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明 王冬翼 吴雪源 顾春军 纪惠忠(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亚种间杂交粳稻生产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王依明 王冬翼 吴雪源 顾春军 纪惠忠(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通过籼粳杂交选育亚种间杂交粳稻,是粳稻种植区域大幅提高水稻单产的主要技术途径。目前,亚种间杂交粳稻在生产上已应用十余年,主要表现出穗数适中、穗大粒多、粒小质优、茎秆粗壮等特点,产量优势非常显著,但也存在制种产量低、落粒性强、不耐贮藏等问题。现对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亚种间杂交粳稻;应用现状;有利因素;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我国人口众多,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建国以来,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业生产同样也无法摆脱这根指挥棒的指挥。如大量优质耕地退出了粮食种植,转向能产生更多、更高附加值的商品房开发、建设等领域,即使在农业内部,经济利益相对更好的经济作物生产也越来越多地挤占了原本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总体来讲,我国粮食生产用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再加上目前粮食作物种植效益低,愿意从事粮食作物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少,粮食生产从业人员渐渐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水稻作为我国首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情况历来受到国家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育种团队,攻坚克难,选育了一大批超级稻品种,使杂交籼稻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应用,推动了籼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相对来讲,食味更好、受到更多人们青睐的粳稻,其品种仍以常规品种为主,杂种优势的利用空间还比较大,因此,增产潜力巨大的亚种间杂交粳稻随着其育种技术的日趋成熟,成为了提高杂交粳稻产量的主力军。为进一步促进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发展,对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进行了阐述,以供借鉴与参考。
籼粳亚种间杂交粳稻比现有的粳粳杂交粳稻品种,增产幅度更大,一般增产15%以上,通过适度规模化种植,可取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生产应用面积较大的亚种间杂交粳稻系列主要有宁波农科院的“甬优”系列、中国水稻所的“春优”系列、浙江农科院的“浙优”系列、上海交通大学的“交源优”系列和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浦优”系列。这些水稻品种的产量均表现突出,在生产上受到广大种植户的欢迎。但是,由于亚种间杂交粳稻制种产量低,极大地限制了这些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虽然这些品种种子在市场上售价高达80元/kg,但还是供不应求,由此也可看出,亚种间杂交粳稻已受到广大种植户的广泛认可。
2.1 亚种间杂交粳稻育种技术日趋成熟
育种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亚种间杂交粳稻具有非常强的杂种优势,产量比常规粳稻和粳粳杂交粳稻品种增加30%以上,但由于其制种产量低、全生育期长、结实率低、植株太高等原因,一直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于生产。随着矮秆基因、广亲和基因以及水稻抽穗期基因的研究和应用,这些技术难题都得到了很好解决。目前,限制亚种间杂交粳稻大面积应用的瓶颈主要在于制种产量低,而通过选育柱头外露率高、花时早的粳型不育系,能有效解决亚种间杂交粳稻制种产量低的难题。
2.2 国家鼓励规模化种植的政策推动
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低,分散种植的农民仅靠种植水稻,收入非常少,且由于种植面积小,引种产量高的新品种,即使风调雨顺、田间管理到位、充分发挥出产量潜力,每667 m2稻谷产量也仅提高50-100 kg,经济收入增加不明显。近年来,国家连续多年出台了旨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的“中央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惠民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组织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规模化种植的前提下,亚种间杂交粳稻新品种增产带来的经济收益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以每667 m2增产100 kg、粳稻按保护价3.1元/kg计算,每667 m2可增收310元,若种植面积为0.67 hm2,可增加收入3 100元;若种植面积为6.67 m2,可增加收入3.1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3.1 落粒性强
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双亲要么恢复系是籼稻,要么不育系是籼稻,控制水稻的落粒基因为显性,因此,亚种间杂交粳稻的落粒性都很强。落粒性强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会带来不利影响有两方面:(1)如果误时收割,大量稻谷掉落田间,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掉落田间的稻谷,会对翌年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根据田间调查,种植过亚种间杂交粳稻的田块,翌年F2代植株生长比例较高。机插秧的田块由于前期
上水泡田较早,掉落在田间的种子发芽后,再用拖拉机旋耕,F2代的比例一般在3%左右。而直播田块由于上水泡田较晚,掉在田间的陈种子和当年播种的种子基本同时发芽,F2代的比例高达5%左右,有的田块甚至高达10%以上。
3.2 制种产量低
