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明
古诗争说“忙”与“闲”
●傅光明
编者按:歌以言志,文以载道。诗词体现修养与内涵,然而,在喧嚣和忙碌之余,能静下心来读诗词,对于许多人而言已成为一种奢侈。能从古诗词中发掘乐趣,写出道道,由古诗中“忙”与“闲”两种状态联想到当前政府整治官员“不作为”行为,体现了一名财政人的为官情怀。“财经文化”栏目倡导大家多读书、勤思多学,在八小时内外施展更广泛的才能,全方位展示财政人的风采。
在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中,围绕着人生的“忙”与“闲”形成了两种对比鲜明的看法,留下了大量的精诗妙作,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构造了一道道绮丽的诗苑景观。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题为《秋宿临江驿》中写道:南来北去二三年,年去年来两鬓斑。举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闲。他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世间存在的一种普遍而客观的心理,就是宁愿忙碌,不愿清闲。“谁人肯向死前闲”,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种大众追求。
但是与杜荀鹤观点相对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在题为《游城南十六首·遣兴》中写道:“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他更多地从个人体验的角度,感受到了“寻思百计不如闲”的好处,于是发出了少忧世事兼身事的“少作为”的感叹。
人生是忙好,还是闲好,两种观点谁对谁错?确实难以定论。但是我们从大量的诗歌中,可以体会到忙碌的快乐和空闲的寂寞与苦恼。
曾任唐代宰相的李德裕,在题为《长安秋夜》诗中写了自己忙碌的情形: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晚上,皇帝诏他商议军机大事,商议完毕,回家时已经是夜深人静了。天上挂着一轮明月,丝丝洒下露水打湿了自己的朝服。我想,他当时的心情应是快乐与艰辛两种滋味参杂。同时代诗人欧阳系在《京城杂咏》中写道:奉诏修书白玉堂,朝朝骑马傍宫墙。闸河东畔垂杨柳,时有莺声似故乡。这种快乐的心情更是溢于言表。
明代曾为朱元璋参议军国大事的重要谋臣——刘伯温。他退休回乡后,在题为《秋日即事(八首)》诗中写道:芳意自随流水逝,华年不为老人留。浮花冶叶休相笑,自古英贤总一沤。他还写道:寒星无数月如钩,槁叶呼风入敝裘。人世可怜唯有老,镜中憔悴梦中愁。诗中明显地表达了自己寂寞、苦恼和无奈的复杂心情。
为什么中国人从骨子里宁爱忙碌而不愿空闲?我认为除了与中国人勤劳的本性有关外,还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所倡导的人生理想追求相关,与中国人提倡的身食其力的教育有关。如《乐府》载三国时期的曹魏乐奏武帝(曹操)所赋“天地间,人为贵”,言人君当自勤劳,省方黜陟,省刑薄赋也。劳民为君,役赋其力。他更是在诗中慷慨陈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明帝有诗说:天地无穷,人命有终。立功扬名,行之在躬。圣贤度量,得为道中。晋代诗人陆机诗云:俯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于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成为众所周知的语言。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直白表达: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此外,还有提倡劳作而不能空闲的教育,如《元诗别裁集》中有一首诗:一日不力作,一日食不足。能知稼穑艰,天下自蒙福。清代的曾国藩临终前还给儿子留下遗训:习劳则神钦。
那么,一些诗人如唐代著名诗人韩愈为什么感叹人生闲好?笔者认为,这与他在官场所受打击的负面情绪相关。据新旧《唐书》载,风翔(今属陕西省)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据说开则岁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值开塔之年,正月,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持香花迎入宫内,供养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那场面类似今人举办的“佛教文化节”。当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认为皇帝是佞信佛教,于是写了一篇言辞偏激的著名谏文《论佛骨表》,递交给皇上,对佛的虚妄不实进行了多方面言辞激烈的批判,以图阻止皇帝佞信佛教。由于文章的一些言辞十分偏激,唐宪宗看了谏表后大怒,要处死韩愈。当时大臣裴度、崔群等出来为其说情,最后皇帝贬韩愈为潮州刺史。韩愈写诗记述了当时的情景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经历了这次生死打击之后,韩愈心灰意冷,于是有了“寻思百计不如闲”的感叹。
与韩愈经历相似的还有诗人白居易,他在遭遇被贬江州的政治打击后,态度有所改变。他在《三适赠道友》诗云:“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况我又心适,兼忘是与非。三适今为一,怡怡复熙熙。”在《闲行》诗云:“专掌图书无过地,遍寻山水自由身。”在《咏意》中说:“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他在《题施山人野居》诗中说: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他在《醉后》诗中说: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可见,追求闲适成为一种心理安慰。
其实,诗人们只是从嘴里诗里说好闲,而心灵深处却没有丝毫地闲着。如唐代诗人杜荀鹤作诗云:自小僻于诗,篇篇恨不奇。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他还在《山中寄友人》诗中说自己:深山多隙地,无力及耕桑。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破窗凤翳足,穿屋月侵床。吾友应相笑,辛勤道未光。李中在《寄赠致仕沈彬郎中》说:尘梦年来息,诗魔老亦狂。诗人戴叔伦诗云:故园归有日,诗酒老生涯。刘昚虚诗云: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王建在《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诗中说: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李中在《秋夜吟寄左偃》诗说:倦中新句诚堪喜,身外浮云不足忙。会钓垂名继前哲,任他玄发尽如霜。韦庄在《王道者》诗中说自己:应笑我曹身是梦,白头犹自学诗狂。诗人许棠诗云:烈烧飞荒野,栖凫宿广陂。东来与西去,皆是不闲时。更有诗人有志气地写道:壮志已怜成白首,余生犹待发青春。唐代诗人方干在《茅山赠洪拾遗》写道:圣代谏臣停谏舌,求归故里傲云霞。但爱身闲辞禄俸,那嫌岁计在桑麻。描述了圣贤时代一个谏臣自动辞职辞俸之后,主动到农村种田务农。殷藩在《寄许浑秀才》诗中说:文字饥难者,为农策最良。兴来鉏晓月,倦后卧斜阳。秋稼连千顷,春花醉几场。任他名利客,车马闹康庄。他认为耕田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由古诗词中的“忙”与“闲”,笔者联想到近年来在行政机关中常见的一种为官不为和懒政的现象,有的官员认为“少干事才会不出事”,只想当“太平官”。对此,要加大从严治党和治庸治懒力度,狠抓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问题。认真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根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现象,从中国古诗中读一点忙与闲的故事,或有裨益。■
(作者单位:湖北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