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体在医患纠纷中扮演角色

2016-03-28 06:04
传播与版权 2016年9期
关键词:医患纠纷工作者

度 冉

浅谈媒体在医患纠纷中扮演角色

度冉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医疗行为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济世救人、泽惠病家的仁慈义举。护士、医生一直被称为白衣天使,“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更是对于医生的最高赞誉。但是,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生在给病患带来希望的同时,医患之间的信用关系逐渐淡化,医院与患者发生争执的现象频繁出现,部分人开始质疑医生的形象。本文主要从媒体的角度介绍医患纠纷的“受益者”;然后又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三种原因:一是新闻报道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二是一些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不高,三是一些受众的传媒素养不高;最后简单介绍三种应对措施:一是树立先进的医生工作者的正面形象,二是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养,三是制定相应的法律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力度。

刻板印象;医患纠纷;记者职业素养;大众传媒素养教育

[作者]度冉,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疾病的治愈率逐渐提升。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医患纠纷的“受益者”

医患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1]

医患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这主要是医院、医生或者护士的责任。但是,除此之外,即使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也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孕妇杨某的死亡,并不是由于医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根据北医三院的声明,患者杨女士,34岁,妊娠26+周(自然受孕),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2015年12月28日收入院,有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胆囊结石等。2016年1月11日出现胸痛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多学科专家讨论,初步判断猝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尸体解剖所见符合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主动脉夹层初期症状不典型,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压塞,抢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极高。[2]

明明一件普通的纠纷,却发出了三份声明,一波三折的局面,让人瞠目结舌。谁是这件事的受益者?医生、患者,还是围观的我们?都不是,这件事最大的赢家是媒体。媒体创造了热门的话题,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获得了财力丰厚的广告商的青睐,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我们还傻乎乎地一直纠结谁对谁错,甚至在事件刚发生时集中攻击医院声援患者,在事情发生转折时又一起围攻患者声援医院。那么,是谁让我们先入为主,产生这种医生不好的印象呢?

二、媒体加剧医患纠纷的原因

(一)新闻报道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让记者编辑在报道特定人群和事件时先入为主,同时也让大众对某一类团体产生固定的印象。在同一地域、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确实会表现出某些共同特征,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会对他们的相似性特征进行概括,被反映到个体的认识中并固定化形成对他们的印象,即刻板印象。[3]

人们之所以认为都是医院的错,都是医生医术差导致出现医疗事故,正是因为大量的编辑记者过分追求新闻价值,为了夺人眼球,大量刊登关于医院的负面信息。他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人人喊打的“医生”形象,医院则成了强权的代表,患者及家属是弱者的象征。大篇幅不断发酵的新闻事件,使人们持续的长时间地产生了医生不靠谱、护士玩忽职守的印象。正是如此,每当病人因为抢救无效死亡时,无论是否存在医疗事故,病患家属的第一反应会是医院存在过错,医闹现象因此不断产生。正是长期以来的新闻报道,使普通百姓对医院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加剧了医患冲突。

(二)部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不高

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的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并不等于完全的真实。大众传播媒介不是镜子似地对社会现实的再现,而是通过媒体工作者选取、加工各类事件建构“拟态”社会。不管有意无意,我们所接触的其实是带主观色彩的报道。有的新闻记者在针对一件事件时,故意有选择地进行报道来博人眼球。他说的是真实的,只是故意忽略了对立面的说法,选择对自己有力的证词。即使是持中立立场的记者编辑,因为各自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不一,也会在撰写新闻时不由自主地带有自己的偏向,进而影响了受众的看法。甚至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夺人眼球,在核实的时候,仅凭当事人的说法,就写出一篇篇文章来抨击医院。

(三)一些受众的传媒素养不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博客、QQ等网络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人们不仅可以接受信息,更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看病难、看病贵,医生服务态度不好甚至收红包,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医院、医生行为不端的例子。先不说事情真假,任何一个人在满腹怨气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能做到客观公正吗?恐怕是有意夸大对方错误,显示自己无辜。更何况还有的人无事生非,故意散布谣言,抹黑医生形象。同时,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历各不相同,普通的公众很难辨别网上新闻的真假,容易人云亦云,这些情况都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三、采取的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医生工作者的正面形象

根据《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执业(助理)医师261.6万左右,执业医师213.8万左右。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还有后勤、管理人员等)是911.6万左右。[4]这么多人,难道都是庸医?难道真的没有好医生吗?少数医疗恶劣事件的曝光,不代表整个医生队伍都是蛀虫。但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谩骂医生的信息,很少有医生正面事件的报道,好医生都去哪了?的确,大部分媒体在报道这类恶性医疗事故时,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的,希望能够通过对于恶劣事件的揭露,改变这一现状。然而,因为医疗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受众面十分宽。与此同时,大批量的负面报道在各种媒体上反复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医疗工作人员的不满情绪。报道负面的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只报道消极负面的新闻,也应该报道一些先进医生的事例,正确引导舆论,起到弘扬社会风气的作用。至少,当人们提起医生时,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医生。

(二)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是指在从事新闻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或实现特定的任务或目标,新闻工作者所应该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点或能力。新闻工作者的修养是指,为了从事新闻工作的需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过程中,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思想理论、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的一定水平。[5]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与部分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不高有关。新闻从业者要自觉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在采访报道过程中恪守职业道德,一切从新闻事实出发,遵循新闻基本原则。同时新闻工作者要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不乱贴标签,不做标题党,不做社会不良情绪的助推者,以免加剧社会矛盾。否则,只要患方自认为医方稍有不妥就会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

(三)制定相应的法律,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力度

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但是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无论是新闻记者,还是普通网民,绝对不可以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也绝对不可以任意胡为。即使是转发他人的信息,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一些患者为了达到获取高额赔偿的目的,故意通过各种媒体散布信息,增加医院的压力。一些记者因为各种原因,在没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况下,过早给事件定性,抹黑医生。一些网民,不明所以,或被蒙蔽,大量转发虚假信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冲突。只有制定相关法律,明确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才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结语

无疑,对于现在医患关系矛盾加剧的现象,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手的作用。新闻媒体报道医患关系的新闻,有助于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但是,身为记者,不能人为地加剧这种矛盾,不能为了获取较高的点击率就只报道消极负面的新闻,应该看到社会上还有不少优秀的医生、感人的事例。新闻记者在客观真实报道事件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正确引导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不是任由负面舆论泛滥,加剧医患矛盾。

[1]360百科.医疗纠纷[EB/OL].http://baike.so.com/ doc/5442490-5680838.html.

[2]王靖,李亚红.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事发的凌晨到底发生了什么?[EB/OL]. http://news.xinhuanet. com/2016-01/19/c_1117814774.htm.

[3]梁宁建.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5]张举玺.实用新闻理论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医患纠纷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署名先后引纠纷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