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昌
摘 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经过不懈努力,语文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反思 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
回忆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一种主要形式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这种方法大部分教师正在运用和实践中。但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自主、合作、探究形式较好,但实效性比较差。因此,合作学习不能仅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健康心理、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分组要科学,避免形式单一和随意分组。学习小组是一个协调共事的团队,为避免团队之间的悬殊,最好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如将善于组织的、会表达的、爱动手的、比较安静的等各类型孩子进行搭配。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观点与看法,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又能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2.合作小组内部要有必要的分工。合作小组的划分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合作学习目的。没有明确分工,小组成员常常各行其是,自说自道,形成不了交流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认真研究设计,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采取轮换制。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倾听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汇报是代表本组,而不是代表个人,报告员发言后,组内其他组员可以再进行补充。
3.合作探究的问题不能过于狭小。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如果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浅显,甚至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个体通过阅读课文就能解决,根本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浪费时间,使学生对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失去兴趣。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学生个体解决有一定困难,但小组集体努力就能解决。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学手段比以前更优化。但是多媒体运用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课件的期望太高,依赖太强。有些教师认为没有好的课件就上不出好的课堂,所以把课件当成提升自己课堂教学水平的筹码,于是课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课件,课堂上从头至尾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展示课件的平台,课堂上看到的只是课件的声音和图画,而看不到教师的教,看不到学生的学,课堂活动被课件完全替代。其次,有些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导致主次不分。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是主要手段,课堂中,有些教师的课很明显跟着课件走,教师变成多媒体的播放者,完全不能体现教师的个人素质,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是老师而是多媒体课件。
教师设计课件时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适合学生要求的课件,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制作的课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课件的使用在精而不在多。课件的使用应有明确目的,是激发兴趣还是培养情感;是解决重点还是突破难点,教师设计时就应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起到辅导教学的作用。
三、教师应重视德育教育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
1.在课文阅读中渗透道德教育。小学语文课堂中,课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包含丰富的育人素材。对此,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因地制宜,对学生弘扬崇高理想、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等,让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今后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故事中渗透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众多形象生动、好玩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比如:《神笔马良》、《诚实的孩子》、《盘古开天地》等。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些故事,引导学生探寻故事的意义,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与净化,进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拥有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
3.在言传身教中渗透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重视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还要把这种理念带到课堂外,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学中,或许我们还会碰到更多问题,但我相信只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不断研究探索,就一定能取得实效,探索出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