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联玉
(1.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2.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起联玉1,2
(1.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2.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了新形势下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提出在新疆特殊区情下、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而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新的职能的提出越来越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成为新时期大学的四大职能。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如何在新时期发挥好高校职能,尤其是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关系着高校的前途和命运,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正本清源去除异质文化,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载体,全面发挥出高校的育人功能和实效。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辐射源和助推器,对社会文化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1]
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革命的进步的文化、科学的理性的文化、世界视野下的民族文化、多样丰富的和谐文化。[2]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实践中总是具体化为一系列文化方针政策。由此看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主体依然是人,出发点和着力点是通过人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3]人类的认识只有在不断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实现。这里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至少有两层含义,其一,西方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其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要在中国生根发芽,要具备适合的土壤,要有为大众所接受的心理和文化基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文化观的精髓,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实践的需要又不断地发展变化,不断地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扬弃的过程中体现出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
文化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化和化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基石:实践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根本属性;批判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精神实质;发展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显著特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立场。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价值目标。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要得已发展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发展规律。多元文化并存的新疆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中也要遵循这一原则。
习近平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随后在2014年2月17日省部级主要干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4]扩大国际间的校际交流。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文化强国奠定基石。
校园文化学研究者史华楠曾对校园文化做这样的定义,“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审美情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5]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高校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融合的特殊区情,一直以来都是“三股势力”企图分裂中国的对象。尤其是近年来,形势愈演愈烈,严重影响着新疆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明确指出要把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作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安全稳定密切相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向高校渗透,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载体,为培育人才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高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提供良好的软环境。高雅的校园文化孕育的是德才兼备的人,尤其对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软环境。
(三)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是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功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下,新疆高校大学生是新疆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建设好校园文化发挥其功能,对实现个人梦、强疆梦和中国梦本身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融合的特殊区情带来的挑战
新疆的特殊区情使得部分大学生易受宗教的影响,从而缺失或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被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加之“三股势力”对高校的渗透不断加剧,与我党争夺青年学生,颠覆大学生的三观,给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带来了极大地挑战。
(二)信息网络高速发展带来挑战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途径和育人功能也受到极大地冲击,传统的主流媒体传播也不断转向自媒体传播,传播的价值观也有待于进一步商榷。网络信息就像一把双刃剑,信息传播迅速、资源共享的同时其隐蔽性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一些低俗的文化也充斥着学生的眼球,绿色文化健康向上却受到充斥,黄色文化庸俗低级盛行,介于中间地带的灰色文化更是不断蔓延盛行,一定程度了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迷茫和恐慌,渐渐失去理想信念。
(三)意识形态领域西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国民政府对各级教育对抗战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抗战爆发初期,国民政府仅重视对高中及以上学校的学生进行抗战教育;而后,则逐步加强对初级中学的学生进行抗战训练。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自由、人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断影响着我国青年一代,以马克思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被削弱。新疆与八个国家接壤,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影响和多元文化的碰撞,极易受西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表现为校园中部分大学生对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糖衣炮弹”缺乏理性的思考,人云亦云,盲目地崇洋媚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粗暴地抨击和摒弃,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也更加边缘化。
(四)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困境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的育人功能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但在现实中,校园文化建设往往会被忽视,似乎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简单的等同于学生的文体活动或者社团活动。其一,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形式主义。在建设方法和方式上追求立竿见影,希望通过几次大型活动来达到建设效果,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缺乏行之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往往使校园文化活动脱离了其原本应有的价值而流于形式。例如,在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活动月陷入这样一种怪圈“雷锋同志无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其二,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封闭主义,集中体现在没有走出去,没有更好地与外界社会、与国际接轨,没有更好地融入现代化。封闭主义带来的后果将会导致倒退,甚至是僵化,从而影响校园文化功能的正常发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之民族宗教的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一刻也未消停,一直是“三股势力”分裂我国的重点对象,高校也成了“三股势力”与我党争夺青年一代的主要阵地。在新形势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疆特殊的地缘优势,一跃成为改革发展的桥头堡。因而,在特殊的发展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的引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更好地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服务,为中国繁荣富强奠定思想基础。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不同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之魂。习近平在2014年5月4日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曾说,“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6]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亦是如此。同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增强高校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的能力。唯有如此,校园文化建设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航向,才会更加富有时代性、创造性、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又是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和前提。新疆高校既是多元文化的汇聚之地,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之地。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增强对文化的认同,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以现代先进文化为引领,弘扬大学精神,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醒,进一步达到文化自信,使校园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化,用发展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审时度势,既发掘和传承好少数民族文化,又因势利导地融入现代元素,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地为高校育人服务。
(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重,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思想高度重视,改变传统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核心和引领。新疆高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校的物质文化与发达地区省份相比基础薄弱。在现实中,在政绩工程和实用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下,部分高校会重物质而轻精神,忽视内核的精神文化建设大量投入,大肆修建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很好地体现精神文化,也没有传承好优良的校园传统文化,缺乏长远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其次,建立健全机制,真正做到“到人、管用”。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常态化机制,并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也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再次,加大财力投入,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在物质文化层面,加大经费投入,用心设计、合理规划校园文化的硬件设施,追求高雅的校园文化,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避免校园文化建设因为领导人的更替而断层。在精神文化层面,校园文化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效果,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并举,继承性创新
校园文化要融入现代化,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继承。以前符合时宜的,现在不一定合适。世界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要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邓小平曾说过“老祖宗不能丢,但是要有新话”,照着讲和照搬照抄都不行,应该接着讲,讲出时代的新意来。既要传承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又要与时俱进赋予其时代气息;既要有共同的普遍内涵,又要彰显其地域民族色彩;既要优良传统的保持,又要有现代的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出高雅的校园文化。
(五)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当前,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交往和传播平台,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信息传播方式从传统主流媒体向自媒体“裂变”传播过渡。面对新特点,要因时因地制宜,通过创办红色网站、微博、博客、贴吧、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兴媒体,抢占网络文化制高点,传播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通过交流互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六)借助对口支援的平台,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增强国内和国际间各高校文化交流,通过顶层设计、中层交流、底层参与全方位体系,群策群力,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为实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1]于留成,李爱民.大学文化建构与高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4):87-89.
[2]王勇.管理型企业文化缺失探究[J].管理学刊,2010,(5):55-5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2/17/c_119374303.htm.
[5]史华楠.校园文化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1.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4/0505/c1053-24973276.html.
G122
A
1671-6469(2016)-04-0112-04
2016-04-01
新疆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形势下新疆高校‘去极端化’研究”(XJGRI2015105);昌吉学院院级课题“微时代视域下新疆高校‘去极端化’研究”(2015YJYB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起联玉(1985-),女,云南元谋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