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
空泡蝶鞍8例分析
●黄英
空泡蝶鞍综合征是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MRI的临床应用,空泡蝶鞍综合征的确诊病例明显增多,。我们自2011-2017共发现了8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空泡蝶鞍;鞍隔缺损;垂体萎缩
本组患者8例,年龄44-78岁,病程5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6例,长期口服降压药,否认有外伤、手术史。
临床表现:
8例均有头昏,双下肢无力,伴胸闷心慌,不能劳累、受凉或情绪激动,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不佳。查血压在100-150/50-90mmHg,,所有患者均以“脑梗死”、“颈椎间盘膨出”,住入我科。
入院后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凝、心电图、胸片正常。经磁共振检查证实有空鞍。
入院后给予针刺、磁热等治疗,配合扩张脑血管,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供血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空泡蝶鞍于1951年由Bush首先命名,1969年Collov报道称为空泡蝶鞍综合征,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2]。
原发性指鞍区未接受过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继发性则指鞍区接受过手术或放射治疗后所形成[3]。正常鞍膈孔(漏斗孔)仅容纳垂体柄通过。入鞍膈孔较大,垂体柄周围留有空隙,由于垂体包膜与颅内蛛网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脑脊液的搏动压力下,脑脊液可循此蛛网膜通道进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形成所谓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大多位于垂体的前方。
将垂体压向后方而被压扁,最后紧贴于鞍背。使蝶鞍在解剖上成为空腔,并促使蝶鞍扩大。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先天性鞍膈不完整或缺损、鞍区蛛网膜粘连、脑脊液压力长期作用、内分泌因素、垂体病变或鞍内非肿瘤性囊肿等有关[4]。
据报道,空泡蝶鞍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35.5%,多见于女性,尤以中年以上较胖的经产妇为多,本病起病隐匿[5],典型临床表现有:
①头昏痛;
②肥胖;
③视力障碍;
④其他症状发生率:高血压15%-30%、脑脊液鼻漏10%、良性颅内高压11%、其他少见症状有癫痫、意识障碍等;⑤内分泌功能异常。因此经磁共振检查证实有空鞍,亟应引起注意,以免空鞍综合征延误诊治而导致下丘脑-垂体机能减退及视力受损。
(作者单位:贵航贵阳医院)
[1]陈刑,陈晓青,胡秀荣等.空泡蝶鞍综合征2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3(4):303.
[2]王浩,贾文霄,陈宏等.空泡蝶鞍综合征-附MRI诊断40例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13(4):203-205.
[3]刘利.空泡蝶鞍综合征MRI诊断(附72例分析).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1,2(4):229-231.
[4]姚莹斐.空泡蝶鞍综合征1例[J].眼科研究,2004,22(3):289.
[5]郑胜哲,马玲玲,赵丽霞.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16例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