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残疾人文化*

2016-03-28 07:29奚从清
残疾人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特点功能

■奚从清



重新认识残疾人文化*

■奚从清

【摘要】残疾人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界定残疾人文化概念。广义的残疾人文化是指残疾人在长期的不同质的文化融合过程中所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性文化、制度性文化、观念性文化以及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狭义的残疾人文化是指残疾人在长期的不同质的文化融合过程中所创造的观念性文化以及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的总称。同时,充分认识残疾人文化的特点,即社会性、历史性、差异性、融合性和残疾人文化的功能,即导向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化功能、整合功能、控制功能,以便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文化权利,并为凝聚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作出努力。

【关键词】残疾人文化;文化融合;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特点;功能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杭州 310012

1 残疾人文化的含义、内容及其关系

1.1 残疾人文化的含义

王乃坤认为,“所谓残疾人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从现实出发,应该是指所有以残疾人为主题或主体,或者由残疾人创作和参与的,涉及文学戏剧、广播影视、音乐美术等领域的文化作品与文化活动的总称。”[1]这从狭义的角度界定了残疾人文化概念。

早在1993年,奚从清、林清和、沈赓方在《残疾人社会学》(华夏出版社·邓朴方作序)第七章残疾人的文化中,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界定了残疾人文化概念。事隔20多年,由于中国残疾人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建设了新阵地,创造了新经验,残疾人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很有必要重新认识残疾人文化概念。笔者认为, 广义的残疾人文化是指残疾人在长期的不同质的文化融合过程中所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性文化、制度性文化、观念性文化以及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2]。狭义的残疾人文化是指残疾人在长期的不同质的文化融合过程中所创造的观念性文化以及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的总称。从广义和狭义的残疾人文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1.1.1 残疾人文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印记。残疾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残疾人的创造活动。历史和现实表明,残疾人同样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中外历史上有不乏发愤自强的残疾人深深地烙下了文化创造的印记,例如,肢残人孙膑的《兵法》、盲人华彦钧的《二泉映月》、聋人贝多芬的《命运》、肢残人拜伦的《唐璜》、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等都颇有影响。不过,对主体概念不能在通常意义上去理解,即不能以健全人的认知方式和创造行为来要求残疾人。凡是残疾人参与的或以残疾人为本的文化创造,都是坚持残疾人文化的主体地位。这深刻地揭示了残疾人文化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归宿。

1.1.2 残疾人文化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文化。“综观历史,凡不同的文化互相接触,必能产生出一种新文化[3]。”经过长期不同质的文化融合,残疾人文化不仅成为一种创新文化的历史逻辑和主要路径,而且赋予它一种高贵品格和积极精神。人们在欣赏残疾人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时,深感一种生命价值和文化价值。残疾人文化与人道主义相伴,与助残扶残相随。全国助残日各地开展的助残扶残活动,营造了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浓厚社会氛围,既点燃残疾人心中的希望之火,又折射出广大人民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追求与向往。这清晰地表明了残疾人文化的深厚底蕴。

1.1.3 残疾人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支持帮助下,我国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开创了一个蓬蓬勃勃的局面。由此可知,残疾人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多种多样的文化特质组成的统一体,包括弘扬人道主义思想、讴歌自强精神的励志文化、倡导平等友爱、包容互助的和谐文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人文文化。

目前,关于残疾人文化定义的不同见解和诠释,应当看作是学术活跃的可喜现象。同时,也表明,残疾人文化的定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基本问题。因为它要涉及所要阐述的内涵、外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2 残疾人文化的内容

1.2.1 物质性文化。物质性文化是指残疾人在长期的不同质的文化融合过程中经过加工、制作和创造的一切人造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残疾人科技文化产业。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残疾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多地通过科学技术创新,使客观化的自然物变化为人化的自然物。在这个过程中,残疾人与健全人通过文化融合,并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依靠科技力量从事变革某一客观过程的创造性活动,使之改变原有事物的形态,创造出一种新的形态,即人工制造的各种残疾人用品和工具。例如,研发和推广应用盲用软件和终端阅读设备、电子盲文显示器、盲人智能导航系统等盲人信息化科技成果,推出更多更好的盲用信息化产品。又如,还包含高科技含量的假肢和运动轮椅,特别像最近研制出的智能型假肢等,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2)残疾人文化资讯产业。“文化资讯建设是残疾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涉及残疾人的信息、图书、音像制品、盲文计算机系统等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残疾人网站的建设,电台、台视台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或手语节目,出版为残疾人服务的普通文字图书、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和电脑应用软件等[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要从出版或刊物中发现、扶植一批优秀的残疾人作者,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数量的较高理论修养和专长、热心于残疾人事业的作者队伍,努力探索中国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的道路,为发展这项事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

