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探析——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

2016-03-28 06:39刘秀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讲授理论课理论

刘秀伦,程 梨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探析
——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

刘秀伦,程梨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组成团队进行专题理论授课,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组实践活动的模式。本文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意义、模式架构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路径探析。

专题理论;分组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部分高校尝试实行“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组成一个团队,依据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与社会的实际问题制订若干相对独立并有针对性的专题,然后各教师轮流进行专题理论讲授;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校内校外的分组实践活动。该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课堂,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知识的权威者,认为自己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学生要是与教师的意见不同,那便是不懂规矩、调皮捣蛋的“坏”学生,并且认为如果学生学不好,那是学生自己不认真听课、悟性不高造成,很少从教师自身方面找问题。这样的“专制型”课堂势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必须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课堂。部分高校尝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行“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不再实行“专制型”课堂而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方式不再缺乏创新而是新颖且充满吸引力,授课内容不再脱离实际而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活动形式不再单一而是丰富多样。该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高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模式,使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与学生地位平等的交流者,教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关系也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对问题的理解更为透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只注重课堂上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疏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会受到影响。《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改进,改变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校内校外组织的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显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架构

(一)教师团队合作

毛泽东曾经指出:“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革命的组织形式应该服从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如果组织形式已经与斗争的需要不相适应时,则应取消这个组织形式。”[1]20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主要是由某个教师单独负责,教师之间缺少分工与合作,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影响教学成效。因此,应该改变由某个教师单独授课的方式,实行教师团队的合作。教师团队的合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团队由老中青教师组成,中老年教师主要负责专题理论的讲授,青年教师主要负责实践活动。

(二)专题理论讲授

专题理论讲授是指在教育部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改变常规教学中教师按章节授课的模式,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社会的实际,选定若干问题并制订相对独立且针对性强的专题,由资深的中老年教师对同一门课程的不同专题进行轮流授课。首先,学生的人数控制在120人以内,教师在上课之前将专题理论的题目告知学生,并推荐相关阅读书目,让学生先预习。其次,专题理论的讲授应该以教师的科研作为支撑,教师对课堂的讲授,必须要在研究领域的层面上讲,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魅力所在,才能吸引和感染学生主动学习。最后,依据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要求,“专题理论讲授”是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重点、难点、热点的针对性讲授。同时,讲授的着力点应该面向社会这个大课堂,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新形势,逐步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分组实践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方式和过程,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就是实践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就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论教育模式,它内在地要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2]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仍旧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其实,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该模式中的分组实践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上的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校外的实践活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将专题理论讲授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一名教师负责实践活动;然后根据专题理论讲解的内容确定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做义工、社会调查、情景剧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去感受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

三、“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一)部分专题理论的内容与大学生思想不一致

从部分高校的情况看,专题理论的讲授通常是指教师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梳理出来进行针对性讲授,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的教师实际讲授的内容与大学生所思所想并不一致,思想若不能产生共鸣,教学的实效性必定会受到影响。应当看到,真正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不是专题教学,而是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如果学生对专题理论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是他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那么,这样的专题教学必然会失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也不可能吸引学生,必定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二)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不强

大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堂的实践活动主要以班为单位,学生主要通过做义工、社会调查、情景剧等形式进行课堂的实践活动。但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并不强,大多数活动都是由几个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内的其他成员只是应付了事,养成了搭便车的习惯,久而久之,能力较强的几位同学也会感到疲惫不堪,力不从心,最终形成共同懈怠的局面,达不到实践活动真正的目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不强,会导致小组的团队意识弱化,组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下降,课堂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从而影响实践教学的成效。

(三)受到经费、安全、实践基地等因素的制约

列宁曾经说过:“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3]355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的真实面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当前大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却受到现实因素影响。第一,社会实践的经费不够充足。国家给予的教育经费本身就不足,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就更少了。第二,学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存在问题。学生毕竟是走出校园,走向复杂的社会,如何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第三,没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无论是数量、质量都不容乐观,有时社会实践活动甚至面临无处可去的局面。这些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参加正常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四)考核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考核评估的目的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诊断问题、改进工作。[4]不论是课堂实践活动还是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考核机制不完善,学生很难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那么实践活动只会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应付考核。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监督机制也非常重要,但监督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外的实践活动,教师并不能亲自监督每一位同学的实践活动,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敷衍了事,不注重社会实践的过程,这是监督机制不完善造成的。总之,实践活动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

四、“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路径探析

(一)加强专题理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专题理论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逐步展开。只有把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专题理论讲授内容的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从而使得大学生对专题理论的讲解产生认同。同时,专题理论的内容必须与大学生的思想保持一致,要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也会得到升华,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标,通过成员之间的自愿合作和共同努力完成某一任务。从哲学的角度,整体不是将多个部分简单地堆砌,而是将多个部分科学地组合成一个有机体。所以,优化过的整体是大于部分的总和。[5]同理,团队就是一个整体,各个成员就是部分,如果团队的成员可以科学、有效的合作,就可以激发所有成员的才智,并且会产生一股强大、持久的力量,从而使整个团队的力量大于各个成员力量的总和。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比较薄弱,大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主动与别人交流、合作。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明确团队合作的理念,团队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是每一个组员的事,绝对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的事,要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共同完成。以往采取的是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小组,这种组合方式大多是关系比较好的学生抱团组合,会出现互相包庇的情况,教师应该改进这种组合方式,随机分配组员。其次,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还必须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要让成员们明白自己是小组的一员,要根据划分的职责承担自己的任务,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不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因此,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每次只由能力较强的同学包办。最后,教师要适当穿插一些合作性技巧与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当前,仅仅局限于学校开展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并融入社会。因此,高校应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第一,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使之有良好的物质保障。学校应该从政府拨款、社会资助、企业资助等多个渠道积极争取“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专项经费”,使实践活动深入、全面开展。第二,学生外出参加实践活动,必须保障人身安全。一方面,学校可以安排教师事先查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有无安全隐患,在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落实专人防守;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每一位学生买保险。第三,高校应该与当地政府、企业、教育机构沟通、协调,建立公益服务性质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场所。学校分批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循环模式。一方面学生有稳定的基地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活动也给当地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带来便利和实惠,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完善和规范分组实践活动的考核监督机制

任何一项教育行为的落实都需要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做保障,[6]如果高校开展实践活动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不完善,就会阻碍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第一,应该对大学生实践活动进行严格考核。无论是校内的实践活动还是校外的实践活动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考核。可以将学生实践活动的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不能完成者无法顺利毕业,将成绩记入档案。只有把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课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增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端正实践学习的态度。第二,应该对大学生实践活动进行严格监督。教师要与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建立一套针对大学生的监督制度,让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进行监督,活动结束后,对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并向有关单位推荐,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总之,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必须建立科学而标准的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肖建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9(4):51-53.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唐鹏,何雄杰.构建广西高校“两课”教学评估方法浅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3):114-116.

[5]韩喜平,陈松友,于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吉林大学试验班教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2(2):70-72.

[6]鲁志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析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0(4):55-57.

[责任编辑石悦]

2016-04-20

重庆市高教学会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研究”(CQGJ15014B);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14-GX-089);重庆邮电大学教改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理论教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XJG1420)

刘秀伦(1965- ),女,重庆南川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程梨(1990- ),女,重庆长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

A

1008-6390(2016)04-0145-04

猜你喜欢
讲授理论课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