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华
摘 要: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有效提高语文能力,且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形象而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情感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它是人民追求真善美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注意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教学应用
一、情感教育的提出
时代发展到今天,教学面临的现实持久战日益严峻。所学知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更新着,这就造成教育内容更丰富,教育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复杂日渐尖锐。而教育对象、培养目标随着人们对未来社会需要及教育的作用的认识而逐步深化,不断丰富内涵,过去的“智能型”知识型,正在向个性张扬及全面发展型方向转变。因此,如何高效优质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高质量的人才,是目前新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在各学科教育中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而且有义务和责任把学生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培养起来。在初中语文课上,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密切。因此,语文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1.情感态度和语言密不可分。
语言是人们日常人际交往的最重要的工具,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沟通中必须通过语言的传递和表达,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因此,一个人如果使用语恰当合理,流畅得体就有助于改善关系,加深情感,增进友谊。
2.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对初中生语文学习产生影响。孩子们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动机及大胆实践的精神都有利于学生强化语言学习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1.陶冶学生的情感情操。
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其主要是道德情操的培养,更确切地说,它涉及学生思想品德中的“情感”成分的培养。在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以情施教,通过情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这就充分发挥了情感的感染功能,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道德感的情绪体验。同时,教师能通过师生情感交融,激励学生良好品德情感的形成。
2.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充分发挥情感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也就是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激励学生热爱学习,争做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自加压力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教育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智能操作水平,这其间教师倡导快乐学习,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这样就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充分开发智能潜力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不仅可以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主动积极,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效率提高,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智慧,使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情感教育可以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1)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愉快的心情,儒雅的态度,和蔼的表情,润物细无声的语言,调动学生,感染学生,以平等的地位拉近和学生的关系,使课堂气氛更民主,更活跃,使教室内充满快活的空气。
(2)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语言功能,充分表情达意,使讲授内容生动有趣,还要用体态表情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使教师的讲授情趣充沛,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到知识。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学生情感兴趣。
(1)教师课前要备课充分,制作好直观实物教具或课许,用直观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趣味化形象化,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师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诸如小组讨论、练习、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使语文课堂不单调乏味,使学生学习不会厌烦,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较好地进行听说读写活动。
3.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友爱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动合作讨论探究,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总而言之,建立教育“情感场”,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包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在充满爱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于漪有一句口头禅:“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夏丏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语文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从而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