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副词性“完全”和“根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完全”可以根据主观性分成“完全1”和“完全2”。“完全2”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替换“根本”,但是二者在主观期待或预设方面有细微的差别。而“完全1”跟“根本”不能互换。最后还分析了“完全2”能跟“根本”基本互换的原因。
关键词:“完全” “根本” 副词 期待 否定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对副词用法的“完全”和“根本”的区别不太清楚。而我们相关的资料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有些误导。比如《现代汉语应用词典》解释“根本”时用的是“完全”。在对外汉语教材中,这两个词的英文注释都是“completely”。这给人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两个词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检索了北京大学网上语料库(CCL)的语料后发现,在下面的句子里,“根本”和“完全”虽然都是副词性用法,但是却不可以互换:
(1)而我开夜车赶出的几幅画,却一幅也没有卖出去,这完全打破了我当初的设想。
(2)要不是我硬下一条心,根本就辞不了职,更来不了北京。
这两个句子里的“完全”和“根本”互换后合法度都存在问题:
(1')?这根本打破了我当初的设想。
(2')?完全就辞不了职,更来不了北京。
由上可知,“根本”和“完全”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本文拟在此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别。
一、意义内涵
“完全”和“根本”这两个词都有不止一种词性。《现代汉语应用词典》认为“根本”有三种词性,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如:“农业的根本”(名词)、“根本原因”(形容词)、“问题根本解决了、我根本不认识他”(副词)。“完全”则有两种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和副词,如:“机器零件很完全”(形容词)、“完全是一派胡言”(副词)。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收录的虚词非常全面,但是“完全”和“根本”这两个词居然都没有收入。很显然,“完全”和“根本”这两个词的副词性用法是非常典型的,在此不用论证。这两个词用作形容词时语义差别很大,“完全”作形容词时差不多是“完整”义,“根本”作形容词时有“最基本”义。可见,二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关键是要区分它们作副词时的用法。如:
(3)他完全就是个混蛋!
(3')他根本就是个混蛋!
“完全”和“根本”作副词时,二者之间有细微的语义差别。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完全”作副词用的时候是“全、全部”的意思。我们认为现代汉语里副词“完全”有两个,记作“完全1”和“完全2”。“完全1”有“全、全部”。如:
(4)导演也会使用一些手段。像我们演过一次球迷。几万人的体育场要完全坐满的话,请群众演员的花费就要大得惊人。
(5)正是玩火者必自焚,希特勒并未完全依照张伯伦的意图首先进攻苏联,相反地是在并吞了一系列小国之后,于一九四○年先下手它的老伴法国。
“完全1”表示的是客观陈述,表达范围义,首先可以在句中被“全、全部”替换。比如例(4)、(5)被替换后,句子的语义不变。其次,“完全1”可以用“所有的X”来解读。比如例(4)中的“完全”语义上指涉的是“所有的座位”,(5)里的“完全”语义上指涉的是“所有的意图”。
“完全2”除了表达范围义外,还用来加强语气,是一种主观判断,一种言者主语。如:
(6)起义取得了胜利,完全是靠有织织的产业工人武装作战,打败了几千反动军警。
(6)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主观判断。
“完全2”跟“完全1”不同,“完全2”表达的是一种强调语气,表达范围已经不是其主要功能。但由于它是由“完全1”发展而来的,所以有时还是可以用“全部”来替换的,比如例(6)中的“完全”可以替换成“全部”:
(6')起义取得了胜利,全部是靠有织织的产业工人武装作战,打败了几千反动军警。
但是这样改了以后,句子的主观性就消失了,变成了一种客观的陈述。
更重要的是,有些带“完全2”的句子根本就不能被“全部”替换。如:
(7)还有个更离奇的传说,这个传说完全推翻了上面那个传说。
(7')×这个传说全部推翻了上面那个传说。
这是因为例(7)中主语和宾语都是单数,而“全部”要求主语和宾语至少有一个表达的数量是一个以上。所以,如果例(7)中的宾语是“上面那些传说”的话,那么“全部推翻了上面那些传说”就可以成立。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完全2”并不表示范围,而是表示语气。像下面的句子甚至都找不到可以指示范围的词:
(8)我能成为歌手,完全是阴差阳错。到北京做一名“北漂”,也可以说是阴差阳错。
例(8)中的“完全2”也不可能被替换成“全”。
“根本”作副词时经常与否定词连用。如:
(9)其实,像我们这种所谓的艺术家,根本就没人瞧得起。
(10)在这种大环境下,美院当然也不可能是圣殿。美院根本不会去考虑学生的出路。
我们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到的“根本”用于副词的用例,前100例里只有2例是没有用否定词的。如:
(11)这个有人说的是艺术夸张,我说这个不是艺术夸张,根本就是失真了,怎么会是,怎么会是艺术夸张呢?
