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瑶医撮痧法治疗暑痧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2016-03-28 02:46彭倩龙凯李季张婷婷
保健文汇 2016年4期
关键词:施术筋脉瑶族

●彭倩龙凯李季张婷婷

浅谈瑶医撮痧法治疗暑痧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彭倩1龙凯2李季3张婷婷1

撮痧疗法,属于瑶医学中的非药物疗法,其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是治疗暑痧的重要方法,深受广大人民欢迎。

瑶医;撮痧;理论

瑶医学是我国民族医学的重要成分,发源于我国西南瑶族地区,是瑶族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沿用不衰,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瑶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瑶医学的传承多是以山歌的形式世代相传,形成了一门颇具特色的民族医学。瑶医学对于疾病的防治有其鲜明的特点,不但药源丰富、采集方便,而且用药简单、方法多样。其治疗方法不仅包括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针刺、艾灸、针挑、刮痧、按摩、拔罐等常见疗法,还应用了火攻疗法、磨药疗法、火油灯疗法及杉刺疗法等独具瑶族特色的治疗方法。

1 瑶医对暑痧的认识

瑶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基础在于人体各脏器之间、人体各脏器与环境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而疾病的发生则是因盈虚失衡所致。所谓“盈”是指,某一方处于较为强盛的状态,反之,当某一方处于较为弱势的状态时,称之为“亏”。各种内外因素使平衡处于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盈或过亏时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暑痧”,又称为闭痧或阴痧,属于瑶医“痧症”的范畴,是一种急性的外感热病,多发生于夏秋之际。暑痧主要症见肢体酸重疼痛,心慌胸闷腹胀,困倦昏冒,甚者可见,高热气促,眼目昏黑,手脚痉挛,不省人事。该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外感痧气秽浊之邪,或冒暑劳作等,以致机体气机升降失调,营卫失和,进而全身筋脉气血运行不畅发而为病。瑶族地处我国西南亚热带地区,瑶族人民身居山野之中,其生活环境高温多雨,人们贪喜冷饮,易招致署、湿、热邪,暑痧为常发病、多发病。经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寒、暑、燥、湿、风,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夏秋之际,暑湿熏蒸,人生天地间感触山岚瘴气,腐败秽或四时不正之气,或误食不洁之物,而至阳气被遏气血阻滞,升降失常,秽浊内阻,胃肠壅蔽,而发痧症。夏秋季节为暑气当令之际,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较大。当人体内的三部之气、筋脉之气与外来署、湿、热邪相互杂合,加之夏季人体正气常不足或劳累过度机体津气耗伤,机体自身脏腑间盈亏失衡,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失常,发为此病。

2 瑶医撮痧法治疗机理

瑶医学认为“诸病入于脉”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撮痧法治疗暑痧的理论依据。筋脉是人体一切生理物质存在及运行的依托,也是病邪播散及传变的载体。因此,在疾病的防治上,应当开启筋脉脉道,使病邪有出路,进而调节人体盈亏使之处于平衡状态,盈亏平衡人体才得以安康1。撮痧法属于广义刮痧法的范畴,又称为揪痧法、抓痧法、拧痧法、扯痧法、挟痧法、挤痧法2。千百年来,瑶医应用撮痧法治疗暑痧,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在瑶医民间沿用不衰、流传久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撮痧法是在瑶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应用“穿经走脉”、“风亏打盈”、“导滞开结”的治法,刺激体表部位,开启脉道,行气活血散壅滞、运脾和胃利湿化浊、消暑散热,从而将邪气祛除,使机体保持盈亏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暑痧的目的。

3 具体操作

3.1 术前准备

操作前,备清水1碗,施术者在每次撮痧之前先用清水润湿手指,以起到润滑的作用。

3.2 操作手法

确定施术部位后,施术者五指弯曲,用拇、食指指腹或食、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施术部位皮肤相对用力,拧提起体表皮肤与肌肉,然后再松开,如此反复直至被拧起的部位出现紫暗红色痧痕为止。

3.3 主要施术部位

(1)颈部:第五颈椎左右各旁开1寸、大椎穴左右各旁开1寸;

(2)胸部:腋前皱襞上2寸(左右各一),华盖穴及华盖穴左右第二肋间隙;

(3)腹部:神阙左右各旁开1寸;关元穴及关元穴左右各旁开1寸;

(4)腰背部:肾俞与胃俞(左右各一)。

4 案例

马某某,女,49岁,正值夏暑之际就诊。自诉5小时前,因于厨房内炒菜后,出现头痛胸闷、恶心欲吐、腹痛腹泻,伴身热、冷汗、心悸、全身乏力,舌黄腻,脉滑数。属于瑶医学中“暑痧”,采用扯痧法,取大椎穴左右旁开1寸及神阙穴左右旁开一寸。施术完毕后,患者症状即刻好转,神清气爽,判若两人。

5 结语

瑶医学是瑶族人民生活实践及长期与疾病抗争而产生的智慧结晶,其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独特的民族特色。由于瑶族人们长期居于西南地区山野之中,气候炎热潮湿,饱受暑痧疾病的困扰。撮痧疗法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是瑶族人民治疗暑痧的疗法之一。

(作者单位:1成都中医药大学;2四川省人民医院;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李彤. 瑶医医理简述. 广西中医药. 2003(06):39-41.

[2]Weber, Christian, Meiler, et al. CCL17-expressing dendritic cells drive atherosclerosis by restraining regulatory T cell homeostasis in mic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1;121(7).

彭倩(1990~),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针灸。

猜你喜欢
施术筋脉瑶族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以石养腧
知足常乐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炎症反应的影响
一统天下(龙首)
校园妖怪录,你能逃出手掌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