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井瑞 杜金河 张洪树 韩必荣 刘海红 陈雪梅(江苏省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223800)
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机械匀播栽培技术
何井瑞 杜金河 张洪树 韩必荣 刘海红 陈雪梅(江苏省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223800)
针对淮北地区稻茬麦生产中存在的播种质量差、产量低等突出问题,经多年研究,集成了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机械匀播技术。现对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机械匀播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内容包括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
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机械匀播栽培技术
稻茬麦是淮北地区小麦的主要栽培方式,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结构调整和种植方式的多元化,水稻收获期推迟,再加上稻田土壤粘重,收稻后需晾茬再播种小麦,往往导致小麦错过了适宜播期。此外,小麦采用机械条播易堵塞,缺苗断垄,导致成苗数不足;采用人工撒播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不均匀,深浅不一致,播量难以控制。为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多年研究,集成了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机械匀播技术。机械匀播技术通过优化碎草匀铺装置,优选灭茬埋草设备,显著提高了水稻秸秆还田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创新研制了小麦机械摆播、带状匀播及镇压机械,提高了稻茬小麦播种均匀度,实现了小麦一播全苗、壮苗;此外,集成应用了适期适量播种、肥料精确定量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抗逆应变等技术,形成了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具有播种均匀、深度一致、播量可控、增产增收等诸多优点,有效解决了秸秆还田稻茬麦出苗率低、缺苗断垅、根系发育不良、苗质差和冬春易干冻死苗等问题。
拆除免耕条播机排种管和开沟器,在播种箱下方增加一倾斜的前置式挡板,种子经挡板均匀摆播于地表,先落籽、后浅旋,播种、浅旋盖籽同步完成。
小麦产量水平6 750-7 500 kg/hm2,有效穗数630万-675万穗/hm2,每穗粒数30-32粒,千粒重38-42 g。
3.1 品种选用
根据水稻腾茬早晚选择小麦品种,杂交中稻早茬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如“烟农19”、“淮麦20”、“济麦22”、“江麦816”、“淮麦33”等。粳、糯稻晚茬选用偏春性小麦品种,如“保麦1号”、“保麦2号”、“淮麦30”、“淮麦35”、“郑麦9023”等。
小麦种子质量要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即种子纯度≥99.0%,净度≥98.0%,发芽率≥85%,水分≤13.0%。
3.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每50 kg未经包衣的麦种加15%粉锈宁75 g(早播麦再加50%辛硫磷乳油50 mL)一起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 kg搅匀,边喷边拌,待麦种晾干后播种。拌种时不得增加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
3.3 整地与施肥
3.3.1 整地时间
水稻收获前7-10 d断水,水稻收获后适墒耕作,墒情不足的砂性土壤可先造墒,晾晒后耕作。
3.3.2 整地方式
根据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及田块规模等客观条件,选择整地方式。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分旋耕还田、覆盖还田两种。旋耕还田要求收割机配套同步碎草与抛洒匀铺装置,同步完成水稻收割-秸秆切碎-抛洒匀铺作业,提倡反转灭茬还田;覆盖还田则要求水稻收割机配备小麦播种装置,水稻留茬高度30-40 cm,水稻收割后用粉碎机粉碎秸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平铺于地面。少免耕的田块通常用旋耕作业代替犁耕和耙地作业,旋耕深度视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为8-12 cm,特别松软的土壤要用麦田镇压器镇压,使土壤保持适当的紧密度。对于秸秆离田的地块,进行浅旋匀播联合作业,用小麦匀播机在板上一次完成播种、旋耕灭茬、盖籽、镇压等多道工序作业,旋耕深度为3-5 cm。长期旋耕的田块应间隔2-3年进行1次深耕(松),深耕(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三漏田不宜进行深耕(松)。
3.3.3 施用基肥
总施肥量为纯氮270-300 kg/hm2、P2O575-90 kg/ hm2、K2O 90-120 kg/hm2、商品有机肥1 500 kg/hm2。全部商品有机肥、磷肥及50%的氮肥作基肥。高产麦田基肥一般施45%高浓度复合肥450-600 kg/hm2、尿素150 kg/ hm2或相同含量的复混肥,采用先施肥后翻耕的方式,将肥料埋入土中。
3.4 播种技术
3.4.1 播种期
半冬性小麦品种最适播期为10月10-20日,偏春性小麦品种最适播期为10月20-30日。
