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学学术期刊编辑身份的复合性质——以《新中医》期刊近两年工作为例

2016-03-28 03:17骆欢欢郭桃美郑锋玲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中医学论文

骆欢欢 郭桃美 郑锋玲

论中医学学术期刊编辑身份的复合性质——以《新中医》期刊近两年工作为例

骆欢欢郭桃美郑锋玲

中医学期刊因其承担着引领中西医结合科学全面发展的重任,肩负着以西医学思维研究中医学机制的重要职责,却又同时承载着传承中医学伟大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使其编辑具有学术解读、缔构编撰、研究实践的复合性质。指出只有充分发挥中医学期刊编辑学术解读、缔构编撰、研究实践的复合性质,让期刊编辑主动进入研究,分担研究者的部分责任,呈现复合身份,才能有效提高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成效,进一步完善论文撰写的质量、提升期刊质量,并作用于次生资料的准确性,裨益于社会媒体及患者的解读。

中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性质;复合

郭桃美、郑锋玲,广州中医药大学新中医编辑部。

在浩瀚的科技期刊海洋中,有一类稍显特殊的期刊——中医学期刊。它们既承担着引领中西医结合科学全面发展的重任,肩负着以西医学思维研究中医学机制的重要职责,却又同时承载着传承中医学伟大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默默耕耘、兢兢业业工作的中医学编辑虽默默无闻,但他们对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的孜孜追求,及其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细致敏感,使其有着与众不同的复合性质——学术解读、缔构编撰、研究实践。

为了更好地明确以及反复地刻印这种复合性质,《新中医》期刊近两年做了一些研究尝试。在《新中医》期刊最近两年的编辑工作研究中,开始尝试鼓励作者队伍——临床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等,观察期刊的论文在读者中的反响,包括社会守护者——媒体的反响。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被要求采取宣誓的方式以确认将“不伤害”作为第一原则[1];而作为医学期刊编辑,似乎被免去了这一职责,然而期刊编辑所编撰的论文却更有可能影响成百上千位患者的诊治甚至命运。我们进行了一个由中医内科学临床医生牵头的团队评估项目,调查临床患者自行阅读中医学相关疾病论文的状况。1889位患者填写了调查表,其中约43%的患者在就诊前通过网络了解了疾病的基本资料,甚至有13%的患者自行诊断、自行治疗;约21%的患者通过网络查询了疾病相关学术期刊论文,了解新近研究成果。而另一方面,引导调查的71名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师也完成了针对自身的调查研究,他们认为多数患者提及的网络资料,甚至学术期刊论文均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如研究的规模、性质、限制、成本、效益、危害,证据质量,替代治疗方法的可行性等,有误导患者之嫌,严重影响医疗工作。由此,针对这些问题与需求,我们提出了一个间接的解决方案,即是否有必要充分发挥中医学期刊编辑学术解读、缔构编撰、研究实践的复合性质。在部分研究中,让期刊编辑主动进入研究,分担研究者的部分责任,呈现复合身份,从而适当提高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成效,进一步完善论文撰写的质量、提升期刊质量,并作用于次生资料的准确性,裨益于社会媒体及患者的解读。

一、独辟蹊径,利于受众

中医学专职研究者,如同其他学科研究者一样,均有易于夸大他们发现的重要意义的趋势,但却又务必避免这一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在发表的中医学论文中还存在这种偏执的话,其对研究者的研究及其研究的中医临证实际作用,以及受众的理解运用都是灾难性的[2]。同行评议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可以纠正这一偏执的[3],然而事实上,这种偏执继续存在着,其可能是由于同行本身存在着对于中医学学术系统的偏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期刊受众——医疗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媒体、患者,我们在2015年尝试了在网站上匿名公布一些已刊用论文的同行评议具体评审意见,同时邀请兄弟期刊编辑也给予评审意见,包括论文对中医学发展的意义、论文的临床实用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的展望及前景;并随之邀请阅读了以上复合审稿意见的网站读者留下评论及感想。在2015年有选择性地公布了60余篇论文的复合审稿意见,均获得了每篇40次以上的点击量,点击量尚属满意。留言的读者,61%认为从同行评议的评审意见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87%认为兄弟期刊编辑的评审意见可以更好地理解论文。

