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新闻学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2016-03-28 11:17
传播与版权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闻学全媒体时代独立学院

景 熹

全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新闻学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景 熹

[摘 要]全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新闻学课程不能再以学科为划分的唯一标准,大新闻教育的理念必须得以落实。以独立学院新闻学专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认为破除新闻学课程碎片化现象必须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做到通识课程广而杂、专业必修课精而少、专业选修课多而趣(趣味)、专业实践课实(落到实处)而专(有专业素养)。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新闻学;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作 者] 景熹,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新闻学专业讲师。

当今社会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传媒生态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媒介融合已成为当下和未来传媒业的发展常态。所谓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又叫全媒体,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1]因此,培养学生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运用型综合能力则变成新闻学课程体系优化的目标。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础与根本保证,泰勒曾经指出课程在教育中的重大意义:“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正因为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课程也就具有了研究的价值。”[2]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课程体系的优化则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核,因此,对独立学院课程体系优化进行研究则意义重大。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与第一和第二批次的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在教学中除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外,更注重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性强是新闻学的特点之一,如何培养独立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便成为新闻学课程体系优化的核心。

一、目前新闻课程体系的问题

新闻专业英语课程比例较大,很多学生抱怨大学四年是新闻没学好、英语也没学好。以笔者所在学校新闻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来看,作为公共必修课的综合英语共有408个学时,开设4个学期,除了综合英语外,英语专业课程还开设了英语听力136学时、开设4个学期;英语口语136学时、开设4个学期;英汉互译72学时、开设2个学期。英语课程总开设学时是752学时。笔者所在学校是一个以语言类为主面向综合性发展的高校,英语教学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是新闻专业毕竟不是英语专业,新闻专业的英语学习更多地应该是新闻英语的学习而非只是基础英语的学习。

课程学科分化过细,太注重专业学科课程的完整性,方向性和通识性课程开设不充分。目前,学校新闻专业课程设置采取“三段式”模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为专业必修课服务,专业必修课为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是专业必修课的延伸。课程越来越多,课程的知识范围也就越来越窄。这样以学科为核心的所谓学科课程发展迅速,对学科的研究有帮助,但学科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以学科来开设课程只能让课程越来越多,内容繁多、冗杂,人为阻隔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导致课程碎片化。以学校新闻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来看,大学本科四年时间(有半年校外实习)学生要学习10门公共必修课、24门专业必修课、5门专业限选课和3门专业任选课共42门课,参加大大小小几十场考试,试问学生能学好每个专业的每门课吗?这种过早的专业区分与定向,与“厚基础”“宽口径”的高校教育理念相违背,导致学生的专业面过窄,要实现专业间的流动难度也加大。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把高等教育等同于专业教育,弊大于利。

重视新闻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学校新闻专业的实践操作性课程设置数量不足,教学资源也不充分。以学校新闻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来看,专业必修课中的实践课程只有新闻摄影与摄像;专业限选课中的实践课程有非线性编辑实务,专业任选课中的实践课程有新闻播音与主持。全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记者或编辑,那么新闻专业学生的优势只能是更为灵敏的新闻嗅觉、基本的采写编评能力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技能。目前业界常用的新闻后期制作软件的课程,如AE(影视特效制作)、北大方正飞腾报纸编辑软件、photoshop图片编辑软件和Adobe indesign杂志编辑软件的相关课程都未开设。

二、新闻学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新闻学课程体系可分为四大模块:一是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有政治理论、法律和体育、文学与艺术等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方面的素质教育课程;二是专业必修课程,教授专业核心理论知识,如新闻学概论、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等;三是专业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主要是新闻传播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的拓展性课程,如新闻报道策划、形式逻辑等;四是实践课程,主要传授新闻学操作技能,如新闻摄影与构图技术、新闻摄像、非线性编辑学等。独立学院新闻学教育应根据整体化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淡化学科间的界限,设置有相当兼容性的“大学科”和“大专业”,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碎片化的课程重新整理组合。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应是:通识课程广而杂;专业必修课精而少;专业选修课多而趣(趣味);专业实践课实(落到实处)而专(有专业素养)。为此,笔者认为应该进行以下课程体系的优化:

第一,基于全媒体专业能力提高的课程。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应该少而精,特别是涉及新闻理论方面的课程,教师在讲授时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当今社会新闻案例的结合,即用新闻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发现新闻背后的社会本质。“新闻学导论”“传播学”“中外新闻传播史”和“形式逻辑”等课程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历史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新闻报道工作,这类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堂讨论为辅;“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策划”,让学生较熟练地理解并掌握新闻工作的“采写编评”技巧,这类课程理论讲解应占50%,实践操作也应占50%,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宏观把握基础上的微观操作练习。“新闻摄影与构图技术”“新闻摄像”等,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全媒体网络技术后,把网络新闻理念更好地融入传统媒体新闻制作中,这类课程理论讲解可占40%,实践操作可占60%,期末可交学生设计作品。

新闻学专业选修课本着多而趣的原则,可较多开设新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课程,主要有“公共关系学”“舆论学”“广告策划与创意研究”“媒介经营管理”“基本电影传播理论”和“传播心理学”等。专业选修课可以从第二学期开始开设,那时,学生已对本专业知识结构有大体了解,大量开设专业选修课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专业兴趣点和以后的研究方向,对专业核心必修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利。

第二,基于全媒体实践能力提高的课程。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产品从生产到发布都实现了全程计算机化,因此有关新闻处理的计算机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基础”旨在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媒介融合技术”“多媒体应用研究”“电脑动画基础”和“非线性编辑”,让学生基本掌握Photoshop、3ds Max、Premiere6、Flash和Dream weaver等图像基础知识和多媒体网络制作的技能;“社交媒体案例鉴赏”,向学生传授如何利用微博、微信、博客和Skype等获得新闻线索、采访新闻人物、研究新闻舆论变化、发布和推广新闻等,这可谓是“术”的一面;“网络传播学”和“网络信息分析与利用”,让学生从宏观逻辑层面了解与分析传媒生态,这可谓是“道”的一面。“术道”结合的课程设置能最大限度满足独立学院学生的新闻实践学习需求。

第三,基于全媒体媒介素养和媒介语言能力提升的课程。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不是变少而是变多,如何甄别真实与虚假信息,如何抵御不良信息的恶意攻击,如何将不利舆论为我所用,如何建立强大的媒介防御心理,解决以上问题,不仅需要新闻专业知识,更需要道德、法律、批判和心理方面的知识。“媒介研究与批判”“马列新闻著作选读”“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传播政策研究”和“传播心理学”等课程就必不可少。

媒介语言包括传统的文字语言(母语和外语),也包括网络非文字视觉符号,全媒体时代的媒体人应较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并能综合运用“所见即所得”的视觉符号。为此,应开设“现代汉语”“外报外刊选读”“英语新闻编译”和“网络信息分析与利用”等课程。

第四,基于自身素质和通识知识提升的课程。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指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通常分属若干学科领域,提供内容宽泛的教育,与专门教育有别,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3]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提升智力水平。基于此,应多开设公共选修课,如“西方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赏析”“中西文化比较”“中外民俗学”“大众文化”“商务礼仪”“女性成功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考古鉴赏学”等。

以上课程是一个系统,它具有内部结构性和外部功能性。在课程安排顺序上,通识性课程可贯穿始终,专业选修课可提前到第二学期且贯穿始终。某些专业必修课进行课程合并后整体推向学生,如新闻编辑学可与新闻报道策划合并;新闻采访可和新闻写作合并。专业必修课可集中在第三、四、五、六学期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原则上安排在专业必须课之后,但是,为了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同时也满足学生希望尽早掌握新闻业务的愿望,新闻实践性课程可以稍稍靠前,在第五、第六学期开设。而且在大量学习专业选修课的时候,可以适当穿插一两门专业必修课程,在学习理

论课程时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

媒介融合会导致类似大新闻教育趋势的出现。反映在课程设置上,未来的新闻传播课程更多地会由整合类型的课程所占据。比如说全媒体新闻编辑学有可能代替原有的报纸新闻编辑学、电视新闻编导和网络新闻编辑学,如何认清这一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传媒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Curtis R.Finch,John R.Crunkilton.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Vocation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M].Allyn Bacon.Inc.1989.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新闻学全媒体时代独立学院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