(12)在这家公司干了几天,我全明白了,他们哪里是什么影视公司,根本就是一个打着影视公司的幌子专骗我们这些到北京寻梦的少男少女的。
例(11)、(12)看似没用否定词,实际上还是蕴含否定义,比如(11)“根本”后面其实是说的“这根本就不是艺术夸张”。
当“根本”出现在否定词前,它是主观性的,表达强调语气。有没有否定词出现在“根本”的前面的情况呢?我们用“不根本”检索了CCL语料库,只出现了13例用例,其中12例中的“不”都是帮助表达假设关系:endprint
(13)思想不根本转变,就谈不上深化改革。
这里的“不”属于跨层结构,很难说是直接否定“根本”的。
只有1例不属于跨层结构:
(14)总之,他们都主张在不根本动摇封建制度的框子里作些社会改良。
总的来说,“根本”用于副词时,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否定词连用时语义接近于“一点儿也不”。
二、语义对接
“根本”作副词用时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被“完全2”替换。比如:
(15)我所念的那所学校,与“中戏”比起来,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16)在高原面前,我觉得自己好坏,根本不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倒有些像一个久经情场的老手。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根本”在否定词前,包含的是主观性的言者主语。它们基本上都可以被“完全2”替换:
(15')完全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16')完全不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替换后只能说意思基本不变,但还是有细小的差别的。当用“根本”时,隐含了说话人对某种主观期待或预设的反驳,比如例(15)“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是说人们认为那所学校也是关于表演专业的,所以教学质量也应该不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观期待”。但实际情况不是如此,所以说话人就用了“根本”来否定这样的期待或预设。如果句子改成“完全”,就没有包含这样的期待或预设。
“根本”这种对主观期待或预设的揣摩使其带有认识情态的意义。而“完全2”虽然也是带有主观态度,表达的更多的是说话人的态度,是针对既定事实的一种态度,属于传信情态。表现在假设句中,“根本”不能被“完全2”替代:
(17)没有北京户口,即使你再有才华,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文化机构根本不要你。
(18)家里人及同事、朋友就极力反对。要不是我硬下一条心,根本就辞不了职,更来不了北京。
上面两句都是一种对假设假想的情况的推论,其中的“根本”不能被“完全”替代。
再来看“根本”能否替代“完全1”和“完全2”。
由于“完全2”也表达主观情态,所以可以被“根本”替代。如:
(19)虽说我们宿舍共有七八个来自不同县区的同龄女孩,但在她们面前,我觉得自己完全比她们早熟至少四五岁。
(20)他们写剧本并不是想把电视剧变得好看,而完全是为了一个目的:出名!出名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为了利!
例(19)如果改成“根本早熟四五岁”就隐含这样的意思:原先人们以为同龄人的心理年纪应该差别不大,其实人们想错了,我们之间的心理成熟度相差非常大。
再来看“完全1”,它不可能被“根本”替代:
(21)虽然北京是首都,算是个比较开放的城市,但户口仍没有完全放开。
(21')×但户口仍没有根本放开。
“完全1”通常是出现在否定词后面,或者出现在能愿动词后面,属于命题内成分,还更多地保留有与形容词有关的词汇意义。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根本+否定”可以被“完全2”替代的问题。“完全2+否定”相当于全称否定(因为“完全”的意思基本是全部),那为什么“根本+否定”也可以否定全部呢?其实这和“一点儿也不”的否定相类似:
一点儿也不=(全)都不
从人类的否定心理来说,“否定最小量就是否定最大量”。因为连最小的一部分都没有的话,那就是说全都没有。“根本”就是表示的最小量,否定了“根本”这个最小量,就达到了否定最大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出版社,2001.
[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张雪 上海 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00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