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的儿童文学

2016-03-28 03:17吴立刚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0期
关键词: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家

吴立刚

“痛并快乐着”的儿童文学

吴立刚

“痛苦”与“悲伤”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儿童文学作家成长的必经之路就是要学会用儿童文学语言表述“痛苦”与“悲伤”。所以儿童文学始终都应该是“痛并快乐着”,并不是一味地“快乐”,反而是痛楚让我们记得存在和成长,让我们学会分辨,变得深刻与从容。

儿童文学;“痛并快乐着”;责任;担当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大家庭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来我国的儿童文学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曹文轩更是在今年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文学奖。在这一消息引领下,新一轮的儿童文学热情更是被点燃。有分析称,随着“书香社会”的建设,“全民阅读”良好氛围的营造,素质教育的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以及“二孩政策”的施行,将有更多的儿童阅读需求被释放,中国儿童文学或将迎来“黄金十年”。

然而,我国的儿童文学现状并不容乐观,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隐忧,亟待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笔者作为一名儿童图书出版的编辑,认为我们的儿童文学应该在“痛并快乐着”这一主题的引领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创作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既深挖自身潜力,向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又要学习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个性表现手法、独特的艺术创意方面的优长,超越前辈,开创未来。

为何是“痛并快乐着”?儿童文学不一直都是让儿童快乐的文学吗?不可否认,让儿童在阅读后感到快乐和愉悦是儿童文学的功能,但“痛”更是让儿童文学存在的必须与根本。同时我国儿童文学发展存在的几个不容忽视的现状之痛,也在提醒着这一主题的存在。

一、为何说“痛”是让儿童文学存在的必须与根本?

纵观我们人类的文学史,可以简单地说,就是人类自身的一部苦难史。让人们奉为经典的文学名著,哪一部不是充满了悲欢离合与苦难沧桑?成人文学中的《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等都向世人展示着这个世界的残酷与现实的规律,但是更是在磨难之后,在字里行间彰显出人性的光辉,确证着我们人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但当这个真实的世界摆在天真、纯洁的儿童面前时,作为成年人该如何告知尚不成熟、还处于人类幼年的这个群体,“世界”是什么,“痛苦”是什么,“悲伤”是什么。这时儿童文学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它存在的真正意义,就是用它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以适合儿童的语言文字、生动优美的图画,在儿童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向孩子们讲述这个他们存身的真实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如笔者童年看过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童话悲剧性色彩居多。而恰恰就是在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灰姑娘饱受虐待、莴苣姑娘受尽幽禁之后的解救和救赎中让我们坚持看到最后,才会得到莫大的欢愉与释然,觉得生活是美好和有希望的。“痛苦”与“悲伤”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而笔者认为儿童文学作家成长的必经之路,就是要学会用儿童文学语言表述“痛苦”与“悲伤”。“痛”的感悟,是直入心灵的感悟。肌肤的痛,让我们一下就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情感的痛,让我们体会到亲情、爱情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我们其实无法直接告诉孩子们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渴望的温暖与幸福,只有他们真正接受过寒冷与绝望的洗礼,才可以知道那一丝光亮的宝贵。但我们不可能把孩子们都放入那样的环境,而到位与恰当的讲述却可以帮助他们尽量去理解人生的真谛。另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所不能回避的。那就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民族记忆。我们的民族曾经深处苦难当中,对“伤痛”有着深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应该通过儿童文学深入浅出地正确告诉我们的后代,通过阅读那些痛的记忆,体会与学习如何面对与处理困难,从而传承、培养与沉淀出我们民族勇敢、坚韧的气质。所以儿童文学始终都应该是“痛并快乐着”,并不是一味地“快乐”,反而是痛楚让我们记得存在和成长,让我们学会思考、分辨,变得深刻与从容,勇敢与坚强。从曹文轩老师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就可以看出,会讲“痛苦悲伤”的儿童故事,应该也是获奖评判的一个标准。本届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对曹文轩也有这样的评价:“曹文轩的作品书写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二、我国儿童文学的现状与隐痛

第一,儿童文学作品结构缺失之痛,儿童文学作者梯队缺乏之痛。现在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以童话、儿童小说、生活故事为主,校园文学成为主流,而少见关注留守儿童、失足少年、困难家庭的文学作品。优秀的纪实儿童文学、儿童科幻故事及诗歌、散文作品、儿童戏剧和电影更是鲜见。以儿童电影为例,现在我们能在影院看到的儿童电影寥寥无几,有的也是以电脑技术制作的3D电影或动画片为主,已经几乎看不到真人表演的电影作品。今年六一儿童节档期就都是动画片,这些电影也许热闹好看,但是却离孩子的现实生活有着莫大的距离,看后更多的是情绪上暂时的快感,而非情感上的感动与体会。同时,适合低幼亲子阅读的幼儿文学、小学生阅读的作品多,适合初中和高中生阅读的作品少,适合解决青春期少年成长烦恼的经典原创文学作品更少。许多少年的青涩时光在与课本的对决中度过,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带给他们的困扰与困惑时,儿童文学作品又给了他们多大的帮助与指导呢?!抚慰、理解、榜样的力量,责任、担当、勇气的养成,在我们共同的指尖滑过,职责之痛不免让人痛楚与汗颜。同时,儿童文学作家的梯队结构也呈现着中老年作家多、青年作家少的现状。更多的年轻人在成人后,生活上的压力让他们在金钱与利益的海洋里上下,投入网络文学的创作,在爱情、穿越、玄幻与宫斗的世界里沉浮。有些年轻作家和画家虽然也投入了儿童文学的创作,但更多的是投入低龄儿童文学和绘本的创作,等待他们的成长和创作出有分量的作品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和过程。

