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双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2016-03-25 08:24刘皇勇程飞飞薛南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双管硬膜单孔

刘皇勇,程飞飞,张 令,薛南平



·经验交流·

单孔双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刘皇勇,程飞飞,张令,薛南平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其中64例采用单孔双管,61例采用单孔单管引流术治疗。64例单孔双管引流患者全部治愈,术后无气颅发生,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短,恢复较快。单孔双管引流术治疗CSDH具有减少气颅发生、缩短引流管拔出时间、减少复发的优点,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硬膜下血肿; 单孔双管; 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在神经外科临床上较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的10%。笔者2006年8月~2015年8月收治125例CSDH患者,其中64例采用单孔双管引流术治疗,与61例采用传统的单孔单管引流术的病例相比较,明显减少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25例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诊断为幕上慢性硬膜下血肿,其中男性104例,女性21例;年龄46~89岁,平均56岁。有明显创伤史110例,无明显诱因15例。左侧50例,右侧55例,双侧20例。明确诊断前病史21~90d,平均35d。头昏痛、反应下降、智力障碍70例;肢体无力偏瘫入院30例,意识障碍5例,尿失禁10例,呕吐10例。合并癫3例,语言障碍15例。低密度55例,等密度50例,混杂密度20例,等密度血肿边界不清楚或不确定者行增强CT或MRI检查。血肿量80~150mL,平均130mL。血肿广泛分布在额、颞、顶、枕部硬脑膜下,额部血肿较厚,单侧血肿均有不同程度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及脑池受压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肿部位、血肿量及病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手术方法64例采用单孔双管引流(实验组),61例采用传统的单孔单管引流(对照组)。实验组根据CT或MRI提示的血肿部位,于血肿最厚处(兼顾美容,避开重要的血管及神经处)确定钻孔位置。手术一般选择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取平卧头偏向对侧位。于选定的钻孔处切开约4cm长直切口,止血钻孔,骨孔直径约1.5cm。使用腔钻咬骨钳或者磨钻将骨孔稍扩大,以额部及枕部方向为主,电凝硬脑膜后,“十”字形切开硬膜[1],充分暴露血肿外膜,切开外膜,缓慢放出积血,待积血基本流完之后,置入头端带有侧孔的14号引流管,使用生理盐水分不同方向冲洗血肿腔,直至冲洗清亮为止,于额部方向和枕部方向各置入引流管1根。并从切口旁引出固定,骨孔覆盖明胶海绵或胶原蛋白海绵。分层缝合切口。连接引流管三通开关,双管交换冲洗至清亮。最后将额部引流管抬高,冲洗枕部方向引流管,可以很好地将颅内的空气排除,外接引流器。双侧CSDH者先行积血较多、占位效应较重的一侧,后行对侧,方法同前。对照组方法一样,仅置入1根枕部方向引流管。

3术后处理实验组患者平卧位;对照组使用头低脚高位。余治疗两组一样,引流管及引流袋平放于床头即可。给予补液,以等渗或者低渗液为主,量1 500~2 000mL,鼓励患者多饮水,不用脱水剂,以便患者能尽快促进脑复张,有利于血肿腔的闭合。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及止血药。术后引流1~5d,根据复查的头颅CT提示脑复张的情况确定拔管时间。术后1d及7d CT测定硬膜下腔最大宽度(SDSmax),测定硬膜下腔积气(SDA)体积及同侧硬膜下腔体积并计算两者比例。拔管指征:硬膜下腔积气小于同侧硬膜下腔体积20%,积液厚度<1cm,中线回位[2]。术后3个月CT了解有无血肿复发。气颅指硬膜下腔内积气体积超过硬膜下腔体积20%以上。张文川和孙晓川[3]研究硬膜下腔内积气体积超过硬膜下腔体积20%以上对术后复发及患者恢复有影响。复发的诊断标准:术后3个月内原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再次出现,经头颅CT扫描证实血肿腔较术后7d明显扩大,中线明显移位,血肿腔内重新积血。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两组术后气颅的发生率和平均拔管时间进行统计,气颅及复发的发生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平均拔管时间采用t检验,结果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效果比较,对照组气颅发生22例,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气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复发6例,实验组无复发病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拔管时间为(3.9±0.8)d,实验组为(2.2±0.6)d,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目前,CSDH的治疗主要方法仍然为钻孔引流[4]。尽管行传统单孔单管钻孔引流术的治疗效果好,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如颅内感染、颅脑损伤、颅内出血、血肿引流不畅和复发、张力性气颅、脑脊液漏、癫发作或精神障碍等[5]。其中较常见的是颅内血肿复发及积气,几乎占并发症的65%[4]。为此,本研究将手术方式作了一些改进,采用单孔双管引流:(1)术中及术后可以进行双管交叉冲洗,从外额部方向冲洗引流管,可以将颅内高位的空气很好地排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了术后积气发生率。实验组术后即使有少量积气,拔管后亦可很快自然吸收。(2)改良后的术式,不必头低脚高位卧床,双管引流时患者平卧也可达到治疗目的。事实上,有一些老年患者,尤其是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无法耐受头低脚高位3~5d。(3)该术式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可以先将双管置管,关闭伤口之后再慢慢冲洗血肿腔,明显缩短了手术暴露的时间,减少感染机会。(4)术后双管引流,避免了单管引流不畅的弊端,患者脑复张较快,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从实验组拔管时间可以看出,减少因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导致感染概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5)双管引流冲洗较彻底,颅骨及脑膜开口稍大,拔管后脑膜闭合时间延长,明显有利于残余液体及气体的吸收,减少复发率。

总之,单孔双管引流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很好地解决术后气颅及积液的问题,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长导致的颅内感染、术后复发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等。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1] Lee JY,Ebel H,Ernestus RI,et al.Various surgical treatments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and outcome in 172 patients: is membranectomy necessary[J].Surg Neurol,2004,61(6):523-527.

[2] Sucu HK,Gelal F,Gökmen M,et al.Can midline brain shift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factor to predict postoperative restora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J].Surg Neurol,2006,66(2):178-182.

[3] 张文川,孙晓川.慢性硬膜下血肿术中引流管安置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24-26.

[4] Ishiwata Y,Fujino H,Kubokura T,et al.Subdural tension pneumocephalus following surgery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J].No Shinkei Geka,1987,15(4):419-424.

[5]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本文编辑: 黄小英)

Clinical analysis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treated with single-hole drainage with double tubes

1009-4237(2016)09-0564-02

405200 重庆,梁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刘皇勇,程飞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在读硕士研究生),张令,薛南平]

薛南平,E-mail:65472407@qq.com

R 651.15

B

10.3969/j.issn.1009-4237.2016.09.017

2016-03-08;

2016-04-29)

猜你喜欢
双管硬膜单孔
德国猎豹35毫米双管自行高炮
基于TM5103双管正激开关电源的设计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美国Double Tap防卫公司Double Tap袖珍双管手枪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基于UC2844双管正激电源设计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