(3)残疾人文化艺术产业。要积极支持残疾人艺术发展和残疾人题材作品创作生产,积极支持办好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推出更多像《千手观音》那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事实表明:“残疾人中有很多爱好创作、有艺术特长的文化能人,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有很多具有一定的市场开发价值。通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培养、发掘残疾人的艺术特长和潜在能力,借助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引导残疾人将自己的文化作品变成文化产品,这样既能发展残疾人文化,又能帮助残疾人实现文化创业、文化就业,可谓一举两得。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残疾人文化产业的雏形,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一些地区,以残疾人为主体从事雕刻、绘画、剌绣、泥塑等艺术创作的手工坊、工作室、艺术中心已初具规模,并显现出良好的前景”[1]。

(4)残疾人公共文化设施。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阵地,都要提供便于残疾人参与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增加面向残疾人的文化服务内容,向广大残疾人免费开放,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文化权益。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6月,北京建成总面积2.8万平方米、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盲文图书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为广大盲人群众提供公益性借阅服务的专业盲文图书馆。同时,按照政府要求,各级公共图书馆首先要把盲人阅览室、盲人读书角、盲人阅览席建立起来,以此为契机推动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对残疾人一视同仁,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1.2.2 制度性文化。制度性文化是指政府和社会为保障残疾人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它包括两种类型或表现形式:一种是以书面形式或法律条文规定下来的成文的行为规范,如法律、纪律、章程、规则以及方针、政策等,具有强制性。特别是那些专门为残疾人事业建立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规范,强制性更强,诸如国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批准加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制定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残疾人社会保障、特殊教育、医疗康复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奠定了法律制度基础。60多部重要法律中有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具体规定,是残疾人制度性文化的重要体现。另一种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如风俗、习惯、禁忌、道德等,与前者相比,强制性较弱。法律等是刚性的行为规范,道德等是柔性的行为规范。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与其他形式的行为规范形成合力,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1.2.3 观念性文化。观念性文化是指残疾人在长期的不同质的文化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它包括残疾人的社会心理、情感、意志、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残疾人的文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等社会意识形式,特别是现代文明残疾人观是残疾人观念性文化的集中表现。

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客观所然,也是逻辑必然。平心而论,它是人道主义的呼唤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残联倡导的集体产物。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对待、处理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起的一系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平等·参与·共享”。这一观念的建立是社会进步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对把残疾人看成是“天意”、是“前世作孽”的因果报应、视残疾人为单纯的救济和怜悯对象的旧残疾人观的根本否定。

关于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新观念、新思维和新理念,既是对中国研究有关残疾问题的社会文化问题实际状况的科学反映,也是对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基本内容的科学总结。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既是国际先进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本质体现。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同时,还应当看到,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为解决有关残疾问题的社会文化问题,从根本上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导向,既体现着大多数人普遍可以接受和实践的广泛性和群众性,又体现着具有感召力和动员力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样就能对不同文化中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关系有一个比较具有洞察力的认识[5]。

1.2.4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残疾人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残疾人文化工作者要以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积极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娱乐以及创作文化艺术作品等活动,为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素质、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生活乐趣,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激发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创造条件。残疾人文化活动,是指创作残疾人题材文化艺术作品和开展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总称。作为特殊困难群体的残疾人文化活动,是群体文化活动的一种新的形态。无论在内容或是形式上,都表现出与健全人文化活动的不同之处。残疾人文化工作,是指从事残疾人文化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为完成上述任务而开展的各项文化工作。很显然,残疾人文化工作者要以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积极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娱乐以及创作文化艺术作品等活动,为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素质、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生活乐趣,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激发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创造条件。由上可知,残疾人文化工作与残疾人文化活动,也是残疾人文化事业的一个有机部分。

1.3 残疾人文化内容之间的关系

残疾人文化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其共同点有三:其一是有共时性和共在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共同存在和共同发展。其二是相互渗透,糅合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能机械地把四个层次内容的划分凝固化,或理解为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其三是它们都统一于中国特色残疾人文化事业伟大实践,并随着其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但是,在残疾人文化四个层次的结构中,它们之间的地位和作用又各不相同,物质性文化是残疾人文化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物质性文化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发展,鼓励残疾人文化创业,扶持残疾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制度性文化是残疾人共同遵守和服从的基本行为准则,加强制度建设、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有利于自觉履行公民责任和义务;观念性文化是残疾人文化的核心部分,即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它渗透到残疾人文化其他各个层次内容之中,有利于凝聚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是残疾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有利于不断增加为残疾人服务的功能和内容。