第二,面对着我国6000万留守儿童,儿童文学要担起自己的职责,不要在将来有失责之痛与遗憾。由于我国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城乡教育条件的差距,在历史、经济发展以及地理情况等客观因素下,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出外打工,将他们留在家乡让老人照顾。在他们童年的成长生活中,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失去了本应得到的爱护与关怀,家庭阅读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更是无从谈起。在没有规范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的环境中,他们极易产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上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较,他们更加需要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的帮助与关注。我们应该摆脱儿童读物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减少经济利益的束缚,调校儿童文学娱乐化的方向,真正放下身段深入生活,走向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多多创作反映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现状及心理状态的优秀作品,呼吁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社会、学校和家庭各个方面入手,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阅读条件,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留守儿童的童年也能充满阳光和快乐。至少通过儿童文学读物,能够给这一群体直达内心的抚慰与温暖,让他们知道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有人理解他们的茫然、敏感甚至是悲观。尽量去减少他们成长过程中心理需求的缺憾,帮助他们解决成长道路上的困惑与障碍,让儿童文学给留守儿童以最大的人文关怀,不要在帮助留守儿童这一本应尽到的职责上,迷失得太久太远。

第三,儿童文学繁荣背后的那一丝隐忧:儿童文学作品与图书存在着过度市场化、商业化,内容趋向于娱乐化与游戏化的倾向。在商业化写作背景下,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为迎合读者的口味,在娱乐、消遣的游戏精神影响下,成为文字浅显、情节轻松的类型化作品,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搞笑、幽默、内容肤浅的作品。同时许多作者写作的速度在加快,出书的速度也在加快,文字越来越浅显,故事越来越套路,看似充满了想象力天马行空,热闹丰富,实则缺乏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体会与经验,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作品自然也就缺失了最为重要的内核,在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的引领下渐渐失去了独创性、丰富性与真实性。有些作者为了经济效益,刻意回避了儿童成长中必须面对的伤痛。这些“概念化”的作品脱离了现实,离开了现实的生活,回避了那些真正能培养责任、激励奋发精神和内心深处感动的故事,甚至是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关注当下的意识、勇气和决心。当我们选择了既没有难度又没有深度的写作的时候,文章里的人物也就没有了在压力下做出选择的艰难,也没有了面对问题时的烦恼,自然也没有了解决问题时的勇气与智慧,也就更不需要在真实的事件中彰显性格。由于缺乏现实生活中生动的细节,因而也就缺乏感染力,当然也就缺乏精神的鼓舞、心灵的指引和人性的光辉。这样的作品中,很难寻觅到成长中儿童需要的榜样力量、朋友关怀,也难寻觅到心理的慰藉、温暖与反省。当儿童文学过分娱乐、庸俗的时候,它也就失去了对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引领,难以打动孩子们内心的那颗火种,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孩子们笑过之后,难以留下深刻的痕迹。当简单而轻松、快乐的浅阅读代替了深层的感受和思考,那这样的学习会将我们的未来带向何方?所以恰恰是“痛并快乐着”的儿童文学主题,才是我们要倍加敬畏与呵护的,伤痛过后学会承受、抗争与奋斗才会收获真正的快乐,才能深刻地体会快乐的可贵。就像曹文轩说的:“儿童文学并不是让儿童快乐的文学。”

三、结语

不论发展到何种阶段,笔者始终相信“痛并快乐着”都将会是儿童文学的根本与主旨。儿童文学要会写“快乐”更要会写“伤痛”,儿童文学犹如帮助儿童飞翔的翅膀,而“伤痛”就是让这翅膀得以飞翔的逆行朔风,风越大飞得越高越远。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出版过程,当然也远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与简洁,任何一部好的作品都要经过对生活体验的积累与沉淀,经过潜心钻研,不断提高文字表达水平与技巧的过程。这种沉淀与过程也是“痛并快乐着”的。作家和出版人要牢记儿童文学的价值追求,在思想和艺术上深深地挖掘当代性、先进性,在现实中融入梦想,在文字中深植情感,将儿童的天真真挚与自由想象,同道德与哲学相结合,关注儿童现实的生活现状与成长问题,在“痛苦”的创作、批评与自省中沉淀、自律与进步,引领小读者们思考和追寻生活的真谛,最终获得那份真正的“快乐”。

[1]汤素兰.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5-03-09(16).

[2]蒋肖斌.儿童文学不是让儿童快乐的文学[EB/OL].http://article.cyol.com/m/content/2016-04/10/content_12398742.htm.

[3]陈晖.儿童文学:请为孩子留下童真[EB/OL].http://news.gmw.cn/2016-05/28/content_20303797.htm.

吴立刚,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猜你喜欢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家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作家的画
两袖清风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