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的现实性和超越性:马克思的视角

2016-03-27 09:17庄青青
创新 2016年6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生产力异化

■张 灯 庄青青

共产主义的现实性和超越性:马克思的视角

■张 灯 庄青青

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一种现实的运动。这种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离不开主体前提、物质前提、交往前提。当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中国最大的现实,共产主义现实运动在中国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称为共产主义的是一种现实运动,这种现实运动必须实现六个超越,即超越分工、阶级、异化、私有、地域、劳动,才能走向共产主义。因此,在研究共产主义的时候,既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又要不断超越现实,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共产主义;现实性;超越性

“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这是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第1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时的讲话。[1]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是一种社会理想和制度,更是一种现实的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称《形态》)中写道:“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2]16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段话中强调的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是在批判当时空想的、粗陋的共产主义学说基础上,提出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度的现实运动。这种运动的条件离不开现实的主体前提、物质前提和交往前提,还必须实现分工、阶级、异化、私有、地域、劳动六个超越,才能走向共产主义。

一、共产主义不是“应然”的状况和“实然”对应的理想

共产主义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马克思在批判旧哲学基础上,立足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而提出来的。共产主义不是靠“意识”或“自我意识”臆造的,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应然”。共产主义也不是“实然”,不是与现实相对应的理念或理想,而是一种现实的运动。

(一)区别于先验论

共产主义没有经验可循,过去没有,现在不是,未来的社会状态无法观测。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态》中所说:“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时代的药方或公式。”[2]153一个时代的理论只能适应一个时代的发展,过去先进的理论并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的理论不等于永远先进,一种理论起初是自主活动的良方,后来也可能变成社会实践的桎梏,理论必然随着新的生产方式发展而发展。共产主义不是具象的,没办法具体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细枝末节,仅能构想共产主义社会的总体特征。共产主义不是经验推导,没有先验方式。未来还未发生,人们无法确立未来共产主义具体的社会状况,共产主义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二)突显批判性

马克思哲学最突出的特征是批判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2]133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哲学思想中没有历史,没有从根源上彻底批判否定私有制,他幻想资本主义改良运动,革命不彻底,最后滑向唯心主义的泥潭。马克思用以上共产主义两个“不是”,彻底否定改良主义,突显其坚决的革命性和实践批判性。共产主义要与资产阶级私有制及其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把共产主义当作是扬弃私有财产的现实运动,不是“应然”,而是从现有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不断生成的实践运动过程。

(三)不是“实然”对应的理想

共产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相区别的,既不迎合现存制度的需要,也不是想象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不能从假想中推断产生。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是由粗陋共产主义者提出来的抽象的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所指的共产主义是人向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3]81资本主义的现实情况就是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对广大人民群众(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暴力专政,人成为“偶然的个人”,是“自由”口号掩盖下的极端不自由,这种“自由”只能是有产者的自由。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现存制度不可能自动导致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是资本主义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是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运动,包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运动,在中国,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二、共产主义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前提产生的

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这种运动是有条件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前提产生的,这里的现有前提就是立足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时代,从现有的主体、物质基础、交往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中产生,概括起来,现有的前提包括主体前提、物质前提和交往前提。

(一)主体前提:“现实的个人”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阐述唯物史观的基础概念,也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主体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态》中提到:“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2]146这里的“现实的个人”包含丰富的内涵:第一是活生生的具有肉体存在、思想特征的人;第二是活动的个人,处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第三是处于一定的关系中,受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所约束;第四是生产生活的主体,是物质生活条件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个人”就是指资本家、工人及农民、手工业者,从整体意义上说就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于无产阶级占大多数,无产阶级当然成为主体。由于私有制固有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资产阶级在扩大再生产时也不断再生产无产阶级,生产出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2]42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现实的个人”就是指千千万万的具体的工人(含农民工)、农民、知识分子、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人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社会各阶层的群体个人。改革开放活动一切要从这些具体的主体个人利益出发,发展成果须惠及全体劳动人民。

(二)物质前提:生产力高度发展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阐述其他社会历史关系问题。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生产力才是变革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由于资本主义存在扩大再生产和私产占有无政府状态的不可调和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2]170共产主义就是要破除旧制度,建立新社会,没有依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物质前提,也是消灭异化劳动、消灭一切阶级的基础。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落后观念思想才能改变,才能产生共产主义意识,导致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共产主义意识是无产阶级的自觉意识,它必定产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过程。共产主义的实现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运动过程,是物质生产的不断积累和丰富发展的过程,我们现在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为共产主义积累充分而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三)交往前提:世界普遍交往

交往形式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体现,生产力发展与世界普遍交往互相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2]170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分工,从而失去各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发展。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世界普遍交往是共产主义的交往前提。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必然伴随着世界的普遍交往,各个民族通过全面的普遍交往,每个民族具有普遍的共产主义意识,每一个民族的变革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经过长期的运动过程,共同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不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它是由现实的人通过发展生产力,促进世界普遍交往,积累极端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前提下产生的。现今中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建设,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处于和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经过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越的奋斗和建设,现已经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要立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上,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共产主义运动添砖加瓦。

三、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共产主义不仅是科学的理论,也是现实的实践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生产力不断发展,发展到足以改变现存的生产关系,达到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现存状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种现实的运动,必须实现六个超越,才能走向共产主义。

(一)超越分工、走向联合

分工以私有财产存在为基础,由于产品交换需要,不同人从事不同的生产,生产细化,形成不同的分工。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分工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分工不断精细化。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分工的细化,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极端发展,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分工导致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不断激化,甚至不可调和。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态》中写道:“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2]147

