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水瘪子”病害发生机制和防控方法

2016-03-28 11:12陈如国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17期
关键词:清塘河蟹苗种

○顾 明 陈如国

河蟹“水瘪子”病害发生机制和防控方法

○顾明1陈如国2

河蟹“水瘪子”是一种慢性病,病症潜伏周期长,以往每年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但在2015年发病面积、发病率呈现增多趋势,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部分养殖户少收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河蟹产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河蟹养殖一大难题,下面就兴化河蟹“水瘪子”病害发生和防控做一些探讨。

一、基本情况

兴化河蟹产业已经成为农村致富的支柱产业,2015年河蟹“水瘪子”病发生,导致很多养殖户产量低,严重制约了河蟹产业的健康发展。病害的主要症状:肝胰脏颜色发白,腹腔积水,附肢不坚硬、空瘪等,病情较轻时还能正常脱壳,病情严重时腹腔积水加重,肝胰脏萎缩、消失,食用价值下降。通过对相关养殖乡镇发病情况的调查汇总,兴化河蟹“水瘪子”病害发生面积、塘口病害平均发生率都有所增加,甚至两年都发现发病严重的塘口甚至超过50%。

二、主要发病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养殖塘口管理现状,结合养殖户的体会,发病原因主要是:

1.蟹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底膘差、抗病力弱,有些苗种自身携带致病因子,易发生病害。

2.养蟹池塘习惯于使用敌百虫、菊酯类药物清塘引起河蟹肝胰脏受损伤。

3.水草管理跟不上,池底淤泥过厚,底质恶化,造成池塘水质不稳定,易败坏,不利于河蟹正常健康的蜕壳和生长。

4.日常池塘管理科学性有待加强,未能根据河蟹各个生长阶段合理配比饲料,有时片面的追求高蛋白的饲料投喂,导致营养失衡。

5.气候异常也不能排除,连续阴雨天气和低温积温不足,易引起河蟹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带来河蟹生长机能不适应,从而引发河蟹肝脏等器官病变。

三、防治建议

目前,在具体病症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宜采取综合防控、防重于治的措施,多举措提高养殖户应对河蟹“水瘪子”病害防治的能力,尽量减少养殖户因病造成的损失。

1.放养优质种苗。选购信誉好、口碑佳、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繁育单位的种苗,优先选择本地生产,体质健壮、活力强、规格整齐、四肢健全苗种,清楚苗种的来源、繁育过程中生产措施,不选择投放使用药物刺激而捕捞的苗种,苗种放养时应进行消毒处理。

2.科学投喂饲料。按照“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科学投喂,养殖过程中投喂配合饲料、螺蛳、小杂鱼等动物性饵料,配以大麦、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饵料,根据生长季节不同,合理搭配,精准投喂。

3.加强水质管理。科学种植水草,合理规划水草种植分布、种类、密度,保持密度占有池塘面积的50%左右,及时清除过多的及漂浮的水草。同时注重日常水质的调控,排除老水、注入新水。定期泼洒光合细菌、EM菌、生物底改等微生态制剂,改善养殖池塘水质和底质。

4.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在河蟹生长旺季,在饲料中连续性投喂,或在一般养殖周期连续投喂15天、间隔15天后,再连续添加投喂免疫多糖、免疫蛋白、虾蟹多维等,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5.合理选择药物防治。选用低毒、无毒的药物防控病害,可选择外服加内服的方式进行科学防治。选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或戊二醛等温和性消毒剂消毒水体,兑水全池泼洒,15天后再使用一次;在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或10%恩诺沙星+大蒜素粉+免疫多糖或免疫蛋白粉,连用5-7天,控制感染率,减少损失。

6.科学清塘整塘。养殖户在利用寒冬季节进行清塘整塘时,要清除过多的淤泥,科学选用药物,优选低残留、低毒害的药物,多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尽量减少使用敌百虫与菊酯类药物,降低因药物对河蟹生长产生的危害。

(通联:225700,江苏省兴化市长安中路68号 1.兴化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2.兴化市水产局)

猜你喜欢
清塘河蟹苗种
王玉林作品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春山闲话
3种药物清塘效果对比试验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