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巨涛,贾兰芳
(长治学院教务处,山西长治046011)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缺失与完善
赵巨涛,贾兰芳
(长治学院教务处,山西长治046011)
新建本科院校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文章针对新建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其质量保障体系改进与持续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缺失;完善
新建本科院校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已成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要想提高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长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了满足学校教学改革的需求,也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在深入研究了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经过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经过两年的运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些缺憾和不足也凸显出来。本研究立足于长治学院的教学实践,并借鉴部分学校的先进经验,针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与持续建设的思路与方法,也希望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一)教学质量观念没有深入,缺乏全员参与性
实践表明,过于频繁的外部评估无益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1]。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往往是对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非常注重,而对内部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则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如对于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我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都非常重视,而对本校内部的监控和评估则非常抵触,究其原因,应该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时间较短,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还没有树立起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对此缺乏积极性和认同感。这也导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缺乏全员参与性。我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由教务处来推动,这就使学校相关部门领导错误地认为教学质量保障只是某个部门的事。对于系部和教研室来说,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管理主体地位,监控工作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性。在行政干预为主导的制度化环境中,广大师生对质量保障机制更是缺乏主人公意识。长期以来,教师多半扮演着责任主体的角色,既不能对行政进行监控和评价,也不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行使话语权,所以听之任之。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于被监管,所以即使赋予他们一些参与教学质量保障的权利,也仅仅是走过场。比如评教,学校建立学生评教系统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是,每次的评价结果都是优良率在90%以上,不是说所有任课教师都优秀,而是由于学生认知、态度等因素造成的偏差。
(二)对学生学习质量缺乏监控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既强调教师教的活动又强调学生学的活动。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仅以加强教师教的活动为监控重点,而对学生学的活动及其质量缺乏有效的评价与监控,大学生的质量处于“想当然”的状态。有研究表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支撑学生学习活动的条件、学生学的的实际效果,以及学生是否获得了有价值的教育经验、增强了未来人生成功的可能性等方面被不同程度地忽略了[2]。这也正是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所忽略的。目前,我校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由出勤率、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组成,表面看监控很到位,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期中考试大多数是写小论文,学生往往是从网上下载一篇交差即可。而实际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因而无益于对学生存在问题的解决,鉴于此,对于上课期间学生随意进出教室,吃零食,玩手机、伏案打瞌睡等随处发生的隐性逃课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就因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学生的监控不严,导致不少大学生毕业时还不如入学时的高中水平。另外,教学质量保障的封闭性和滞后性使得管理层对于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信息没有足够重视,所以跟踪调查工作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三)对实践环节的监控不到位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我校虽然也出台了实践教学的规程,学时学分要求,质量标准,也加强了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但是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内容空洞、表述模糊,制定的监控目标过大、过高,导致对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困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且层次不深。由于实践教学的实施时间长、地域跨度大,流动性强的特点,所以存在监控无力、缺乏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的问题。如实习,虽然制订了相关的标准,但是实习过程是监控的盲区,特别是自主实习,虽然学生递交了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来作为其是否实习及实习状况的重要考评,但是效果不能保证。教务处作为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主体,对于实践教学监控较为薄弱,如在监控内容上还是以理论教学质量的监控为主;如对外聘的“双师型”兼职教师监控不足。对实践教学监控的督导委员会专家是理论教学评估体系的原班人马,他们多为非专业人员,对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实践教学的考核,因为采用的方式单一,考核过程简单,内容不全面,所以无法评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同一个评价系统,统一的评价标准,不符合实践教师的教学特点,也很难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不健全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是由学校、学院系、教研室和班级构成多级、多层次的监控组织,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对不同教学环节实施系统性的全过程的质量监控。”[3]我校迎评后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科,但是是教务处的下属机构,而且人员很少,所以仅仅依靠一个部门进行监控容易造成不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更谈不上及时解决,甚至会出现把握不准,改进措施不到位的现象。于是建立了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但是在部分系(部)一级,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机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系(部)领导把精力放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方面,另一方面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学校层面管理、检查、评估的依赖。即使部分系(部)设置了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机构,也还面临着衔接不够,相互职责分离的状况。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组织,质量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更是没有结合本系针对性地发挥它的监控作用。落实到班级这一层也仅仅是每一个班级有一名教学信息员参与监控。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真正调动系部、教研室、班级对教学质量监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
(五)信息系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处理成效不够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是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4]目前,我校网络信息收集系统没有及时建立,对于数据的收集,还是采用最传统的人工采集方法,导致信息来得不及时、不真实和不完整。校、系领导和督导委员会仅凭随机听一次和两次课想要真实准确地了解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貌,稳定性不强。如督导委员会听课后认为一名教师教学水平差,事实是该教师曾在学校举办的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过三等奖。学生评教信息不客观,结果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授课水平和实际得分不能很好地对应。教学信息员多记录一些内容空洞,不具备处理操作性的无关紧要的事情。收集信息固然重要,但相比较而言分析反馈和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信息收集完成后,不重视对信息的处理,没有及时反馈和整改,即使有分析的深度也不够,处理意见过于宏观,可操作性不强,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评价结果非常笼统,教师还是不清楚自己教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对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缺乏规范性,更没有作为一项长期制度坚持下来。偶尔进行一次,这些单位的反馈结果也是正面的东西多,负面的东西少。