亚种间杂交粳稻品种具有非常强的杂种优势,产量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粳稻增产10%-20%,有的品种甚至增产30%以上。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亚种间杂交粳稻品种还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的制种产量低,年度间制种产量波动大,给生产安排带来了不便。
3.3 稻米销售还存在瓶颈
亚种间杂交粳稻由于是籼粳杂交,很多性状介于籼稻和粳稻之间。特别是粒型和米质,与粳稻相比,其粒型偏长,与籼稻相比,其粒型又偏短,无论是在粳稻种植区域还是在籼稻种植区域,都不能与当地的大米加工设备很好地匹配,大米加工时,会使出米率尤其是整精米率受到影响,米业公司接受度差。在米质方面,主要表现在不耐储藏,若储藏时间过长,其商品性和适口性都会大打折扣,不能作为储备粮长时间储藏,因而出现了多地粮库拒收亚种间杂交粳稻稻谷的现象。
3.4 农户接受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亚种间杂交粳稻由于种植面积少,广大种植户接触的机会较少,对于亚种间杂交粳稻这种介于籼稻和粳稻之间的中间型水稻品种,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接受。特别是作为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类型,其种植技术要求有别于现有的水稻品种,农户的种植经验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亚种间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再加上亚种间杂交粳稻的育种技术与现有粳粳交、籼籼交品种的育种相比,还不够成熟,选育的亚种间杂交粳稻新品种在抗性、稳产性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产量波动性较大,收成好的年份能发挥出品种的增产潜力,收成差的年份增产优势不明显,甚至还会出现产量低于现有品种的现象。因此,种植户对亚种间杂交粳稻新品种的接受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杂交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县),其种植面积为1.33万hm2,约占全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5%。这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浦东新区的亚种间杂交粳稻的育种技术和示范推广都走在了上海市郊的前列。截至2015年,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累计有5个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参加上海市区试和生试,其中“浦优22”完成了全部的区试和生试,并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浦优201”完成了两年区试,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有望成为第2个通过审定的亚种间杂交粳稻新组合;“浦优33”完成了2014、2015年区试,“浦优36”和“二优156”参加了2015年区试。
在育种、制种方面,采用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型两系不育系作母本、籼粳亚种间杂交选育的偏籼型矮秆大穗材料作为恢复系,选育出矮秆大穗、结实率高、生育期适中的“浦优22”,经过多年的制种实践和育种材料改良、优化父母本播期、强化花期预测与调控措施等,使“浦优22”每667 m2制种产量实现了140.3 kg(实割产验收)的突破。此外,高柱头外露、早花时不育系的选育工作也取得了突破,选育的新型粳型不育系“浦粳16A”柱头外露高达40%,开花高峰在10:30-11:00之间,实现了与籼稻恢复系材料的基本同步,使亚种间杂交粳稻每667 m2制种产量高达150 kg以上。
在示范推广方面,浦东新区积极致力于亚种间杂交粳稻的栽培技术研究和品种筛选工作,同时,引进江浙沪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和农技中心自主选育的新品种进行品比、示范推广。2014、2015年“浦优22”在全区示范推广面积分别为53.67、203.33 hm2,在整个上海市累计种植面积分别为106.67、400 hm2,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2015年曹路黎明点“浦优22”示范方经实割产验收,每667 m2产量达 803.0 kg。
5.1 加强亚种间杂交粳稻相应的技术研究和储备
亚种间杂交粳稻是今后水稻育种的主流方向,只要解决了制种产量低这个技术瓶颈,亚种间杂交粳稻必然会在全市及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因此,育种部门要积极做好亚种间杂交粳稻制种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在育种材料的创新方面,积极改良粳型不育系的柱头外露、花时早等开花习性;在生育进程控制方面,由光照控制为主转变为温度控制为主;在制种技术方面,要针对不育系的特点,优化父母本行比、父本栽插方式、两期父本播期差的调整等,研究并制定亚种间杂交粳稻制种操作规程。同时,针对亚种间杂交粳稻米质不佳、落粒性强等问题,开展技术改良予以解决。推广部门在栽培技术上要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成熟可靠的栽培技术规范,充分发挥亚种间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
5.2 做好亚种间杂交粳稻推广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品种更新必定会经历一段从旧到新的过程,农户接受一个全新类型的品种必然会经历一个从陌生到逐渐了解再到最后接受的过程。农技部门应加大新品种栽培技术的培训和示范宣传力度,让农户对新品种有较深入的了解,让其看到新品种较当前品种的优势,从而让农户从内心接受新品种。只有从内心接受了新品种,对该品种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学习并掌握新品种的栽培和管理技术,这反过来也推动了农技部门的培训宣传工作。
5.3 做好亚种间杂交粳稻生产的产后服务工作,解决农户卖粮难题
亚种间杂交粳稻由于加工设备不匹配等原因,影响了其出米率、外观等商品性,广大米商收购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亚种间杂交粳稻稻谷不耐储藏,销路成为了影响种植户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产后加工、储藏各个环节的配套服务,通过加工设备改良、畅通销售渠道等措施,解决农户的卖粮难题。
20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