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农业局 陈梅菊
河南省油菜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濮阳县农业局 陈梅菊
(一)发展油菜对食用植物油安全供给的重要作用
油菜籽含油丰富,品质上仅次于茶油和橄榄油,“双低”菜油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据调查,2013年油菜籽产量1 446万t,可加工成菜油460万t,占全国自产食用油总产量的45%以上。我国是世界食用油第一消费大国,国内油料生产严重不足,约60%依靠进口,故应扩大油菜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二)发展油菜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油菜适应性很广,较耐寒,可作为盐碱地或新垦红壤荒地的先锋作物和绿肥作物。油菜根系能分泌多种有机酸,溶解土壤中难溶的磷素,提高磷素的有效性,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在农业生产上,油菜还可与稻、麦、棉、玉米、高粱、甘薯、蚕豆、豌豆、绿豆等多种作物实行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尤其是与谷类作物轮作,具有改良土壤、促进丰收的作用。因此油菜是用地养地、改良土壤的良好作物。实践证明,与油菜轮作后的水稻每667m2可提高产量10%左右。此外,油菜产业每年还为养殖业提供600万t以上的优质饲料蛋白质原料。
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热资源丰富,位于冬油菜产区和春油菜产区的生态交汇处,是油菜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以冬油菜种植为主,发展油菜增产潜力大。河南省油菜生产划分为两个区:豫南主产区,主要包括信阳、南阳和驻马店市;豫中(许昌、平顶山)、豫东、豫北和豫西油菜零星种植区,油菜栽培面积每年为35万~40万hm2。
河南省油菜发展在品种选择上,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以非优质的常规品种为主,多为南阳41、合油1号等,1986—1995年主要品种是优质常规品种,如豫油1号、豫油2号等,1995年以后主要推广优质杂交种豫油4号、华杂4号以及优质双低品种豫油1号、豫油2号等。目前,生产上油菜栽培高产杂交种也已代替常规品种,杂交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60%以上,以“双低”(双低是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低、菜籽饼中的硫甙含量低)油菜为主导品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油菜产业平稳发展,栽培面积有所增加,油菜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近些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农业的发展,油菜产业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5年河南省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据相关数据统计,河南省油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8位,1986油菜生产面积为26.04万hm2,1988年则增加到31.16万hm2,平均单产105kg/667m2。1995年 平 全 省油菜播种面积约27.44万hm2,单产 已 增 到116kg/667m2。2005年全省播种面积40.78万hm2,总产居全国第6位,每667m2产量达143.4kg,平均单产面积据全国第2位,比全国平均单产高18.4%。自2006年以来,受价格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油菜播种面积有所下降。2006年播种面积37.13hm2,平均单产139.4kg/667m2;2007年播种面 积35.64hm2,2006、2007分 别较2005年下降9%和13%;2008年河南省播种面积35.6万hm2,单产171.0kg/667m2,平均单产达历史最高。2008—2013年,河南省油菜播种面积增减波动较小,约在35万hm2左右。
(一)发展油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1.油菜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自我国加入WTO后,中国食用油籽和植物油市场高度开放,大豆、棕榈油等大量进口,对油菜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致使油菜价格不稳定、波动较大,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2.油菜生产机械化操作程度低。由于油菜是无限花序,花期较长且不一致,植株高大、分枝较多、种子较小,且种子部位不一致等特性,难以进行机械化收获,劳动成本较高,这为发展油菜产业推广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其他。生产上还存在着农户对良种选择意识较差,良种普及率低,油菜生长期管理粗放等问题。
(二)发展油菜产业的建议
1.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油菜种植的扶持,稳定油菜价格,增加油料补贴,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2.科研单位尽快选育和推广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从株型、角果成熟期、适收期以及生长期等方面考虑,筛选半矮秆、抗倒、有效分枝位置较高、成熟期较一致适合机械化操作的油菜新品种。
3.大力推广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普及农户良种意识,提高良种普及率,同时大力改进栽培技术,如应用推广油菜免耕直播管理技术,减少用工,缓解茬口矛盾等。
此外,国家扶持食用油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抵御外资垄断食用油生产带来的威胁,促进油菜产业健康发展。培育现代化的大型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名牌效益,不断提高油菜综合利用价值,把油菜产业链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