来自同行评议的评审意见指导临床的效应显而易见,然而来自期刊编辑的评审意见可以更好地梳理论文,则值得探讨。期刊编辑因为其专业的本质,具有再创性,即信息知识有序化、媒体化、社会化的特点,所以其对研究结论的编辑,解决了精神文化的个性化与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使精神文化个性化可以满足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社会化[4]。而如果将编辑的这一效应尽量前置,在研究项目伊始即量体裁衣,而不仅仅是论文后期的修剪装饰,则可以独辟蹊径地提高论文的可读性、传播性,切实有益于各层面受众。

二、融会贯通,助于作者

当初步确定了论文撰写的基本框架之后,作者及其团队就要开始构思框架,一篇全新的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困难,如何体现新的研究结论、新的思维理念,都需要作者细细思量,甚至经历“被推翻—补充研究—重新撰写”的过程,让作者尤其是中医学期刊为数众多的临床医疗工作者对论文的撰写工作望而生畏,由此滋生了论文代写等灰色行业[5]。另一方面,常规写作经验匮乏的作者是很难整体把握与细节处理兼顾的,又或者很难确定华丽的辞藻与过于口语化的语言、过于文言文化的组句之间的均衡,又或者不经意地在学术论文中注入了过于深邃的思想或情感以表达对中医学的挚爱。而中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要求学术思想要从延绵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出发,以传承传统中医学文化、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为旨归,只有长期稳定地从事中医学学术论文撰写这项工作、并以此为己任的人才能胜任。

近两年《新中医》期刊尝试主动出击,前往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下属的几家附属医院进行了多次相关内容的宣讲及征集,由此获得了一些邀请,得以开展辅助研究及写作,收获了双赢的硕果。在一个预期2012—2014年进行的中医临床基础甲型流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中,其临床中医证候部分研究开展不顺,以致中期检查时评价不佳。我们从编辑的角度挖掘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临床观察病例较预期大幅度缺省,及临床观察病例诊断时效性较差。针对前者,编辑利用自身广泛联系多家医院的优势,牵头组建了三家三甲医院的研究团队,并及早明确了相关权责及成果分配;针对后者,我们一起反复梳理了相关文献,利用uptodate等数据库获得了相关前沿诊断信息。2014年11月,随着广东逐渐入冬,新一轮甲型流感爆发,该研究在改进了研究团队及研究方案后,临床症候观察百举百捷。后期,因势利导,《新中医》期刊跟进该项目的青年编辑指导了论文的撰写,该临床观察形成的两篇论文分别在《新中医》期刊分两期连载,时间紧凑。这一尝试一方面提升了《新中医》期刊的用稿质量、时效性及基金论文比,有效网罗了更广泛的实力作者团队;另一方面作者收获了论文的丰硕成果,也顺利完成了基金课题,实为双赢。

编辑活动是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缔构活动,其基本特性是对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的组织与构成,是参与人类文化创造的社会活动[6]。“编辑的任务是编创媒体,缔构文化。”“磨刀不误砍柴工”,期刊编辑进入辅助研究、指导写作的复合角色,对中医学研究成果的细节性、易读性、时效性、客观性传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面面俱到,勤于研究

