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摘 要: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景教学是非常受学生和老师欢迎的教学方式,情境的创设有益于提高课堂实效。而目前的思品课堂教学大多偏向一例一理的方法,五花八门的案例影响了课堂效率。“一案到底”的教学方式以其独有的问题探究链,丰富了思品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一案到底 课堂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充分体现“生活即课堂”理念的课程。教师非常注重搜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体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处理教学情境方式是:列举一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案例不断推陈出新,如走马灯般,学生眼花缭乱。因此,有实效的思品课堂急需一个连贯、完整的教学情境,一系列能推动学生思索、探究的问题链。“一案到底”的教学方式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将一个线索变成一系列情境,设置层层深入的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选择、体会、感悟,进而提高综合探究能力。
当然,一份经得起课堂教学的检验的“一案到底”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置,并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之间衔接的连贯性和自然性。下面我结合《克服逆反心理》(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课时)这一实例具体谈谈我的设计理念。
一、情境创设——专心播种,点滴归真
(一)立足教材,雕琢知识模块。
教材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材料,是学习的首要凭借。教师一定要尊重教材,钻研教材,只有立足教材,才可以超越教材,实现“活”用教材,成就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来源于笔者看过的一集真人秀纪录片——《变形计》,纪录片讲述了城市富家叛逆男孩李锦鉴和穷苦山区韦家兄妹交换生活的故事。故事特别契合教学主题,鉴于纪录片情节冗长,笔者尝试将故事分部分呈现,层层推进。
课堂导入阶段,笔者抓住故事中的“蜘蛛侠”,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引出现实生活中的“蜘蛛侠”——李锦鉴,从而开始接下来的故事。
新课教授阶段,笔者通过剪辑故事,将一个连贯的故事变成三个相关联的情境:
1.变形前独行的“蜘蛛侠”
知识教授:逆反心理的内涵、逆反心理的双重影响。
情境展现:沉迷电脑游戏不能自拔,对前来劝阻的母亲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
问题初设:(1)感悟逆反:李锦鉴身上“令人发指”的言行有哪些?
问题再设:(2)领悟逆反:情景材料:面对父母。提问:①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逆反的经历?请举例说明。追问:②你的逆反言行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
问题三设:(3)体验逆反:情景对话:我和老师再问:①逆反心理总是造成不可挽救的恶果吗?
2.变形路上的“蜘蛛侠”
知识教授:如何调整逆反心理。
情境展现:初到穷山村后的种种不适,韦家父亲倾其所有的照顾,发现韦家父亲生病没钱医治却花钱在自己身上后的触动。由此发生变化,主动帮助家人和老师。
问题初设:情境感悟:①提问:李锦鉴的变化在哪里?②追问: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问题再设:换位体验:小品表演:李小刚家的变化提问:从小品中我们能感悟到怎样应对逆反心理?
3.另一种感动
知识延伸:有话好好说,孝敬父母长辈。
情境展现:韦氏兄妹不愿离开家的背后深藏了一个秘密:照顾生病的父亲。
问题初设:看了视频的感受?
问题再设:勇敢践行:写一封给父母的信:正确看待自己曾经的不冷静
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演进,不断思考,形成思考的探索链,不断地深入探究,不断地参与体验,将自己置身其中,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二)驻足生活,紧扣学生实际。
在《克服逆反心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首先,虽然导入并没有特别宏大的场面,只是简单的一幅图片配上简洁的文字解说,但学生能引起共鸣,因为“蜘蛛侠”家喻户晓,他是许多孩子的梦想。当学生的热情被你点燃,那么他们的关注力自然会增强。他们会热切期盼现实中的“蜘蛛侠”,希望了解这个故事。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说:“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生活就是教学的素材,细节则是决定情境创设价值的关键,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为了创设高质量的情境,教师尤其要留心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深入学生,贴近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紧扣学生的焦点、热点创设情境,并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真实、生动的细节呈现,那么学生便会怦然心动,参与学习的需求和热情便会提高,课堂效率也会提高。例如:本课的所有视频线索材料都围绕一个人物—李锦鉴展开,他恰好和学生的年龄相仿,很多学生在他身上也能找到和自己相类似的地方,甚至他就是某些学生的翻版,学生一下子就会感觉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就是自己身边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立马就有了共鸣。将知识渗透在生活的做法,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增强了学科的吸引力,使学生喜欢上思品课,教学水到渠成。
二、问题设计——水到渠成,师者用心
在“一案到底”过程设计中,问题是一系列情境故事的连接纽带,问题设计的成功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效果。
(一)柳暗花明,开启思维之路。
问题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遵循初中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例如在导入部分我没有着急导出主人公李锦鉴,而是先通过图片展示和提问:“你知道他吗?”“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位蜘蛛侠,他却被称为恶魔蜘蛛侠,为什么呢?”第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合作探究,归纳出逆反心理的内涵。通过问题的自然导入,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动力,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前,进而有所提高。
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教师要尤其关注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发展,一问多答,不要过分限制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归纳逆反心理的内涵时的“你认为李锦鉴身上有哪些令人发指的言行”、“你怎么理解逆反心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时,这些问题凭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回答起来难度不大,可以展开交流;充分发展学生开放的思维,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改核心的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问题的设计要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出发,充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大多数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学习”。例如在学生理解逆反心理的内涵之后的“感悟逆反”、“体验逆反”环节,设计如下问题:“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逆反经历?”“你的逆反言行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逆反心理总是造成不可挽救的恶果吗?请说说你的理解。”共同描述探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每个学生细微地观察、体会、感受,进而正确认识逆反心理的影响,这比教师直接强调来得有效。
同时,为了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巧设台阶,把握重难点,将问题多设计在“最近发展区”;多设计在新旧知识的关联点上,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又差一点”的心理感受,从而调动其自觉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一案到底”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突破繁多的、孤立的教学资源,利用整合好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开放课堂,解放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生活感受出发,主动探究知识,寻找到生活与知识的交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观点的创新能力,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真正实现“塞而流,止而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小林.建构主义理论特征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3]张安义.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