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梅
芜湖路宋文化历史街区数字化导览系统设计
疏梅
摘要:以合肥芜湖路宋文化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为其建立数字化导览系统。通过这套数字化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参观体验的同时,使深深扎根于合肥的历史街区的文化被认同、被感知,让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也为保持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实施模式。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导览系统;情感化设计
城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景观风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精神、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的不可替代的城市资本,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城市的整体历史景观风貌、城市记忆与符号的留存,均有着非常直接且深刻的社会和生态意义[1]。城市历史街区的导览系统与景观空间环境与人文内涵构成完整的形象,发挥着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纽带作用。在数字技术迅速普及的当代社会,传统意义的导览系统简单地通过视觉元素满足基本指示问题,无法满足使用者深层次的需求。本次研究以合肥芜湖路宋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尝试为其建立数字化导览系统,力求通过这套数字化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参观体验的同时,使深深扎根于合肥的历史街区文化被认同、被感知,让历史文脉延续;也为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实施模式。
近年来,在文化强市政策指引下,合肥不断加强对于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力度。2013年,合肥市计划对包公园周边的芜湖路段建筑、景观环境进行改造,将其打造为展现宋代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芜湖路建于1955年,是一条极具特色的景观道路,特别是规划改造的路段拥有清风阁、省图书馆等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建筑以及包河、包公墓、包公祠、孝肃桥等历史遗迹,与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的法国梧桐构成了合肥老城具有代表性的景观风貌。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应在有效保护历史信息的基础上,使该地区的活力得以复兴,这不仅是该历史街区保护的需要,更是合肥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需要。历史街区的导览系统,与景观空间环境与历史文化内涵构成完整的形象,是街区景观和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它为人们提供着最直接的服务,在街区中发挥着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纽带作用。传统意义的导览系统已无法满足使用者深层次的需求。
(一)延续历史记忆、复兴场所精神
近年来,在商业发展与旅游开发浪潮下,芜湖路也经历了数次提升与改造。诚然,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手段的城市更新,带来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长期提升的同时,使老街区的历史与情感也因此逐渐被淡忘,这得益于信息交互技术的发展,使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扩展了人们对空间的认识[3],将这一成果应用到历史街区保护领域,使人在使用历史街区公共设施的时候,其环境背景可保持不变,通过公共设施提供的服务,人们可以跨越时间的约束,突破历史街区当下的环境,从虚拟与现实交融或对比的历史环境氛围中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通过多媒体导览系统的建设将这块地区的历史风貌和人文信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传承下去,将是最为生动与真实的对合肥城市文化特色的延续。
(二)为合肥芜湖路宋文化历史街区建立情感化、人性化的导览系统
导览系统的建立旨在为游客提供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各种相关信息,应充分体现对人性的关怀。根据原有基地情况,将芜湖路宋文化历史街区数字化导览系统的布局及功能进行设计,以情感化设计为导向,在人性化与科学化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统一的模式与视觉风格,利用人与导览系统的互动关系[4],建立包括数字化交互设施,以及便携式的个人导览器及其他导示设施,建构一个有效的数字化导览系统,丰富历史文化街区的参观环境,使之成为该街区的数字窗口,满足使用者深层次的需求,更好实现人与历史文化环境的对话与交流。
历史街区的导览系统可以彰显一个街区的特色。数字化导览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化交互导览台和手机应用导航软件2个模块。交互式导览台设立在包公园入口及主要建筑入口处,外观设计以宋代家具简素的风格为设计灵感,基本不做大面积的修饰和美化,材质上主要选用钢木结合,设施基调为灰黑色,保持典雅庄重的风格;利用材料本身蕴含的故事和情怀带动现在和未来的使用者。在导览台局部点缀以宋锦花纹,赋予现代产品一种古典式的独特东方文化意境。互动导览台利用多点触控技术,提供关于该地区的信息服务,例如地理位置查询,路线推荐,地区相关活动信息。芜湖路宋文化历史街区是合肥唯一一条保留有50年历史梧桐树的景观街区,为方便骑车人,道路规划时单独设置了自行车专用道,并缩小了人行道与慢车道高差,在导览系统中实现自行车的路线规划,体现其人文关怀。