2 残疾人文化的特点

2.1 社会性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这就决定了残疾人文化不是一个封闭式的文化形态,而是一个开放式的文化形态。因此,残疾人文化重视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2011年12月3日,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民间社会和国际社会克服消极态度,为残疾人积极提供服务,消除各种有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障碍,并与残疾人一道为实现一个包容、可持续和公平发展的世界而共同努力。”同时,残疾人文化只有立足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价值力,激发广大残疾人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残疾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权利需求。此外,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发现和培养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失去社会性,就无残疾人文化可言。

2.2 历史性

文化既是一份宝贵的社会遗产,又是一个不断的累积过程。每一代人总是先学习、掌握前人的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文化是人类世世代代不断继承、积累、更新、创造的结果。残疾人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并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国残疾人文化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成功举办了北京残奥会,在上海世博会设立残疾人主题馆——生命阳光馆,建成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盲文图书馆,持续举办了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作为“爱与美的使者”,在国家人权保障事业和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残疾人文化、体育已经成为展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例如,在教学完《解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后,我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时给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开始让他们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而对于学困生,我要求他们再复习一遍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等内容,然后给他们布置了几个比较基础的解方程题目。最终,由于学习任务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学生都比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3 差异性

残疾人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即由各类残疾人组成的弱势群体。这个群体的存在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在这个由各类残疾人组成的群体中,他们存在功能障碍程度和适应社会能力不一,他们参与社会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不一,他们期望参与文化活动需求不一, 他们消除各种障碍的心理状态不一,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也不一。所有这些,都与残疾人如何对待他们的处境和身受的不公平待遇密切相关。因此,残疾人文化工作者应当自觉地学会掌握和运用残疾人文化的差异性及其工作的具体规律,善于运用不同方法,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改善他们的处境和解决其身受的不公平待遇,为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实现残疾人文化权益作出不懈努力。在保障残疾人享有均等化文化服务的同时,还应当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差异性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办法,主动地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文化服务。

2.4 融合性

文化融合是指不同的文化在传播、接触、采借、移植的过程中相互调整、适应,从而产生新的文化体系的过程[6]。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或一个群体的成员总是在前人继承和传递下来的文化遗业基础上,把新发明的文化特色和吸收来的外来文化特色融合成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残疾人文化工作者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文化及其体系,最为基础的是文化遗业,而且它是文化来源中最基本、最重要和数量最大的一部分。残疾人以自已的艰苦奋斗和热血为我们的民族奉献了一种最宝贵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积淀中,那些最厚重的东西,都集中反映在残疾人身上,反映在他们的现实处境和奋斗经历上[7]”。因此,在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中,我们有责任先从反映残疾人的文化遗业开始,紧密结合残疾人文化实践,进行新的总结、融合和创造。另一方面,从残疾人与健全人天然的对应关系和互动关系来说,残疾人文化是一种通过各种具体有效的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使残疾人在与健全人相交相融而生成的新的文化形态。但是,应当看到,残疾人文化形态无论在内容上或是形式上,都表现出与健全人文化形态的不同之处。这突出地彰显了残疾人文化不同于一般文化的独特之处。

3 残疾人文化的功能

3.1 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残疾人文化建设为遵循既定的指导思想而发挥的导向作用。根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为了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均等的文化服务、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

3.2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残疾人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而发挥的教育作用。1982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第三十七届会议通过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目前对各种文化中残疾人地位的认识很不够,而文化又是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决定因素,因此需要对有关残疾问题的社会文化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对不同文化中正常人与残疾人之间关系有一个比较具有洞察力的认识。”这里指的“有关残疾问题的社会文化”,显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概念,而是指“狭义的文化”概念,即指观念形态的文化。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为我们研究有关残疾问题的社会文化问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价值体系,它内在地包含着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即以人道主义为旗帜、以残疾人为本位、以“平等·参与·共享”为核心内容,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们正确认识有关残疾的社会文化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导,对于推动我国残疾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3 社会化功能

