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 李天平
设计性实验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杨娜 李天平
目的:对儿科护理教学中设计性实验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0名护理学生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根据此次教学目标及实验主题来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同时评估此次实验教学的效果。结果: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成绩在85~94分左右,已达到了教学目标;且有87.50%~91.67%的学生普遍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结论: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合理应用设计性实验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临床护理的工作。
儿科;设计性实验;护理教学
人们通过在网络上检索和询问有关人员,知道了儿科护理课程是具有较强临床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学科[1]。经过社会要求,护理学校的领导集团为了促使护理院校学生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应用设计性实验模式,以便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按照实验的大纲(即实验项目及条件等),通过查阅有效文献与资料,并应用多门专业知识及技能来精心设计的临床护理实验方案[2]。本文对儿科护理教学中设计性实验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作以下报告: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级3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共120名)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纳入的学生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1.01±1.04岁。所有学生均已顺利完成5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及文化课程,并均已接受30d的临床护理教学实习。
1.2 方法
1.2.1 教学目标及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来正确评估患儿的病情,并且可以提出相关护理诊断及应对护理措施;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均有所提高,学生对于儿科护理的专业素养水平提高,学生可以能快速适应临床角色。
1.2.2 病例的设计与实验的准备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至8人,然后抽签选择主题(如小儿腹泻、小儿支气管炎等),接着指导学生根据主题设计1例患儿;利用课余的时间查阅专业资料及临床知识,并自主设计出实验的方案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同时要求组内人员分别扮演患儿、医生、护士等角色,并设计解说员1名,每一位成员均需充分掌握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以实验室为模拟场地,再根据病例的设计情景来模拟演练。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来复习和预习儿科护理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过硬的技能操作水平。
1.2.3 具体的实验方法
此次实验是用于模拟的实验室是医院临床的缩影。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护理模式(让学生对其所设计的实验有信心和积极性);组员需询问清楚“患儿”的疾病史、药物禁忌症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并根据患儿症状提出合理的护理诊断(考察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制定出有效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考察学生在护理方面的细心程度);每组至少要进行4项的护理操作,例如小儿吸痰、吸氧、物理降温、小儿心肺复苏技术、皮内注射、头皮静脉注射等(培养学生对患儿的同情心)。设计性实验开展期间,教师需适当给予指导,做好过程控制、时间和教学质量控制,在教学结束时候,老师给予适当总结,对重点和难点给予提出,并做记录。
1.3 评价指标
(1)我们在评价中,可以设计性实验的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包括30分的病例设计,40分的实验操作,15分的综合操作,15分的实验报告,让教师来进行打分。
(2)调差问卷。通过采用我院自制的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对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的评价及综合能力等,并按照否、不清楚、是3级来划分评定。问卷调查表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2.1 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成绩
通过教师评分,我们可以知道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成绩在85~94分左右,已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2.2 分析学生评价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表明:有87.50%~ 91.67%的学生普遍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学科专业知识的渗透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并有利于学生尽快的适应临床。
表1 学生评价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情况分析(n=120)
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儿科临床护理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专科性的结论[3]。教师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合理应用设计性实验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及综合分析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其中设计性实验属于一种具有突破性的新方法,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而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于儿科护理有一定的基础和喜爱,还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观察发现自己的优秀与不足之处,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此外,在此次设计性实验中,学生不仅需要做好病例的设计与实验的准备,还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实验方法[4],而在整个过程中,组员之间需要不断进行探讨、配合,并且还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与文献,这不仅能促进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善心,有团体意识和精神,从而有利于学生可以尽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5]。为社会,为国家,为自己发挥能力,创建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作者:李天平
[1]曾丽娟.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01):24-25.
[2]肖日春 .基于团队协作的设计性实验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6,13(23):128-130.
[3]胡亚萍.临床路径在新生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 (24):21-22.
[4]郭娟.护理本科生开展《儿科护理学》综合设计性试验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 2015,11(21):6-7.
[5]刘曼玲.《儿科护理学》开展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仿真综合和设计实验教学初探[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3):2966-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