街区内人行道设计由黑白石头拼成的二维码图标,通过对二维码扫描,游客可加公众号和手机APP导览软件,帮助参观者了解芜湖路宋文化街区的文化背景、纪念意义等内容。为重要的历史建筑或纪念物建立编号,游客可以通过发送编号的形式,获取芜湖路历史文化街区公众账号回复的介绍,通过语音讲解,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参观者在游览时更加自由,帮助参观者深入理解与体会芜湖路宋文化街区的历史记忆。
游客也可以通过交互式导览台或移动终端上传自己在此的游览经历,随后,游客也会得到一个自身游览信息的二维码明信片,可以通过明信片的寄出将这个历史地区的信息分享给朋友。游客通过互动导览设施以自身的活动参与了导览信息的完善,从而使这个历史地区的记忆可以跟人的记忆一样随着时间增长,源源不断地留传下去。
(一)界面系统设计
早在计算机普及之初,被广泛采用的拟物化设计风格界面,能够帮助人们顺畅实现与数字世界的沟通交流,而随着科技发展与网络的普及,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已充分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已不再需要用复杂的具象词语对数字媒介进行翻译[5]。用户界面设计以简洁的视觉语言传达信息,将更有利于用户更多地享受软件的功能。芜湖路宋文化街区导览界面设计采用扁平化风格,在空间信息表达上,做到符号清晰化、内容精简化。设计只有缘自于对美好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才能使数字化界面系统成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情感链接。为体现历史感与时代感的融合,界面视觉元素通过对宋代历史文化物的引用、嫁接或重构,使用户对设施建立起历史文化空间的时空联系。待机时采用卷轴的符号,用户将卷轴向上滑动,之后卷轴打开显示首页面,并且卷轴将作为整个界面的背景出现在各个层级中。现实放大缩小的图标将宋代铜镜的花纹与放大镜符号结合,测距的符号则采用木质材质的直尺,选择符号用加以纹饰的箭头等,涉及到特殊的地物符号则在帮助栏下设置图例。
(二)软件功能设计
合肥芜湖路宋文化历史街区数字化导览系统的界面设计结构分为3个现实层级:第一级页面包含地理位置查询,路线推荐,地区相关活动及明信片等公共图标按钮和各景点的对应标识;第二级页面是历史街区的地图;第三级页面是对第一级对应的信息功能的实现。
1.应用界面显示设计
为了保持数字化导览系统界面设计的简洁性,以及区分各元素的层次,界面的视野操作和图层操作行为在功能上必须得以相互区分,在层级上相互联系[6];主页面上打开的子菜单设计为启用背景自动模糊功能。因为人习惯于从下部拿取东西,导览系统界面底部不设置重要的功能操作,以避免发生误操作。快捷栏放置在屏幕上部,搜索框采用无框式风格,并且将图层按钮整合到搜索框右侧,进一步节省屏幕空间。为便于路盲者辨认方向,地图设计上除了地点标识外,还应将道路名称及当前用户方向标识出来。
2.应用交互功能设计
界面设计的根本是美感和功能实用性的结合,数字化导览系统通过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反馈实现与用户的交流,其功能设计不仅需要符合逻辑并且能够让用户交互过程自然而顺畅,通过打动人心的设计,才能使人与物产生直接的情感互动。合肥芜湖路宋文化历史街区数字化导览系统采用多点触屏技术设计,多点触屏技术通过手指在屏幕的接触产生的触觉体验使人机交互得以实现,在产生的结合视觉、听觉的反馈过程中[7],通过不同反应而得到真实的体验,使用户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导览系统界面操作形式以单击为主,让操作过程充满流畅感,在页面转换及等待时加入等待动画吸引用户注意力。在
导览系统界面的视野操作功能设计上,采用与多数移动终端类似的操作模式,通过拇指与食指的滑动对画面实现放大与缩小,便于用户在感兴趣的地方进行细致的观察。在导览地图显示上将整个街区的地图分为几个小块,零碎的美感及针对旅游的分块将大大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历史街区数字化导览系统的主旨在于对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以数字化导览系统作为媒介,鼓励人与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互动交流,从人文关怀和历史记忆延续的角度来提高导览系统的功能性,满足人们在旧城历史街区内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8]。本研究主要针对合肥芜湖路宋文化历史街区,所展开的调研、分析、设计的数字化导览系统的研究成果,对今后全国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导览系统的建设,将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长远性的指导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疏梅.南京浦口火车站的改造研究:民国时期建筑保护方式探索[J].华中建筑,2012(1).
[2]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上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3-25.
[3]王洪亮.视觉传达与媒体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6-57.
[4]雅各布·克劳埃尔.公共空间景观设施[M].高明,刘丹春,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81-83.
[5]张凌浩.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7-79.
[6]杨华,任丙忠,高明武.新媒体艺术之互动影像装置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64-65.
[7]疏梅.合肥野生动物园多媒体导览系统应用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4(5).
[8]凌颖松.上海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历程与思考:走向更全面的价值认识[D].上海:同济大学,2007:23-24.
(编辑:张齐)
收稿日期:2015-10-25
作者简介:疏梅(1981-),女,硕士,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01)美术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6)01-0117-02