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心理护理

2016-03-27 19:36:32史妍婷迟双会刘永程海清刘佩佩
保健文汇 2016年7期
关键词:情绪康复病人

●史妍婷 迟双会 刘永 程海清 刘佩佩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心理护理

●史妍婷 迟双会 刘永 程海清 刘佩佩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患者情绪障碍尤其是脑卒中后抑郁对原发疾病的负性影响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我们急需寻找一种针对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系统有效的方法。

脑卒中;脑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数国家脑卒中发病率为每年200/10万左右,我国约120/10万~180/10万。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59/10万[1]。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作、生活、学习节奏的加快,社会应激源的增加,脑血管疾病日益增多,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且由于患这种病的人多数是老年人而且卒中发病具有反复的特点。急性发作时多数患者有单侧肢体瘫痪、失语、眼歪斜等,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大小便失禁,由于嘴角歪斜使病人进食非常困难,造成生活不能自理,感情不能交流,使病人十分痛苦,患者的情绪障碍对原发疾病的负性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我们急需寻找一种针对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系统有效的方法。

1 脑卒中及脑卒中后抑郁定义

1.1 脑卒中

又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1.2 脑卒中后抑郁(PSD)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前提条件病因必须是脑卒中,而非其他事件,而且必须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病人的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3]

2 心理护理治疗

现在心理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认为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减轻PSD病人症状起到重要的作用[4]。因为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的丧失是突发的,缺少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极易导致脑卒中后抑郁,有报道,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1年内未恢复者,预示着长期抑郁的存在[5]。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临床多采用分阶段护理干预。

2.1 发病阶段

发病后,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担心预后不佳,会出现紧张、严重焦虑及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应全面了解其情绪状况,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5]。在了解心理需求和动向之后,多与患者交流,注意与他们进行感情沟通,绝大多数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所以我们要以坦诚的态度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详尽耐心地解释患者的疑问,态度要诚恳,语调要柔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2 初步治疗阶段

由于最初恢复速度相对较快,病情轻的患者早期有所恢复,许多患者容易盲目乐观,产生过高期望。我们应予适当的解释,以使患者有充分的心里准备,避免患者产生“药到病除”的不现实思想。否则一旦未达到预期目的,就对治疗产生怀疑甚至悲观失望,不利于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和恢复,使抑郁情绪加重。

2.3 残疾阶段

脑卒中致残率相当高,且功能恢复需要时间较长。所以这个阶段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6],对于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瘫痪问题,我们应予较大的关注。在实习及工作期间我们发现患者与家属(包括陪伴人员)是否接受健康教育与患者抑郁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

干预重点:(1)耐心讲解饮食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与陪伴人员一同帮助患者翻身、喂水、喂饭,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更重要的是予以患者重新生活的信心,使患者主动参与及配合治疗。(2)鼓励患者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完成日常生活,如穿脱衣服、洗脸刷牙,实现基本自理,并对患者每一微小的进步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3)参与一定的文娱活动,如下棋、听音乐,并创造使其多与人交谈的机会,使情绪有交流宣泄的途径,也使生活更加充实,以避免患者产生度日如年的思想。(4)良好的心理疏导: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不应忽略对其心理状态的观察与疏导,给病人提供充分宣泄情绪的机会,加强关怀,帮助其克服抑郁、自卑及焦躁心理[7],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2.4 出院干预阶段

对PSD的康复护理并不是随着治疗期结束而终止,出院后的干预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9]。因此出院前向患者家属提供科学的家庭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当患者出院回到家时,常常因看到自己熟悉的环境,触景生情,往往想到发病前的一些往事而痛苦不已。同时病情恢复缓慢,对是否能康复失去信心,,更是为别人给自己喂饭、端大小便心感不安,因此病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失眠,有的精神紧张,痛哭流涕,有的病人出现一种罪恶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产生轻生的念头等。这时家属应积极主动的接触病人,多关心,多安慰,多陪伴,以使病人产生归属感,以乐观的情绪去影响病人,同时要用一些病人较熟悉的实例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条件可以为患者寻找相似病情的病友,相互交谈鼓励,同时要教会家属做一些有利康复的治疗,如语言训练、按摩、肢体被动活动等,保持病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可加速疾病康复。强调对患者的情感支持与创造温暖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围放在首位;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随访,促进患者的角色适应与提高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1]杨蕊敏,王传馥.脑卒中的康复[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18(2)

[2]忻琪君.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风和神经疾病杂志,2002,119(2):124

[3]刘军,李海燕.脑卒中并发抑郁6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1):63

[4]徐烨.认知情绪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实践杂志,2007,13(2):143–144

[5]AstromM,AdolfssonR,AsplundK.Major depression in stroke patients;a32yearlongstandingstudy.Stroke,1993,24:9762982.

[6]孙秋香,梁芬,于鸿宾.老年病人脑卒中后抑郁社会支持与相关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3,10(5):13214

[7]陆雪松,陈青,姜亚军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J].临床荟萃,2003,18(5):259.

猜你喜欢
情绪康复病人
谁是病人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病人膏育
故事大王(2016年4期)2016-05-14 18:00:08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
我帮病人“走后门”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12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