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校企育人模式探究

2016-03-28 05:50孔令艳
船舶职业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孔令艳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校企育人模式探究

孔令艳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学徒制的出现加速了职业院校校企文化的融合。明确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探索现代学徒制高职校企育人模式改革的方法和路径,构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高职校园文化的属性是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的结合与融合,职业性特征尤为鲜明。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依托具体的行业企业文化构建,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具有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的企业进行深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化的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吸纳更多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技能、职业人文素质等企业文化精髓和灵魂,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校企合作育人奠定基础。

1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在我国,从根本上说,现代学徒制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发展对人才需求数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学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数量在增加,但真正能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缺口却仍然很大,或者说人才供需产生了不匹配的矛盾,学校职业教育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才开始真正关注起现代学徒制,教育部也开始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之后各个层次的各类关于学徒制的培训也遍地开花。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现代学徒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校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保证学校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企业这棵大树,有效地与企业进行对接,这为校企文化立体融合搭建了新平台,促进了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现代学徒制促使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发生碰撞和交互影响,现代学徒制较大程度地融入了学校教育的因素,不仅将传统学徒制进行了升华,将企业培养模式带进学校,同时也促使学校将职业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直接传递给企业,使企业的发展更有活力,更有后劲。现代学徒制体现的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乃至企业员工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文化融合就是让校企双方文化实现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文化上的1+1>2。校企文化融合是建立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主导,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企业文化为外力,发挥校园文化温和的渗透性和严谨的传承性的特点,以及企业文化的实践性、时效性、凝聚力、竞争力的特点,将企业文化纳入到学校培养体系中,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形成双向互动、互相影响、不断升华的兼有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特色的新型文化模式。

2 现代学徒制高职育人模式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2.1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为基础,因此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就必须要求企业积极参与,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培养能力,共同研究校企培养的专业范围和领域,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学徒制专业教学计划。例如,通过实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将企业文化与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合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人才培养的方案中。据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所作的分析,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仅为62%,毕业生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职业期待存在较大偏差,问题就出在培养方案上。在人才培养的每一步,都应根据培养目标确定需要培养的具体内容,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培养。比如,什么时候在学校学习,什么时候到企业实践,在校和在企业的时间各占多少比例,等等,都应根据企业和行业的特点由双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2.2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

第一,在课程开发上,按照企业用人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根据企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必备的能力结构来开发课程。以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在教材中充分体现职业导向的特点。如在课程设置上,必修与选修课并举,有针对性地开发技能课、职业生涯指导课、创新课程、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等讲座课,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都要让企业人员大量参与进来,以便结合生产编教材,把企业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融合到教学中去,同时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将企业的标准考核学生,从根本上确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在专业设置上,要与时俱进,因时施教,根据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时修改专业方向,保持专业设置与时代发展同步。这也是保证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需要。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曾经与相关企业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过多次的专业设置研讨,多次修改和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企业需求和就业变化的需要。通过及时的和、转、增、减化解了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使专业设置符合企业需求,保证了各专业的毕业生高质量顺利就业。

第三,在课堂教学上,要体现校企融合的特色。 由于教材是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编写出来的,所以教学就更容易结合项目或典型工作任务展开,教学中要积极营造企业氛围,走出课堂学,围绕项目练。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熟悉企业的文化和理念,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等。潜移默化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由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特点和不同的素质要求,各种不同的素质也要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来陶冶。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这种职业或行业文化,初步养成相应职业素养,这就需要通过融入企业文化的课堂教学发挥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指导作用,使学生通过课堂就能了解相关职业的素养并主动去适应和养成。

2.3建设理论和技能兼备的“双师”队伍

在师资配备方面,要专兼结合,强化“双师”素质,引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人才做教师。教师必须经常到企业学习实践,每年必须达到规定的时间,向企业的师傅学习,把得到的经验带回学校,甚至教师无论在学校还是企业都同样能够胜任。当然,我国高职院校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同时,学校要鼓励企业的师傅到学校任教,直接把企业的文化和知识带到学校,带到课堂,使企业文化在学校发挥直接的影响,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2.4争取积极的政策支持

我们在寻找企业进行校企共建教学基地的初期,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根本就没有合作意愿,因为企业看重的是效益,这样的合作似乎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一些企业的领导甚至直接的答复也是如此,因此最初的校企合作很艰难,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合作意识,他们认识不到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另外,如果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出现问题,企业还要承担责任,企业自身的利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所以企业的积极性自然不高。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政策的支持就非常关键,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多项关于现代学徒制和校企合作的政策,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我们必须善于利用国家的积极政策,顺势而为,构建好校企文化融合的基本平台,使高职院校的校企文化融合得到深层次发展。

3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现代学徒制带动了校企文化的融合,在人才培养上,将学校与企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他们成为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构建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以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学校为主导的委培制共同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模式;校行企合作联盟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等。这些培养模式各有特色,分别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有的已经逐步成熟,有的还在探索中,我们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其适用性和完整性,尤其要注重以下几点:

3.1选择合适的企业,按企业需求确定培养模式

学校选择合作企业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或行业与学校主要专业的一致性,这样的企业才有合作的空间,才能长期合作,深入合作。其次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或规模,能够支撑校企合作或有能力支持学校的教学活动。第三还要考虑企业的文化底蕴和企业思想,如果一个企业经济实力不错,但缺乏文化底蕴和战略眼光,没有合作意愿,那就不是合适的合作对象。在确定合作模式时,主要考虑的就是企业的工作模式或用工方式,看哪种方式更适合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教学实践比例、在企业实践的时间等,学校必须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3.2强化服务意识,站在企业角度看问题

校企合作过程中,合作双方往往是学校意愿强烈,而企业兴致不高,原因就是学校受益是立竿见影的,而企业受益具有一定的时间延迟,高质量的学生要到企业工作几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问题,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不仅要让教师了解企业文化,更要让企业人员了解学校,了解职业教育,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把企业和学校看做一个整体。其次,要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让教师真正深入企业,寻找切入点,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培训职工,培训教师,为他们做讲座等。

3.3升华合作层次,共同开展科研与创新

现阶段的校企合作,多数都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如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师到企业锻炼,企业人员进学校讲课等等,当校企双方能够共同开发研究课题,共同进行科研攻关的时候,才算达到了深层次的合作,所以,我们还要寻找切入点,不失时机地与企业共同进行科研和创新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的层次与质量。

3.4改革评价机制,将学生的考核权留给企业

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否符合企业需要,企业最有发言权,他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检查学生的素质、能力、甚至道德水平等,哪个学生有一技之长,哪个学生后劲十足,他们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因此将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更科学合理。目前在我国现代学徒制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更具有实际意义。当然,目前企业来学校招聘时,往往是先看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然后进行面试,如果将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成绩考虑进去,成绩才更真实,更接近实际。

参考文献:

[1]熊苹.走进现代学徒制:英国、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4]徐倩.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72-75.

[责任编辑:秦锦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28(2016)03-01-04

DOI:10.16850/j.cnki.21-1590/g4.2016.03.001

收稿日期:2016-03-11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JG15EB053)

作者简介:孔令艳(1964-),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历史文化。

Exploration o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Uder Modern Apprenticeship Btween Higher School and Enterprise

KONG Lingyan
(Jinzhou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Jinzhou 121000,China)

Abstract: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practical training model,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e emergen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ccelerated the school-enterprise cultural integration.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lear the connota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pattern of culture fus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under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explore the methods and path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under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build new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chool-enterprise cultural integration;personnel training mode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