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萍
数字信息化视域下的教育出版
邹德萍
[摘 要]在数字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历史格局下,教育出版理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市场规律,积极谋划教育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数字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教育出版发展的新途径,从而实现教育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出版;转型;创新
[作者]邹德萍,哈尔滨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编辑。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规划强势助力文化产业大发展,教育出版产业如何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大背景下深入思考、精心谋划,以更高的视角、更务实的举措,探究、创新教育出版发展模式,这是我们当下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由此可见,数字信息化时代的跨越式融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握政策导向,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成为出版业界的重要课题。教育出版作为出版产业的重要划分,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教育出版一直被视为出版产业的主角,以教材和教辅为主的教育类图书,长期占据着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不仅中国如此,很多发达国家教育出版的比重同样是很大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出版业倚重于教育出版,中国庞大的学生基数以及当下的考试制度,使得这种比重优势更为明显。教育对一个国家与民族而言,其意义之大无须多言,教育出版与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教育出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并助推出版产业发展,甚至有人把中国的出版统称为“教育出版”。
然而,目前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业务呈现锐进之势。数字出版对整个出版产业而言,正通过改变阅读方式、缩短出版流程、优化传播方式等显著优势不断冲击着传统出版产业尤其是教育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将人们传统的纸质化阅读转变为移动化、碎片化的方式;同时,知识传播载体的创新,使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数字化教学产品逐渐成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最大需求,应用与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的崛起对于依靠教材与教辅为主的传统教育出版而言,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已逐步开始进行数字出版,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且不断迅速提升,占据了世界数字化出版的领先位置。我国随即也进行了这方面颇有成效的尝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产值成功超越传统出版的收益,到2010年,其产值已是2000年的十倍之多。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出版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模式中快速发展,逐渐稳固了自身的有利位置,因此,若使教育出版企业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尚且缺乏强劲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传统出版企业很难在数字出版价值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自身不具备数字技术与运营平台,盈利相对受限。且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对于内容及形式的要求差别很大,传统教育出版的内容优势极大减弱。这些都是教育出版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但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育出版产业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配合教育信息化的大发展,教育出版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数字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助力,都在强势推动着教育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从而通过多媒体融合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强调坚持“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训和典型示范推广力度。
面对多媒体大融合、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教育出版应积极谋划数字化转型,针对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以及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趋势,积极转变出版策略,转变出版理念,了解媒体技术及其呈现方式、了解数字技术的应用、了解数字产品的特性、了解客户的需求与使用习惯等,从而使教育出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实现出版增值。
依托于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教育出版应该着力运用数字媒体实现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图书等产品被整合为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教育出版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出版手段,使传统出版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拓展自己的产品内容,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例如在教辅图书中添加二维码,这种方式就是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尝试,二维码可以使纸质内容更为充实,便于学生进行扩展学习,且能获得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寓教于乐。传统教育出版与数字出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从原来提供单一的平面内容变为更具有创新性的信息资源拓展模式,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丰富了图书内容的同时,还使产品自身得以增值。
因此,教育出版企业应积极开拓创新数字教育出版的方式和平台,增加成本投入,逐渐整合出版、技术、运营三方产业链,实现集内容、网络平台及运营、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模式。从产品供应商转变为产品服务商,提供定制个性化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得产品增值服务以独立长线循环方式进行运作。只有这样,出版商才能在融合与转型中获得收益,逐渐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数字教育出版的长效盈利发展。
教育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在出版标准、编校水平、经营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教育出版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趋向于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提升思想政治修为。教育出版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文化任务切切实实摆在教育出版人面前,我们应该将挑战转换为动力、将机遇转化为优势,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互利化融合。虽然数字出版在内容载体、传播渠道、服务模式等方面与传统出版产业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但其文化属性并未发生变化,核心任务仍然是思想、文化、知识的传播,仍然肩负着宣传者、监督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使命,同样要传承文明、提升国民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作为出版人要有一颗“是非之心”,要深入研究、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更要与时俱进,了解最新国内国际的形势,必须具备敏感的政治头脑与良好的把关意识,熟悉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方面的禁忌,树立正确的导向、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强化内容责任意识。不论是传统教育出版,还是数字教育出版,其核心价值依然是内容,优质的内容是出版产业的生命力,技术可以对内容进行编辑、对形式进行转换,能给予受众全新体验,但对于读者而言,根植于其头脑中的内容或信息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而非内容承载的媒介方式。因此,对于数字教育出版人而言,应强化对内容负责的态度,增强对内容的投入力度,掌握优质的内容资源才是关键所在,只有掌握了符合市场需求、优质的数字内容出版资源,才能赢得足够的受众群体,从而稳固自身的根基。作者、编辑,以及数字内容的制作人员,这三者间应该有效沟通,相互协作,以提升内容质量为己任,作者应学习创作适应数字环境使用的内容;编辑应该实现纽带的作用,提升自身的数字化出版业务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数字内容制作人员应该对内容的呈现形式及效果进行技术层面的塑造,最终使得出版内容具有高质量和高水准。
第三,创新运作思维模式。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传统教育出版产业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出版人而言,必须转变策划、运作思维理念。创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出版发展的动力,出版物作为精神产品、文化产品,承载着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信息、新知识的功能,应该蕴含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内容。出版人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其进行文化选择的高度与宽度,同时决定了文化产品的质量与品位。所以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的束缚,不断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数字出版背景下教育出版人思维创新的重要方向与支点,包括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平台思维等,进而以新的理念谋划教育出版业务转型与拓展,从用户与市场的角度定位产品与服务。应运用开放式思维,加强对教育信息与资源的关注,了解数字媒体的发展动态,提高数字业务技能,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进行整合,实现编辑、印制、发行传统出版流程相关人员的数字化转型。要进行选题内容创新、出版方式创新、传播渠道创新、销售盈利模式创新,敢于试水众筹、MOOC等新型业务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寻、摸索新的发展路径。
在数字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数字出版的发展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宏观环境,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传统出版的总体格局,进而引发了教育出版业态模式的转变。教育出版产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承载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实现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教育出版自此迈向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中逐渐实现跨越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