(一)树立教学质量保障观念,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为了让质量保障工程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要在全校范围内,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在各种场合宣传质量保障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最终形成全校一盘棋,劲往一处使的格局。运用ISO9000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除了对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对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等都纳入监控体系,还要将教学的全过程纳入监控体系,不仅仅是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更加要注意中间环节的衔接和其他环节的监控管理。强调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最重要的是全员参与,全校涉及到的相关职能部门都应积极配合,对于系部和教研室应该监控权力重心下移,重点是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主体作用。对教育效果直接感知以及对人才培养过程全程参与的教师作为主体,一个是聘请退休教师成立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委员会,检查教学情况,反映教学存在的问题;另一个建立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制度,教学研讨、交流和教学观摩制度;还有就是教研室的教师相互听评课。对教学过程有着最直接和真实体会的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所以要赋予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权利,比如让一部分经过培训的学生代表参与学校事务决策;让学生参与教学秩序监控等。
(二)完善学生学习质量与效果监控体系
完善学生学习质量与效果监控体系,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的学习质量自控意识增强了。二是学校能全面而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应当针对以下几个维度:满意度、进步度、适应度、发展度来开发、设置、整合相应的质量评价与监控项目,面向不同阶段的学生、围绕高等教育质量的不同方面开展多重质量评价与调查,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对在校生进行调查,也要对毕业生进行调查,更要侧重于对学生接受教育前后的对比。对在校生进行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投入度的调查。对应届毕业生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设置为毕业生离校前通过网络必须完成的一个环节。对于往届毕业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校友发出调查表,请其填好后予以返回或在校园网上进行网络调查。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要以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标准,不要采用终结性评价,尽可能采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培养环节的前中后设置评价时间点。
(三)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子系统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意味着,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实践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为避免形式化,就要考虑专业的不同和实践教学的难易程度,采用多渠道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使其不仅有针对性而且可操作性强。对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层次还要加深,比如对于实验课,不仅要看实验的开出率,还要看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所占的比例如何。增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监控点,特别是对于实习过程、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对于实践教学的考核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遵守实验及实践教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设计比较全面、完善、科学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增加实践课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加大平时实验实践的考核力度和考核方式的灵活多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实践,并且将实验实践过程各个阶段的测试分数按适当比例计入课程总分。为了从学生视角深入了解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评教体系中增加实验实践教学学生评价体系。对于监控队伍,我们要增大专业监管人员的比例,从而提升监控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并完善信息收集反馈系统
为了使信息收集渠道多样化,我们在原有的校系领导和督导委员会听课、学生评教、师生座谈会、教学信息员的意见反馈等渠道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建立通畅、快捷的立体化信息网络收集反馈系统,以保证收集到的信息充足全面。为了保证收集到的信息有效,校、系领导、教学督导委员会在听课时对一个教师可以连续或间断地听几次课,结合教师的备课情况等再下结论。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评教的宣传以及教学信息员的培训工作。
对信息的处理应该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多渠道收集来的信息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如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除了进行认真的筛选整理外,还要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深加工,去伪存真,透过表面现象发现本质,这样的结论才具有参考性和可信度。
及时反馈信息。教务处要针对信息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以及新的规划,并且分类及时进行反馈,最后还要对整改意见、建议和新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值得一提的是对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我们要注意保护“教学隐私”,在一定范围内反馈信息,让教师了解自身教学活动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可以了。
(五)建立教学质量激励系统
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动力源泉。新建本科院校可以根据师生的客观需要,给予相应的强化和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目的,最终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教师教学工作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充分重视教师的利益需求,处理好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关系。作为教师在注重物质激励的同时可能更注重精神激励,可以建立教学竞争机制,既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要,也满足了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把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奖励挂钩,通过教学成果奖励、优秀课程奖励、教学名师等,激励教师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引导教师投身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
在学生方面,围绕学生需要完善学习激励机制,除了设立各种奖学金制度,创先评优奖励制度外,可以让学生在选择专业、课程上有更大的自主性,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获得学分来替代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分,对自助申请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给予奖励。建立对教学信息员的考核制度,一方面可以根据等级给予相应的综合积分,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公开表彰或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
[1]王保星.质量文化与学生参与:新世纪十年英国大学教育质量保障的新思维[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01):118-123.
[2]章兢,廖湘阳.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4,(01):32-40.
[3]黄家庆,黄宇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缺失与完善创新[J].高教论坛,2012,(06):66-69
[4]房贞政,陈兴明,周加灿等.抓住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提高质量监控与保障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05,(08):35-36.
(责任编辑 王建华)
G47
A
1673-2014(2016)04-0092-04
山西省教育厅2013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2013102)。
2016—06—03
赵巨涛(1971—),男,山西临汾人,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
贾兰芳(1971—),女,山西长治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基础心理学和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