3.4.2 播种量
在适播期内,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量为120.0-150.0 kg/hm2,偏春性小麦品种的播种量为187.5-225.0 kg/ hm2。播种量随播期推迟而适当增加,播期每推迟1 d,播种量增加6-7.5 kg/hm2。
3.4.3 播种方式及质量
播种采用机械匀播作业方式,作业前须确认播种机械各装置连接牢固,转动部件灵活、可靠,润滑状况良好,悬挂升降装置灵敏,调整符合标准要求。机械匀播作业最适宜在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进行,要求播种粒距均匀,无断垅、漏播、重播现象,播种密度以300万-375万株/hm2为宜,播种深度一致,90%以上籽粒集中于3-5 cm土层,露籽率低于5%。注意事项:播种机械作业速度以二档为宜,匀速前进;检修调整宜在地头进行,中途不宜停车,以免造成丛籽;地头转弯前后应注意起落线,起落要求及时、准确;作业中应经常注意排种器和排种管的下种情况,如需加种或清理、检修、润滑等,必须停车进行操作。
3.5 田间管理
3.5.1 “三沟”配套
播种后应及时开沟,田间“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深度分别达0.2 m、0.25 m、0.35 m左右;田外大沟深0.6 -0.8 m;畦沟间隔3-4 m。做到沟沟相通,横沟与田外沟渠相通。
3.5.2 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化学除草
(1)小麦播种后至杂草3叶期前,用50%异丙隆·苯磺隆1 800-2 000 g/hm2对水土壤封闭处理或茎叶处理防除杂草,寒流来临前禁止用药。(2)小麦越冬前,杂草齐苗后至3叶期左右,用6.9%精恶唑禾草灵900-1 200 mL/hm2或15%炔草酯450-600 g/hm2或3%甲基二磺隆225-300 mL/hm2等药剂防除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看麦娘、硬草等);用20%氯氟吡氧乙酸600 mL/hm2+5%双氟磺草胺150-225 mL/hm2或10%苯磺隆300-450 g/hm2+5%双氟磺草胺150-225 mL/hm2等药剂防除阔叶杂草(如繁缕、猪殃殃、荠菜、婆婆纳等);如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混合发生,则采用以上药剂混用防除。
3.5.3 麦田镇压
镇压是稻茬麦生产的关键农艺配套措施,镇压时间以小麦播后最佳、冬前次之,除控旺促壮外,春季一般不提倡镇压。采用顺垄镇压法,禁止高速作业。越冬期发生霜冻则禁止镇压。
3.5.4 春季草害防除
禾本科杂草采用6.9%精恶唑禾草灵1 500 mL/hm2或15%炔草酯600 g/hm2或3%甲基二磺隆375-450 mL/hm2等药剂对水喷雾防除。阔叶杂草采用20%氯氟吡氧乙酸600 mL/hm2+5%双氟磺草胺150-225 mL/hm2或20%氯氟吡氧乙酸600 mL/hm2+56%二甲四氯750 g/hm2等药剂对水喷雾防除。如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混合发生,则采用以上药剂混用防除。
3.5.5 春季病虫害防治
(1)蚜虫、灰飞虱。苗期蚜虫采用2.5%高效氯氰菊酯800-1 000倍液或80%吡蚜酮·烯啶虫胺90-120 g/hm2对水喷雾防治。穗蚜、灰飞虱采用80%吡蚜酮·烯啶虫胺90-120 g/hm2对水喷雾防治。(2)红蜘蛛。采用阿维菌素·高氯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3)纹枯病。起身期至拔节期,当病株率为15%-20%、病情指数为6%-7%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2 250-3 000 mL/hm2或5%己唑醇1 200-1 500 g/ hm2对水1 125-1 500 kg/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 d再喷1次。(4)白粉病、锈病。用15%粉锈宁1 500 g/ hm2或5%己唑醇1 200-1 500 g/hm2或43%戊唑醇225-300 mL/hm2对水喷雾防治。(5)赤霉病。于抽穗扬花期用40%戊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含多菌灵35%、戊唑醇5%)300-450 g/hm2或400 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含咪鲜胺267 g/L、戊唑醇133 g/L)120-150 g/hm2或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含戊唑醇5%、福美双25%)270-405 g/hm2对水喷雾防治。
3.5.6 追 肥
越冬前视苗情追施平衡肥(壮蘖肥),一般施尿素60-75 kg/hm2。基部第一节定长、第二节开始伸长时追施拔节孕穗肥,一般施高浓度复合肥225-30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剑叶出生一半至抽穗期补施穗肥,一般施尿素75-112.5 kg/hm2。扬花前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尿素5 kg/hm2、50%多福合剂2 kg/hm2对水喷施,为节省作业成本,也可将农药与磷酸二氢钾混合后对水喷施。
3.5.7 生育期灌水
提倡灌越冬水和拔节水,灌越冬水的适宜时间为12月中、下旬,灌拔节水的适宜时间为3月中下旬。
3.6 收获与贮藏
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在小麦蜡熟末期进行,联合收割机收获在小麦完熟初期进行。脱粒后及时晾晒、精选,并分品种、分等级存放在清洁、干燥、无污染的仓库中。
2015-07-30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推广”[编号:SXGC(20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