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宏波
棉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周口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宏波
双孢菇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核干酸、烟酸、抗坏血酸等,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另外,双孢菇兼有补脾、润肺、理气、化痰之功效,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的美称,是人们较为喜爱的食品之一。利用棉秆栽培双孢菇,是栽培料由木质化程度比较低的草木原料向木质化程度比较高的草木原料转移的一个好办法。因棉秆营养成分丰富,粗蛋白含量高,且粗纤维含量丰富,是栽培食用菌的优质原料。按照常规栽培技术,一般每平方米投料35kg可产菇15kg,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显著,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将棉秆加工成长10cm左右、片段状碎料。加工时间以12月份为宜,因这时棉秆比较潮湿,内部含水量在40%左右,加工的棉秆合格率在98%以上。如棉秆放置时间太长,会太干燥,需要喷水后再加工,否则会有大量粉尘、颗粒、棒状料出现,影响培养料质量和出菇品质。
结合双孢菇正常生长的营养要求和棉秆的营养特点,尽可能为双孢菇的快速、健壮生长提供最佳的、营养成分俱全的培养料。在生产上,一般每10m2用料为:棉秆200kg,牛粪150kg,饼肥10kg,尿素0.5kg,碳酸氢铵0.8kg,过磷酸钙1kg,石膏3kg,生石灰4kg。在实际操作中,个人可根据面积大小,灵活掌握培养料的数量。
粪肥提前2~3d预湿。棉秆因组织致密、吸水慢和吃水量小的原因,预湿是必要的,水分过小极易发生“烧堆”现象。预湿方法:挖一沟槽,内衬塑料薄膜,然后往沟里放水,添加水量1%的石灰,把棉秆放入沟内水中,并不断拍打,浸泡1~2h,待吸足水后捞出。检查棉秆吃透水的方法是抽出几根长棉秆用手掰断,以无白心为宜。
堆料前先铺一层棉秆,约30cm厚,堆宽2m,长度视料量而定。然后再在上面铺一层粪肥,以盖没棉秆层为度,粪肥上再铺30cm厚的棉秆,上面再撒一层粪肥。这样一层棉秆一层粪肥,按次序往上堆叠,直到料堆高达1.5m为止。饼肥和尿素一般在中间层加入,下层不加,上面几层加碳酸氢铵。溶于水的要随水使用,以利充分发酵和吸收。堆料时注意料堆四周是否垂直、整齐、密实。顶部用碎料压实做成弧形,堆顶覆盖草苫防晒。下雨时盖薄膜,防止雨水淋入料内,雨后及时揭去薄膜,以利通气发酵。由于棉秆吃水能力低、透气性好,加上太阳的辐射,升温快,料堆表层温度极易升到80℃。实际上发酵需要的是不同温型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整堆料升温过快、过高,并不利于种群的调整和发酵的进行,所以料堆方向以南北为宜。
建堆后6天进行第1次翻堆,翻堆时分层加入过磷酸钙和1/2石膏粉,并浇水调湿到料内有水流出。第2次翻堆在第1次翻堆后5天进行,翻堆时再加入1/2石膏粉。前两次翻堆时最关键的是注意料堆的含水量。由于棉秆吸水慢、吃水量小、蒸发散失水分快,因此,借翻堆的机会补水是保证棉秆发酵优良的重要措施。缺水的表现为白点层过密过深甚至达到料堆的底部,棉秆色浅。前两次补水,每次补水补到有少量水淌出为止。第3次翻堆在第2次翻堆后4天进行,加入石灰粉使料的pH值达7.5。第3次翻堆后4天进行第4次翻堆,第4次翻堆后3天进行第5次翻堆,此时料堆宽、高不变,长度缩短。当料堆的表面积减少时不再补充水分。培养料发酵好后3天即可进棚,发酵总时长20~25d,发酵好的培养料、棉秆呈深咖啡色,有发酵香味,无臭味、无氨味,含水量在62%左右,与牛粪混合均匀,pH值在7~7.5。若采用二次发酵,对处于床架上蒸发失水的培养料要补充水分后再播种。
利用棉秆栽培双孢菇,和传统利用稻草、麦秸等栽培双孢菇技术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步骤还是铺料、接种、发菌、覆土、出菇、采收等。栽培模式一般仍采用地面床栽或层架式床栽。当菌丝长至接近料底部时可以覆土,由于菌丝在以棉秆为主料的培养料上生长特别旺盛,需覆厚土才能将菌丝生长优势转变为出菇优势。覆土厚4cm,可采用一次覆土法,覆土后把土层调到手搓成团又不粘手的程度。在棚温15℃左右时,5天内菌丝便可扎入土层。当菌丝在覆土层内充分繁殖,需及时喷大量的结菇水,以土层表面光亮或稍有积水为宜,促使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4d左右便有大量菇蕾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