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 江
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状态分析
湛 江
微信公众号作为高校学报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日益受到研究者和运营者的关注。分析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近年来的发文量情况、部分学报公众号及其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数,阐述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方法,应立足高校,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发文内容和读者感受,保证合适的发文量和发文形式,不断提升期刊综合影响力。
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发文量;阅读数;运营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是学术期刊基于其纸本内容和网络资源等开发的微信服务平台,可以实现移动出版、阅读、稿件查询等功能,是学术期刊继纸质出版和网络出版之后的又一个期刊发布和宣传平台,现日益受到学术期刊界的关注。2012年底至今,各类学术期刊相继开通并运营了微信公众号,不少学者对其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1-4]。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的权威性、坚实的用户基础、丰富的办刊经验和专家储备等方面与其他学术期刊有着很多共同点,但在作者和读者的地域性、办刊宗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有所差异[5,6]。本文拟分析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在发文量、阅读数、不同类型文章的关注度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高校学报自身的特点,分析其公众号运营的策略,以为广大高校学报建立和完善各自的微信公众号和制定适合自身平台营运的策略提供实证依据。
于2016年6月30日在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学报”进行检索,获得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120家,统计其发文量的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发文量在不同月份时呈波动变化。3月或4月发文量较高,1月、2月、7月或8月发文量较低,发文量低的月份为高校假期。
在120家公众号中,有38家曾经或在运营微博账号,占比31.7%,其余82家仅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从图2可以看出,已经运营微博的大学学报在微信公众号运营初期,其发文量远大于未运营微博的,这或是因为前者在移动终端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适合发布的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者的发文量略高于后者。
图1:大学学报公众号在不同月份的发文量情况
图2:已运营微博的学报的微信公众号的发文量情况
表1反映了10家发文较为连续的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2015年6月—2016年5月文章被阅读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的总篇均阅读量较低,为85.6。其中,“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的阅读数较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2家的阅读数大于200,其余有5家低于50,较不理想。
从不同类型学报微信公众号的阅读数来看(见表2),5家社科类学报微信公众号的总篇均阅读数为110.5,远高于自科类学报;7家核心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的总篇均阅读数为64.7,较低于非核心期刊,这可能与后者的样本数较少有关;5家运营过微博的学报的微信公众号的总篇均阅读数为71.7,高于未曾运营过微博的。
表1:10家学报微信公众号的篇均阅读数情况
表2:不同类型学报微信公众号的篇均阅读数情况
10家学报微信公众号近一年总共发文1070篇,其中关注度较高(阅读数大于100)的共191篇,占比17.9%。笔者选取了3家公众号,分析其受关注文章的类型(表3)。3家公众号发布文章时都配有图片,其中大部分是单篇发布。在多篇同时发布时,栏目中第一篇文章的篇均阅读数略高于非第一篇的。在文章内容方面,一些与作者相关的内容,如写作和投稿技巧、与学科或所属大学相关的消息或科普知识等,受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学报的目录或与学报相关的消息、喜讯等。受关注度较低的是学报的学术论文,其中以原文形式发布的论文受关注度最低。这一研究结果印证了文献[1]和[2]的分析。
另外在统计中还发现:学报目次的阅读量波动较小,基本略高于该账号的平均阅读量;账号发布的学术论文的阅读量波动较大,大部分较低,但有一些远大于平均水平。这些阅读量很高的论文,除了选题较好以外,一些校内知名度较高的学者或管理者的文章,容易受到读者(大部分是校内读者)的关注。
表3:公众号中不同类型文章的关注度分析
微信公众号对于广大高校学报来说,是一种新的移动媒介。将微信公众号运营好,可以使高校学报(特别是一些知名度或影响力较低的学报)获得更好的关注和发展空间。因此,高校学报应当突破各种限制,努力运营好微信公众号。
首先,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用户的使用与阅读习惯、账号主体的条件等。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高校学报公众号发文量在不同月份的波动较大;期刊的知名度、运营新媒介的经验、文章的发布形式等,对公众号阅读数影响较小;期刊类别(社科或自科)对公众号阅读数有一定的影响;最影响公众号阅读数的是文章的内容,其中与读者相关的文章关注度最高。
其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应以读者为中心。高校学报的读者和作者不少为校内或对口科研院所的教师、研究员或研究生,有着较为固定的群体,其微信公众号在运营时应当首先关注这类群体。尽可能多地发布一些科普知识、写作和投稿技巧,或与读者、学科或单位相关的消息等,如一些科研基金的申报通知、其他刊物的征稿消息等。在发布学术论文时,应充分考虑读者浅阅读时的感受,花一些精力将学术论文总结提炼后再进行发布。例如,将论文的主要成果以消息或通告的形式发布;对于三段论的论文,拿出最精彩的那段放在公众号上即可。
再次,运营公众号时应充分考虑文章的发布形式和频次等。一些文章在发布时,若没有合适的配图,可以用学报封面作为配图,以强化读者对学报的感知。对于一些固定栏目的文章,可以以一次多篇的形式在公众号上发布,并选择其中影响力最高的文章置于栏首,以提升读者对学报主要栏目的印象。在发文频次方面,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应尽力避免在寒暑假发文较少的现象,此时可以发布一些生活或科普常识,如申报课题技巧、防暑等,使得读者持续关注公众号。
总之,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在发文量、账号主体类型和文章受关注度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应当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努力挖掘读者、作者、专家群体较为固定且相互间“强关系”等优势,使微信公众号真正成为纸质期刊的另一种传播媒介,不断提升期刊综合影响力。[本文系江苏省期刊协会课题“媒体融合要在优势互补上下功夫”(项目编号:2015JSQKB011);“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趋势及思考”(项目编号:2016JSQKA010)]
[1]张艳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5):524-531.
[2]马勇,赵文义,孙守增.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9):77-81.
[3]杨曙.基于实证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应用调查[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88.
[4]马爱芳.我国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5(5):481-484.
[5]湛江.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的比较与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4(12):46-47,51.
[6]湛江,朱宝林.综合性高校学报的现状及转型思考[J].出版广角,2015(12):67-69.
湛江,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