分工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激化资本主义内在的各种矛盾。要消除资本主义内在的各种矛盾,就要消除激化矛盾的分工动因,走向联合。这种联合是自由人的联合,使人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脱离被奴役、被压迫、被剥削的耻辱历史,使人成为人,回归到人的本质,从“偶然的个人”走向“自由个性的个人”。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劳动成为快乐生活的源泉,人在劳动和休闲时都是幸福的,社会进入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

(二)超越私有、走向公有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财产私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它主要的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私有制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是无产阶级被剥削的根源。人类要实现共产主义就必然要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就是不断超越私有,走向共有的过程,“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162-163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在废除私有制之后,“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4]在共产主义社会,全民占有劳动资料和劳动产品,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三)超越异化、走向本我

私有财产在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存在的事实,造成劳动和资本、资本和土地的分离,雇佣劳动相伴而生,竞争与垄断现象不可避免并交替产生。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有产者手中,工人劳动越勤奋、时间越长、强度越高,工人得到的越少。工人创造的商品作为异己的存在物而存在,不依赖于劳动者,与劳动者相对立。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工人与劳动产品、工人与劳动、工人与人本身全面异化的现象,这种异化现象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政治、文化、思想领域全面存在。资本主义每个人都受异化的影响,逃脱不了异化的坑臼。在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人在被奴役、被压迫之下,不可能获得彻底的解放和自由,而只是“偶然的个人”,还不是“完全的个人”。要使人获得解放,就必须消除造成人与人之间人为区别的异化社会,使人回归人本身。共产主义就是使现存制度(资本主义)革命化,消除异化,以人为本,使人成为“自由发展个性的人”。

(四)超越阶级、走向社会

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没有,共产主义也不存在。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产品出现剩余,可以用于交换,分工出现,社会日益分化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人类进入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末期,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阶级社会,每个人都隶属于某个阶级,个人的发展也是由阶级决定的。有阶级就必然存在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要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消灭阶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马克思提到:“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3]83这里的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完美统一,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所以,共产主义必然要超越阶级,走向完全的个人社会。

(五)超越地域、走向世界

共产主义是一项世界性的运动,它是超越地域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态》中写道:“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2]166共产主义不是空中楼阁,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前一段历史为下一段历史做准备,积累必要的物质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条件。共产主义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地域性东西,相反,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所替代。共产主义是世界性的普遍革命,每个地域性的变革都为世界性变革奠定基础。共产主义就是对地域性生活样态的超越,是世界性的共产主义,超越所有狭隘地域的个人、民族和国家,走向大同。

(六)超越劳动、走向生活

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是异化劳动,这种劳动不是给人带来幸福,而是带来痛苦,工人只有在不劳动时才感到快乐。劳动只是维持个人肉体存在和再生产的手段,不得已而为之。劳动使工人同劳动产品发生异化,劳动本身同工人发生异化,人同自己的类发生异化,人与人发生异化。劳动规模越大、强度越高,工人得到的相对越少,生活越贫穷。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从私有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人为自己和整个社会而劳动。劳动成为个人生活的第一需要时,人们在工作时才能感受劳动的快乐。所以,共产主义这种现实的运动必然要超越压迫人的异化劳动,彻底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使人回归人的本质,社会彻底消除贫富、城乡、脑体三大差别,人不必为两性、婚姻、家庭所累。正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所说:“共产主义让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妻子不必依赖丈夫,孩子不必依赖父母,两性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系而社会无需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2]308-309在某种意义上说,共产主义是人类生活的最优方式,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幸福的,劳动不“劳”,劳动不“累”,劳动走向生活,劳动属于生活,人们真正享受属于人自己的劳动生活。

四、结 语

共产主义是一种消灭现在状况的现实运动,它包括理论、实践、社会制度三部分。一是共产主义理论,不是空想的、粗陋的共产主义理论,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应涵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其他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内容,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运动的学说。二是共产主义实践,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为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的革命解放运动和建设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运动过程,包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三是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形态,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不是应当的状况,而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消灭落后现状、实践人类美好社会制度的现实运动。要辩证地看待共产主义的现实性和超越性,“共产主义必胜,但绝不会速胜;共产主义是长期的,但绝不是遥遥无期的”。[5]我们既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又要创造条件超越现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用理想和信念引领全国人民,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N].学习时报,2015-09-07(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3.

[5]王虎学.“共产主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N].光明日报,2016-01-17(13).

[责任编辑:丁浩芮]

The Reality and Transcendence of Communism:Marx's Perspective

Zhang Deng Zhuang Qingqing

Communism is a theory,a social ideal,and also a realistic movement.This condition of movement is produced by the existing premise.It needs the subject premise,material premise, communication premise.Nowadays,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 o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s China's biggest reality.The reality movement of Communism in China is to follow socialism pa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o conduct the Chinese socialism practice.What we call communism is the elimination of the existing condition of real movement,which must go beyond six stages,that is, division of labor,class,alienation,private,territory,and labor,to move towards communism.Therefore, we must base on the real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onstantly transcend reality,and set up the lofty ideal of communism.

Marx;Communism;Reality;Transcendence

B305

A

1673-8616(2016)06-0061-07

2016-08-17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生活世界视阈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AS151466)

张灯,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研究员(福建厦门,361021);庄青青,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福建厦门,361021)。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生产力异化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