社会化功能是指残疾人文化为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水平和参与社会能力而发挥的社会化作用。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8]。残疾人中无论是先天致残的,还是后天致残的,他们为了自身的社会化,努力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提高自已的素质和能力,去战胜残疾所带来的重重困难,每向社会化前进一步,比起健全人所要付出的代价不知要多少倍。许多“自强模范”的事迹表明,他们一旦战胜了残疾心理,完成了心灵自救,进入了文化自觉,便在社会化的大道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飞跃。由此残疾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在与社会、与组织、与群体、与他人良性互动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社会化,从中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照顾和帮助。例如,从星光大道脱颖而出的杨光、刘赛两位著名盲人歌手,经历了相当坎坷的人生社会化道路,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而且通常带着一种感激党和人民的激情来唱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深信,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不仅有利于繁荣发展残疾人文艺,而且有利于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高涨的文艺需要,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化素质。

3.4 整合功能

整合功能是指残疾人文化为协调残疾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使之成为协调一致的状态而发挥的整合作用。残疾人是一个对应性的概念,即残疾人与健全人是一种天然的对应关系。“世界上一切生物群无不由健全者和残疾者共同构成。自从人类社会出现迄至今日,残疾人一直伴随着健全人同时存在”[9]。但是, 不可否认健全人和残疾人在文化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因为如此,“需要对有关残疾的社会文化问题进行研究。”从文化观念上来说,健全人一定要把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放在首位,因为残疾人是社会上最困难的一个群体。正因为有困难,所以残疾人一般表现为坚强的意志,热爱生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而且,通过磨炼,一些功能得到代偿。比如,盲人看不见,他的触觉与听力特别好;聋人听不见,视觉特别敏锐;肢体残疾者活动不方便,思维特别活跃,工作特别专心。“要知道,残疾人自已的努力是谁也代替不了的”[10]。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的超常发挥,成就了残疾人中的一大批优秀人物。凡是看了2015年10月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挑战不可能》节目的人无不为节目中盲人陈燕惊人的“声纳”技能所震撼,更为她从小苦练这项技能的精神和通过自身努力最终成为一名盲人调音师自食其力、参与社会的事迹所感动。历史和现实生活表明,残疾人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他们不愧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3.5 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是指残疾人文化为约束和规范残疾人和社会公众的思想和行为而发挥的控制作用。从残疾人角度来说,残疾人文化就包含着规范文化,对残疾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例如,已经就业的残疾人要遵守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履行应尽的义务;已经创业或正在创业的残疾人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已经入学的残疾人学生不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还要遵守校纪校规等。从社会公众角度来说,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人道主义思想、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以及残疾人的规范文化,提高社会公众对残疾人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意识,而且从中也可使自已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这本身就是残疾人文化控制功能的重要体现。目前,党和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从医疗、康复、预防、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从制度和政策上规范了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行为,这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残疾人的根本利益,走共同富道路,促进社会成员团结和睦,培育文明风尚,必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结语

随着我国残疾人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残疾人的精神,就是残疾人的自强不息精神,是残疾人文化中最具本质性的东西,也是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中最具精髓性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精神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论述,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残疾人观念性文化的内在本质,而且鲜明地突出了残疾人文化中主导性的价值观及其价值取向,因而具有很强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乃坤.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保障残疾人文化权利.残疾人研究,2012,(5):3.

[2]奚从清,林清和.残疾人社会工作.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98.

[3]蔡元培全集.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50.

[4]中国残联两个体系建设办公室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学习读本》.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14-115.

[5]奚从清.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价值体系与实践意义探讨.残疾人研究.2013,(3):10.

[6]社会学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320.

[7]邓朴方.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二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4.

[8]奚从清.现代社会学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74.

[9]邓朴方.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一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9.

[10]丁启文.人性·人道·人权.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7.

A Fresh Look at the Culture of the Disabled

XI Cong-qing

【Abstract】The culture of the disable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ist Culture.This article presents a definition on the concept of the culture of the disabled from both a broad and a narrow sense.The broad-sense definition of the culture of disabled refers to the total sum of material treasures and spiritual treasures produced in the longtime course of cultural fusion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s, which includes material cultures, institutional cultures, conceptual cultures, cultural work and cultural activities.The narrowsense definition of the culture of disabled refers to the total sum of the conceptual culture and cultural work/ activities.At the same time, ful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abled culture, namely social, historic, and the difference, fusion and disabled culture function which includes oriented function, the education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integration function, control function, to better protect the cultural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cohesion, including the spirit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 broad masses,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ccelerate the disabled the process of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to make efforts.

【Key words】The culture of the disabled; Cultural fusion; Social material treasures; Social spiritual treasures; Features; Funtion

作者简介:奚从清 本科 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残疾人问题

*基金项目:中国残联2012-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事业研究(2012&YB11)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10(2016)21-0045-06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特点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