家叫做美食馆的吃了中饭,饭后又赶路,此时车子应当上滑油,可是这条公园路上就不见一家汽车站,所以找不着油的原因据说这一段路十分整洁,纽约州的法律禁止设油站,恐怕弄脏了路,同时也不雅观,两旁路灯的柱子,全用一样粗细高低的树身为之,上面攀援一些藤萝,既好看,又合实用,我认为是很聪明的设计。”由是可看到美国的城市设计理念,对当时中国的市政建设也会有很多启迪。类似此种开阔视野、增进思想的文章在《旅行杂志》中比比皆是。

总之,《旅行杂志》作为中国第一本旅行类的期刊,其地位之重要是毋庸置疑的,而其中大量的国外游记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诸多业内学者的文章引用中并不多见,比之传统的《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传统游记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希望通过本文的系统介绍能让学界给予应有的重视,改变这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局面,让其发挥应有的历史价值。

[1]张恨水.所望于旅行杂志[J].旅行杂志,1936,(1).

[2]贾鸿雁.中国游记文献研究[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黑林.在瑞士爬阿尔卑斯山[J],旅行杂志,1938,(6).

[4]程志政.巴黎小驻记[J].旅行杂志,1938,(12).

[5]吕乃瑛.芬兰的风物[J].旅行杂志,1937,(4).

[6]吴承洛.菲律宾游览记[J].旅行杂志,1930,(4).

[7]孟君平.西伯利亚途中[J].旅行杂志,1928,(2).

[8]秦理斋.上加拿大采风录[J].旅行杂志,1932,(11).

[9]褚民谊.西欧漫游录(一)[J].旅行杂志,1929,(1).

[10]程志政.英国的海滨[J].旅行杂志,1939,(12).

[11]万行.瑞士十日游[J].旅行杂志,1941,(4).

[12]谭梅.马尼拉之夜生活[J].旅行杂志,1941,(11).

[13]黄映.澳洲的夏景[J].旅行杂志,1941,(9).

[14]沁明女士.欧美采风记(一)[J].旅行杂志,1938,(7).

(责任编辑 朱和双)

Research on the Overseas Travels in the Journal ofChinaTraveler

YANG He

(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MinzuUniversityofChina,Beijing, 100000)

China Traveller is the first professional magazine with the theme of travelling and sightseeing. It is the best in the length of its publication, the social influence and the rich content among our country’s modern travel publications. It has many overseas travels which possess abundant contents, liv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t historical value.

the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Traveller; overseas travels; travelling history

2016 - 06 - 07

杨贺(1983—),男,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文化史、城市史、旅游史。

K919

A

1671 - 7406(2016)08 - 0094 - 04

猜你喜欢
游记旅行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小黑的旅行
超市游记
夏日旅行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