作为一名中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他们在日常忙碌的工作中还需要总是带着一双研究的眼睛和一颗研究的心来从事中医学论文编辑工作。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态为依托,他们才能成为出色的编辑。事实上,中医学学术期刊编辑的研究对象可以指向具体中医中药学学科的“信息、知识”,也可以针对编辑学方面的“信息、知识”,研究者们可以运用大胆想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来分析问题、开发思路[7]。《新中医》期刊老一辈的编辑专家,十分注重到临床一线参与诊疗工作,认为对于极其注重循证的中医学学科,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有利于编辑不断更新对临床医疗科研论文的理解,并促进他们完善文化缔构活动。一周几次的临床一线诊疗工作未必能完全与时俱进地紧密贴合目前诊疗实际,但如若完全不了解临床实际,只闭门造车编校论文,对于提升期刊论文质量,不但不会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损伤服务读者的效果。近年来,由于国家执业医师法的规范化[8],《新中医》期刊一些青年编辑已不能步入临床路径。但是青年编辑多数在研究生就读阶段即在导师的潜移默化下广泛投入中医学自然科学项目的申报、执行活动中,拥有高涨的热情、蓬勃的激情和深厚的学术渊源[9]。一方面,申报中医学课题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学科领域进行广度、深度、厚度、细致度等维度的深入研究,求精求细,是对每一位编辑其自身学科信息的再认识、再提升;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大数据索取、运用、检索、分析[10],要求研究者与时俱进,而作为缔构文化媒体的编辑易于脱节,编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求新求变,才能跟上文献信息检索的步伐,也才能更好地进行编创活动。同时,《新中医》期刊在管理上还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编辑申报出版专业社会科学的校级、厅局级、省级、国家级各级课题。这些项目涉及中医学期刊之间及中医与西医期刊内容和质量的对比研究、中医学期刊编辑的培养以及中医学期刊数字化战略的实践研究、对未来期刊互联网+形态展望的前瞻性研究等。同时,针对编辑部日常管理、理事会的构建与经营等普适性问题,如版面费的收取方式及其合理性、编校质量提升的方案、期刊App与微信公众服务号的侧重与融合等问题,《新中医》期刊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均给予设定一些专项应用性研究课题资助。

编辑在研究工作中,应当注意做到着重思维方法的深挖掘、深体会,感受科学研究过程中大胆想象与小心求证、发散思维与收束思维、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相辅相成[4]。编辑活动,或者说编辑这一职业,其性质本身复杂并且不断发展变化,有着多重含义;不同科学发展阶段、传播媒体、构成要素均会对编辑行为的本质属性做出不同的需求;不同编辑也具有不同的中医学专业背景,采取不同的学术视角,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在对编辑行为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研究时,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编辑学研究结论裨益于中医学期刊质量的提升。

王振铎给编辑概念的定义:编辑是为满足读者需求,策划创构媒体,开发选题资源,组织作者撰稿并采集作品,经过审理加工,编排定本,再经检校复制、出版发行或传播,促进社会人文交流的媒介传播活动。[11]“强调编辑活动在缔构社会文化方面的整体价值”;编辑活动就是缔构文化媒体,使之便于传播的创造性劳动。对于中医学期刊编辑,期刊论文的社会影响因其长远性,不容忽视。我们知道,学术期刊不可能不重视引用率、点击率、下载率,所以编辑可能潜意识地在选题组稿时发生偏颇,甚至默许成果夸大、吸引眼球。比如,有学者指出,《针刺研究》的论文中针灸治疗的疗效程度与广度被夸大,由此误导了社会媒体及广大患者[12]。解决之道,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道德觉悟层面的界定,而仍是应履行编辑的学术解读、缔构编撰、研究实践的复合性质,让编辑与研究者更紧密地连接,互通有无,共享信息,以矫正成果的发布,更科学地引导患者和社会媒体。[本文系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学术质量提升(120)基金项目]

[1]周晓菲.中医医德伦理思想根源及其内涵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Ioannidis JPA.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J].PLoS Med,2005(2):124.

[3]徐志英.科学文章同行评议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1):1355-1359.

[4]李景和.编辑本质的界说与研究者的思维方法[J].编辑之友,2008(5):79-82.

[5]胡志斌.代写代发论文:一个亟待法治的科研怪象[J].出版发行研究,2013(3):5-9.

[6]阙道隆.编辑学理论纲要(上)[J].出版科学,2001(3):9-24.

[7]任定华,胡爱玲,郭西山.编辑学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

[8]罗嵇宁,王跃龙,邓志毅,等.执业医师依法管理比较[J].中国医院管理,2012(2):18-20.

[9]周文辉,李明磊.基于高校调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3(3):59-65.

[10]苏大明,张玉燕,张华敏,等.循证医学主题综述知识系统UpToDate研究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3(10):94-97.

[11]王振铎,赵运通.编辑学原理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12]韩焱晶.《针刺研究》稿件中存在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J].针刺研究,2012(6):511-514.

骆欢欢,副编审,广州中医药大学新中医编辑部;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中医学论文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