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戈里·布拉肯
在中文里,里弄房有许多其他叫法,比如“里弄”、“里弄房子”、“里弄堂”、“弄堂”和“石库门”。其中“里弄”可能是用得最广的,而“弄堂”是上海本地人对该类型的称呼。“石库门”是一种具体的里弄房类型的名称。
美国犹他大学教授梁允翔认为,大部分生活在旧上海租界的中国人“都住在被称为‘里(有时候也称为‘坊)的住宅区里;这些住宅区的巷子称为‘弄。在20世纪,‘里中沿‘弄对齐的建筑被称为‘里弄房”。19世纪用木材建造的“里”在20世纪初已几乎被全部拆除,用砖头等更结实的材料取代原来的木材进行了重建。
这些新住宅被称为“里弄”——根据梁允翔的研究,这个词19世纪时从未被使用过,他自己用“里”指代那个时期的住宅区。新的“里弄”比之前的更紧凑,并且在装饰上不再采用早期建筑中更加传统的中式图案,而是西方风格,但保留了一些19世纪“里”的混合特征,因为它们仍是一种包容性空间类型。
梁允翔认为,“‘里这个词很明显借鉴自古代用语‘坊里”。卢汉超在讨论上海的街区店铺时说,它们与“一种被称为‘里弄房子,简称‘里弄的住宅结构类型有关”。李欧梵把它称作“‘里弄(里弄片区)或‘弄堂(里弄庭院)”,而台湾大学教授黄宗仪指出,“上海人把‘里弄这种他们特有的住宅区设计称为‘弄堂。‘弄是小巷或小路的意思,而‘堂是客厅或厅的意思”。她还指出,“里弄”和“弄堂”有时候也指“里弄房”。为了帮助大家分清这么多让人混淆的词汇,我把上海里弄房的术语做了汇总:
里:街坊(出自“坊里”,指有人管理的居住区);
弄:小巷;
堂:客厅;
里弄:里弄房片区或里弄房小区(使用最广的中文名称);
弄堂:里弄房本身(字面意思是里弄—客厅;本地使用最多);
里弄堂:成片里弄房(少用)。
需注意的是,美国哈佛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彼得·G.罗韦也说过,“‘弄和‘弄堂主要在上海使用,是‘小巷的不同表达形式,类似于中国南方说的‘巷和北方说的‘胡同”。除此以外还有“石库门”,它实际上是一种专门的房屋类型。从平面图上看,它通常为两层L形状房屋,房前有一个小院子,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天井,再前面是一圈高墙,墙上有精心雕刻的门楣,因此得名“石库门”,英译为“石拱大门”(或“石拱门”)。这种中小型的房子拥有这样精致处理的入口,是非常有趣的,但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却揣摩说:
仅在门楣之下,我们能产生多少遐想!因为门是半开放的宅子的唯一入口。事实上,门是人们对里面空间的初始印象之一,是遐想的源头,堆叠起探索事物最深处的诱惑和想征服所有隐藏起来事物的欲望。这扇门系统化了两大可能性,把遐想鲜明地分成两类。它有时候是关着、闩着或锁着的。其他时候,则是开着的,即大敞着的。
汉字“门”可以指房门或大门。事实上,它可以指一切进入方式,强调的是门槛概念的重要性,与希腊语中的“chora”一词很像。梁允翔也认为,相对精致的石库门——这些低调房屋的精致入口——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们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国传统城市的住宅区大门。住宅区大门在汉朝和唐朝被称为“闾”或“坊”。这种类型的大门有时也称作“牌坊”。牌坊是“闾”和“坊”后期形式,不仅被看作村庄或城市居民区的传统大门,也被当地宗族用作纪念杰出先人的纪念碑。除了用来纪念祖先,牌坊有时候也会用来纪念公会或协会的守护神,通常是一位对技艺或行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行业公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内部构架倾向于遵循中国社会传统家庭结构中的模式)。梁允翔认为,虽然纪念意义不是那么明显,但“石库门”仍遵循了这种传统。与其有纪念意义的前身一样,“石库门”通常也刻有姓名,但都是历史上不太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