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张秋菊
豫南稻茬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张秋菊
豫南稻麦轮作区土壤黏重,通透性差,不利于小麦根系发育。根据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产存在的障碍因素分析,提高该区小麦的关键技术措施应重点抓好“换种、除渍、防病、治黏、培肥”10个字。
该区适宜种植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和耐湿抗病、稳产性好的中筋小麦品种。
在水稻收割7天前,开挖围沟、腰沟,排除田间明水,以便于机械或人工及时收割水稻,并在水稻收割后趁墒及时翻犁。稻茬麦田在耕翻前应将有机肥、化肥、磷肥均匀撒入田面,然后进行翻耕。该区麦田大多土质黏重,适耕期短,所以必须选择适墒期抢时翻耕耖耙,尽量把土壤整细整平,并打破犁底层,以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坚持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氮、磷、钾肥相配合的原则。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稻田环境条件,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释放。豫南稻茬麦每667m2产量300kg左右的麦田,一般每667m2施纯氮12kg左右,底肥、追肥各占50%,追肥宜在起身拔节期施用;每667m2施入纯钙镁磷肥40kg,钾肥3kg,磷肥、钾肥一次性施入作底肥。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至10月底,在此播期范围内,应先播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后播生育期短的品种。应特别注意改大播量为半精量播种,虽然该区往往整地质量不高,需要加大播量,但最大播量不能超过10kg。在播种方式上应改撒播为条播或穴播。即对于翻耕质量好的田块实行条播,翻耕质量差的田块实行穴播,以便改善小麦的群体结构,提高光合能力获得高产。
播种时应预留好厢面,厢面宽视地形而定,但最宽不能超过4m,否则起不到排明降暗除渍的作用。推广机械开沟,因其具有省工省力、土易打碎、覆土均匀等突出优点。开沟时首先开腰沟,然后开围沟,最后开厢沟,并确保做到腰沟深于围沟,围沟深于厢沟,沟沟相通,排水顺畅。
(一)冬前管理
一是查苗补种。二是促弱、控旺、转壮。对弱苗要及时追施人畜粪尿或速效氮肥,促弱转壮;对旺苗要采取深不耕、间苗、镇压等措施控旺转壮。三是增施腊肥。腊肥以有机肥、人畜粪尿、稻糠、稻秆、塘泥为主,以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防止倒春寒冻死麦苗,并达到冬施春用的目的。四是中耕松土。由于稻茬麦土壤质地黏重,易板结,利用冬闲季节锄麦,可以起到保温、降湿、促春后早发和穗大粒多粒饱的作用。
(二)春季管理
一是追施拔节孕穗肥。适期适量追施拔节肥有利于促进大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同时,还能促进小花分化发育,减少小穗和小花退化,对增加每穗结实粒数有显著作用。二是清沟排渍。因豫南稻茬麦区此期正好是降雨量较多的时期,特别是低凹地区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此期土壤湿度过大对小麦生长发育极为不利,而且很容易诱发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因此,该区应经常进行清沟排渍,排除地面水,降低地下水,以利防渍、防病。三是防治病虫害。目前稻茬麦最主要的病虫害是条锈病、纹枯病,对条锈病要推广“带药侦察,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经验,每667m2可用15%的三唑酮或12.5%的烯唑醇20~30支,对水50kg进行喷洒。对纹枯病当田间病株率达到15%时,每667m2用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支,或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支对水50kg喷雾,每隔7d喷1次,连喷3次。该区小麦返青后常易发生的虫害有红蜘蛛,当平均每33cm行长小麦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时,每667m2用20%的哒螨酮乳油50~70mL,加水50kg喷雾防治。
(三)后期管理
一是清沟排水防渍害。为保持小麦根系在后期的吸收能力,要求土壤有良好的通气条件。但豫南稻茬麦区此时正值雨季,如果麦田排水不良,长期积水,将由于缺氧严重影响根系的生理活性,降低根系的吸收能力,造成植株“枯死”或“炸死”,导致灌浆提前停止,籽粒大幅度下降,从而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这个时期必须管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停田干。二是防治病虫害。这个时期主要防赤霉病和蚜虫。防治小麦赤霉病关键是要掌握首次用药时间,即当麦田有10%~50%植株开始扬花时即可喷药预防,每667m2可选用80%多菌灵超微粉50g,加水50kg,常量喷雾防治效果较好。此期若发现百穗平均蚜量在500头以上,每667m2可用10%吡虫啉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水50kg常量喷雾进行防治。三是根外追肥。在小麦灌浆期间喷施磷酸二氢钾对2%的尿素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喷施时间应选在傍晚进行。对于种植优质弱筋小麦的田块此期不宜喷施尿素,以免降低品质。
该区小麦成熟时要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和“烂场雨”,确保小麦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